劉楊
[摘要]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企業創新已經成為研究熱點。以環境動態性作為研究的切入點,探求環境動態程度作為調節變量,在動態能力、即興能力與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程度不同。研究表明,在低動蕩環境下,動態能力與企業創新顯著正相關,而即興能力對企業的影響作用不顯著。在高動蕩環境下,即興能力與企業創新績效顯著正相關,但是動態能力對企業創新績效的貢獻作用不顯著。本文的研究結論拓展了企業創新績效的現有理論,并為進一步研究相關主題提供了理論基礎,同時對企業提升創新績效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動態能力;即興能力;企業創新績效
[中圖分類號] F42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5918(2017)07-009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43
[本刊網址] 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結構性改革任務,掀起了學術界與企業界對創新研究的關注。創新成為企業飛躍到內涵式發展的必然選擇。動態能力作為企業創新績效的重要影響因素已經成為共識。即興能力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剛剛興起。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將動態能力和即興能力整合到一個理論框架中,分析兩者對企業創新績效的貢獻性差異。在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的前提下,企業面臨著市場動蕩性、技術動蕩性和制度動態性。動態能力是重置、整合和構建企業有形資源資源和無形能力,以適應環境的動態變化。動態能力主要是監控、預測和適應環境的變化,表現為一種事前控制。即興能力主要解決環境中的突發和不可預見的事件出現時,企業做出即時反映的能力。即興能力主要表現為一種事中控制,突出表現為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動態能力和即興能力在應對環境動蕩性變化時的反應機制存在本質上的差異,因此兩種能力在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上也必然存在著差異。但是,將動態能力、即興能力整合在同一框架下,對比兩者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卻很少,因此本文的目的是驗證動態能力、即興能力對企業創新績效的作用以及兩種能力的貢獻性大小。
二、文獻回顧
(一)動態能力
對于動態能力的定義,學術界尚未給出一致的表述。學者都是根據自身的研究需要,對其進行界定。目前,大致可分為兩個研究視角。一是從企業視角定義動態能力。二是從市場視角定義動態能力。動態能力具有拓展、修改和創造常規能力的能力,是一種更高級別的能力。動態能力是具體的,而非抽象的,有助于企業進入新市場、開發新產品等。而Yanpoucke等(2014)從市場的視角,將動態能力界定為企業利用資源與市場變化趨勢相匹配的能力。從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對動態能力的內涵界定還存在著一定的分歧和爭議。本文將動態能力定義為,通過對外部環境的實時掃描和監控,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從而達到對內外部資源的重新整合和重構企業資源的能力。
目前,學術界對動態能力的維度劃分并沒有統一的標準。Teece等(1997)將動態能力劃分為資源整合能力、資源重構能力和資源構建三個維度。Teece(2007)認為動態能力包括識別機會與威脅能力、重構企業有形和無形資源的能力。Eisenhardt,Martin(2000)將動態能力劃分為資源整合能力、資源構建能力和資源價值釋放能力。Wilhelm,Schlomer,Maurer(2015)認為動態能力包括環境感知能力、新知識學習能力和資源重構能力。馬洪佳,宋春華和葛寶山(2015)和馬洪佳(2014)將動態能力劃分為環境適應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和學習能力。從以上學者對動態能力維度的劃分來看,在整合能力和重構能力兩個維度上基本上達成共識。本文認為,學習能力是動態能力的一種內在屬性,而識別機會與威脅是企業擁有動態能力的前提。本文將動態能力維度劃分為:資源整合能力、資源重構能力和知識學習能力。
(二)即興能力
Vera,Crossan(2005)將即興能力界定為達到企業的戰略目標,自發性地、創新性地使用新方法的能力。Leybourne,Smith(2006)認為即興能力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對現有資源的一種基于個人直覺的創造性能力。黎賠肆和焦豪(2014)認為即興能力是未經事先約定的,創新性地和自發性地解決組織問題的能力。馬洪佳等(2015)將其界定利用現有資源,以創新的和自發的方式來實現企業既定目標的能力。
即興能力的維度劃分也是具有爭議。Vera,Crossan(2005)將即興能力劃分為創造性和自發性兩個維度。黎賠肆和焦豪(2014)劃分為創造性、自發性、利用現有資源的能力三個維度。馬洪佳等(2015)將即興能力劃分為創造性和自發性兩個維度。本文認為利用現有資源的能力更符合動態能力的描述。因此,為了突出即興能力的“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將即興能力的維度劃分為創造性、自發性兩個維度。
(三)企業創新績效
Alegre,Chiva(2013)將企業創新績效界定為新思想、新產品、新工藝、創新服務以及創新獲得的持續產生。趙紅巖等(2015)將創新績效劃分為產出績效和過程績效兩個維度。徐建中,徐瑩瑩(2015)將其劃分為近三年申請專利數比例、產品創新比例和工藝創新比例三個維度。
(四)動態能力、即興能力與企業創新績效
有關動態能力對企業創新績效的正向影響已經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認可。Ettlie,Pavlous(2006)使用問卷調查法對72家美國汽車企業的實證研究發現,新產品開發能力對企業新產品成功上市有顯著的正向影響。Jantunen等(2012)對4家北歐出版企業的案例研究發現,動態能力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在同一行業內的企業間具有異質性,這種動態能力主要表現為感知機會、把握機會和重構能力。
即興能力對創新績效的影響一直存在著爭議。大部分研究成果認為即興能力總是會帶來積極的結果和更好的績效。Moorman和Miner(1998)實證發現,即興能力對新產品開發績效的影響受環境動蕩性這一變量的調節。吳東,裘穎(2010)研究發現,團隊即興能力的創造性與團隊創新績效呈正相關。Vera和Crossan研究發現,即興能力對創新績效的影響是模棱兩可的。紀曉麗,蔡耀龍(2013)將團隊即興能力分為自發能力、創新能力、利用現有資源和壓力承受的能力四個維度。除了自發能力維度沒有得到驗證外,其他三個子維度均與團隊創新績效正相關。
(五)環境動蕩性的調節作用
作為調節變量,環境動蕩性的作用主要表現為將改變自變量與因變量將相關的程度的強弱。環境動態性可以劃分為三個子維度:制度動蕩性、市場動蕩性和技術動蕩性。其中制度動蕩性指企業所面臨的外部制度環境的變化程度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市場動蕩性指企業面臨的目標顧客或潛在顧客的消費偏好或消費趨勢的改變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技術動蕩性指企業所依賴的關鍵性技術的更新速度,行業的技術生存周期的長短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
三、理論模型與影響機制
(一)在高動態環境下,企業的即興能力對其創新績效的影響更為顯著。在高動蕩的市場環境下,企業面臨著制度環境、市場環境和技術環境的急劇變化,企業往往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戰略計劃和戰略調整,這種變化超出企業預期情景,因此企業的創新績效更多地依賴于即興能力。這種能力更多地體現為立即反應、意圖創造、即時協同和資源整合。
(二)在低動態環境下,企業的動態能力對其創新績效的影響更為顯著。在制度、市場和技術動蕩環境不顯著的情景下,企業能夠運用動態能力為應對改變而做好充足的準備。企業能夠依據以往的資源整合的經驗和自身的學習能力,為應對環境的改變做好充足的準備。
四、研究局限及未來展望
(一)理論模型的構建是基于大量的文獻的檢索,未來進一步的研究將進行大樣本的量化研究,并結合典型案例行業、案例企業對這一理論模型進行驗證。
(二)環境動蕩性的三個子維度在本研究中是作為一個整體構念加以分析的。這對于理論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來,可將市場動蕩性、技術動蕩性和制度動蕩性作為三個獨立的研究變量,分別研究其作為調節變量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程度和影響范圍。
(三)對于動態能力和即興能力的界定需要在學術界進一步深化研究。動態能力、學習能力和整合能力之間是包含的關系還是并列的關系。即興能力從研究的范圍來看,如何界定企業層面的即興能力和團隊即興能力,兩者之間的交互作用如何。
參考文獻:
[1]王軍,曹光明,江若塵.組織即興的形成機制研究:基于社會網絡和組織學習理論[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6(2):33-48.
[2]馬鴻佳,宋春華,葛寶山.動態能力、即興能力與競爭優勢的關系研究[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5(11):25-37.
Dynamic Capability, Improvisation Capability and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LIU Yang
(Liaoning Modern Servic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enyang Liaoning 110164, China)
Abstract: Enterprise innov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 side reform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is paper, the dynamics of environment is taken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research, and the degree of environmental dynamic is taken as a regulating variable, and the influence of dynamic capability, improvisa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differ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low turbulence, the dynamic capability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continuou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the enterprise, while the improvisation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firm. In the high turbulence environment, improvisation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while the dynamic capability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extend the existing theories of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related topics, and also have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enterprises to promot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Key words: dynamic capability;improvisation capability;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責任編輯:桂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