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香
[摘要]高校校史資源是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的寶貴資源。高校要合理利用好校史資源教育載體的作用,做好校史的編纂研究和教育工作,建設好高品位的校史館,在校園景觀設置上彰顯校史,加強校史工作隊伍的建設,使校史資源能切實的發揮好其育人功能。
[關鍵詞]高校;校史資源;開發利用;路徑
[中圖分類號] G640[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5918(2017)07-0036-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17
[本刊網址] http://www.hbxb.net
高校校史資源是學校辦學歷程中一代又一代師生員工共同創造和沉淀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體現了高校的辦學成就和辦學精神,是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的寶貴資源。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重視校史的編纂和著手校史館的籌建工作,因此,各高校要積極探索適合本校校情的開發利用校史資源的路徑,彰顯出本校的特色,切實的發揮好校史資源的育人功能。
一、做好校史的編纂研究工作,并將校史教育納入到新生入學教育中來
校史讀本是學生了解學校歷史沿革的最直接的渠道,因此,編纂高質量的校史讀本是高校開發利用好校史資源的關鍵環節。同時要注重加強對校史的研究,力爭形成一批有價值可供參考的研究成果,挖掘出學校歷史資源中能夠對于我們今天的辦學實踐具有享用和借鑒意義的寶貴財富。
淮陰工學院非常重視對校史讀本的編纂,早在2008年學校成立50周年之際,就曾出版過《淮陰工學院史稿》。如今,學校即將迎來60華誕,十年間又創造了諸多新的輝煌成就,因此,有必要編纂新的校史讀本,在學校成立60周年之際向廣大校友展現學校新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成果。新的校史讀本分為上篇、中篇和下篇三部分,上篇“歷史與淵源”主要回顧了淮陰工業專科學校、淮海交通職業專科學校、江蘇省農墾職工大學、淮陰職工大學這幾所合并組建淮陰工學院的院校的歷史,展示出每所學校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艱苦創業,奮力拼搏的曲折而光輝的發展歷程。中篇“傳承與發展”則從學校組建、人事、學科、科技、國際交流等方方面面比較全面的呈現了淮陰工學院2000年成立以來的輝煌歷史。下篇“特色與展望”則主要介紹了學校發展過程中“用周恩來精神辦學育人”、“協同共建”等特色的辦學理念。編纂新的讀本不僅有助于更加真實全面的向學生呈現學校的發展歷程,更突出的意義在于學校近年來發展突飛猛進,及時加入學校新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成果,有利于學生了解學校的新成績,凝心聚力,開創淮陰工學院發展的新局面。與此同時,淮陰工學院還劃撥專項資金用于校史課題的研究,評選出的16項課題圍繞學校辦學特色、辦學亮點和辦學成果等方面進行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創新、有影響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將服務于為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實踐。
新生對學校的辦學歷史了解的較少,并且會對選擇就讀的學校的歷史有著一定的興趣,有著更深層次了解的渴望。在新生入學教育中開展校史教育,有助于他們比較全面的了解學校的歷史沿革,增強他們的榮譽感和歸屬感,有助于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習的形式不必拘泥于灌輸式的講述,教師可以在講述過程中充分運用照片、音像等形式來呈現,力求使校史教育更具有吸引力。教育的形式也可以靈活多樣,比如可以邀請老教師和老校友來校舉辦講座,以他們的親身經歷來講述學校的歷史,更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使大學生能夠切身地感受老一輩教育家與學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使大學生領略前輩先賢的優秀品質,加深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2016年,淮陰工學院開展校友30周年返校活動,舉辦1986屆、1986級校友畢業、入學30周年返校活動。通過舉行踏訪、考察活動和召開校友座談會、演講會等方式,聆聽老校友們講述他們在校時的學習成長經歷,使年輕的大學生們切身地了解到了學校30年前的概況。
淮陰工學院經歷過幾次建校、停辦、復校的過程,但是淮工人始終砥礪前行,形成了“明德尚學自強不息”的淮工精神,通過校史教育,使大學生明白今天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更加珍惜在校生活,自覺為學校發展服務,先輩們的優良傳統定將會成為大學生奮發向上的動力,使他們形成自己是學校一分子的意識,熱愛自己的學校,維護學校的良好形象,形成自覺、良好的學習風氣與習慣。
二、加快推進校史館的建設,使其成為校史教育的主要陣地
校史館作為記載和展示學校發展歷程的平臺、傳承大學精神和校園文化的載體,展示出學校教學、科研等方方面面所取得的成就和榮譽,彰顯學校的辦學精神和辦學特色。校史館把學校辦學歷史展示出來,營造出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廣大師生員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揮積極的引領作用,應當成為開展學校校史教育的主要陣地。
淮陰工學院還沒有專門的校史館,目前正在規劃建設之中,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國內部分高校校史館的基本設計思路,校史館的主要版塊擬設置為:學校簡介、校史沿革、歷任領導、校風校訓校歌校徽、歷史回眸、今日淮工、視頻淮工、院系風采、畢業合影、校友風采、校企合作、國際交流等版塊。這些板塊較為全面系統的展現了淮陰工學院成立近60年的歷史發展軌跡,特別把“校企合作”和“國際交流”設為專門的版塊,是因為這兩個版塊充分彰顯了淮陰工學院的辦學特色和辦學成就。淮陰工學院一直以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為己任,不斷深化校企合作,與地方重點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廣泛建立起產、學、研合作機制。“百名教授進企業”、“企業人才培養進課堂”等已成為校企合作的金字招牌。而在國際交流方面也是碩果累累,在國際合作辦學、留學生教育、聘請外籍專家與國外校際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值得稱道的是學校在2016年迎來了來自18個國家的63名首批留學生,成為淮安市第一所招收海外學歷留學生的高校,也是在省內同類高校中第一年招收海外學歷留學生規模數量最多的高校。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高校在校史館的建設過程中應該將科技的元素充分展現在校史館中。高校校史館利用科技手段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將科技手段運用于校史館的布展中,使校史資源的呈現形式更加多樣化、生動化,例如可以巧妙的增加一些展覽說明,幫助參展者更好地對布展內容的理解;二是在實體校史館建成后,著手網上校史館的建設,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建成了網上校史館,如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拓展了校史資源的展示空間,并且網上校史館的開放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使社會各界人士都可以較為方便快捷的登錄到網上校史館瀏覽學校的歷史,了解到學校的歷史,增加了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校史館建成后,應當成為傳承歷史文化,增進價值認同,凝心聚力的精神家園,從淮陰工學院來說,就是要為其建設地方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尤其是每年的招生宣傳,校史館是向學生和家長推介學校的有效手段,能讓報考考生深入了解學校的辦學方向和辦學理念、學科優勢和辦學成就,從而使更多的人愿意報考,同時也可以幫助考生更好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三、在校園景觀設置上彰顯校園歷史文化,達到環境育人效果
大學生每天都要穿梭在校園中,接觸和感受到校園的各種物質景觀,因此,在設置校園景觀時,要能夠體現學校的歷史特色,使高校校園能夠體現出濃厚的校史文化氣息,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尤其是現在很多高校都有新建的校區,而新校區建立時間較短,校園文化基礎相對而言較為薄弱,缺乏老校區的歷史文化底蘊,缺少體現學校歷史的建筑、標志,因此,更要在校園景觀設置上考慮學校的歷史文化要素,使新校區也能彰顯出學校的濃郁歷史氛圍。
淮陰工學院在2016年啟動了學校部分樓宇、廣場道路和水面橋梁名稱的征集活動,經過反復醞釀整合和研討,最終的命名方案體現了學校辦學理念和人文底蘊,彰顯出淮工精神和校訓。在很多樓宇命名中用到“行”字,如篤行樓、力行樓、躬行樓等,體現了學校以工為主,淮工人的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歷史傳承。讓大學生行走在校園中在接觸和欣賞這些校園環境時,得到思想啟迪,繼承先輩們的精神,繼續在學習和科研的道路上奮發向前。還有翔宇樓、翔宇廣場等名稱,體現了學校一直秉承“用周恩來精神辦學育人”的辦學理念,使學生時刻牢記“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校訓,繼承恩來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讀書。明德樓、尚學樓、自強廣場等名字,則體現了“明德尚學自強不息”的淮工精神,使大學生能夠樹立高尚的品德,崇尚知識,直面困難,奮發向上。
除了這些建筑物的命名體現了學校的歷史文化,淮陰工學院也設置了一些跟校史有關的景觀,如建有周恩來銅像等。但是相對來說還是較為單薄,往后還應在景觀設置上下大力氣,比如可以修建介紹學校歷史沿革的校史墻,主要是介紹學校的重大歷史事件,還可以修建不同時期學校的代表性的建筑物的微縮景觀,在綠化和雕塑小品上尤其是新校區也可以適當增添學校的歷史文化元素。
通過在校園景觀設置上充分體現學校的歷史文化資源,將校園里的一些建筑物作為校史文化的載體,可以反映學校的歷史底蘊,尤其是在新校區能夠營造出濃郁的文化氛圍,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學習、生活在新校區的大學生,使學校的校史資源在新校區的校園文化建設中得到彰顯和傳承,達到良好的環境育人效果。
四、加強校史工作隊伍建設,打造專業化的工作團隊
專業化的工作隊伍是高校校史資源開發利用得以順利開展的有力保障。從校史讀本的編寫、校史館陳列物的搜集到校史館版塊的設置、展區的設計、校史館的解說等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因此,必須要配備專業素質過硬的校史工作人員,要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良好的應變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以及過硬的心理素質等。
高校校史的編寫和校史館的建設、維護需要組建專業的隊伍,淮陰工學院自決定進行校史讀本的編纂和成立校史館后,學校抽調相關人員成立了校史辦負責校史編纂和校史館的籌建工作。校史讀本的編纂和校史館籌建的負責人由在學校工作年限較長的職能部門的管理人員擔任,他們在學校工作多年,熟悉學校管理工作情況,經歷了學校很長階段的歷史,能夠從整體上把握學校的歷史沿革、辦學成果以及經驗得失。還邀請學校的老領導加入,老領導是校史的活化石,是校史編纂的重要資源,不僅能夠為校史資料的整理提供重要的信息和思路,而且能夠通過他們的回憶和自己存有的有關校史的文獻資料或實物,充實和豐富校史資料,是校史編寫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和力量。還有中文的老師加入能夠為校史編纂的文字潤色,設計的老師加入幫助校史館的布展提供設計思路。
校史館建成后,還需要有專人負責校史館的講解以及日常維護工作,為了讓校史工作人員更好地提供優質的服務,做好校史館的維護和講解工作,需要他們不斷地更新和拓展知識,加強培訓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通過組織培訓學習,讓校史館工作人員不僅牢固掌握檔案管理知識和整個學校發展史,而且還具備相關方面的科學文化知識以及計算機操作技能。校史館的講解工作則可以成立講解志愿服務隊,校史講解志愿服務隊的成員可以由學校團委和學工系統引薦。這樣不但能夠減輕校史館工作人員的負擔,同時還能夠使大學生在參與校史講解服務的過程中接受良好的校史教育,也在志愿服務工作中較好的鍛煉和提升了自己。
結語
校史資源是高校發揮其教化育人作用的極好教材,校史資源中豐富的愛國愛校內容,是構建社會主義先進校園文化的重要舉措,也會對校園文化的建設起教育導向作用。有利于把大學生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在一起,激發他們為學校的發展目標進取的情感,進而內化為一種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巨大合力,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和氛圍。
參考文獻:
[1]劉海峰.中國大學校史研究的回顧與前瞻[C].廈門:廈門大學出版,2016.
[2]列平.透視大學校史文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Study on the Path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ollege History Resources
——Taking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WANG Chun-xiang
(Party Committee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 Jiangsu 223003, China)
Abstract: School history resources is a valuable resource in th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a good Use of the School Historic Resources, Do a good job in the compilation of school history research and building a high-grade school history, In the campus landscape settings on the school histor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history of the school history work team. So that the school history resources can effectively play its educational function.
Key words: college;school history resources;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path
(責任編輯:封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