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
[摘要]法學模擬法庭“個案全過程教學法”是教師指導學生由始至終參與模擬案例開庭審理全過程的教學方法,對于解決開放教育模擬法庭面臨的尷尬困境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前期準備、庭審排演、正式庭審、教學總結四個階段分析了應用“個案全過程教學法”的開放教育模擬法庭操作模式。
[關鍵詞]模擬法庭;開放教育:法學;個案全過程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5918(2017)07-009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44
[本刊網(wǎng)址] http://www.hbxb.net
一、開放教育模擬法庭的面對的尷尬困境
根據(jù)開放教育法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開放教育法學專業(yè)是培養(yǎng)適合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綜合型、復合型、應用型法學專業(yè)人才。開放教育法學專業(yè)學生應具備較強的法律實務工作能力,能夠獨立處理較為復雜的法律案件。但源于傳統(tǒng)的“重理論、輕實踐”教學理念、開放教育師生分離、指導師資匱乏、網(wǎng)絡支持尚缺位等因素的影響,開放教育模擬法庭教學面對一系列尷尬的困境。
開放教育法學教學實踐中,絕大多數(shù)模擬法庭教學活動表現(xiàn)為一年一次的“課堂體驗”:模擬法庭不是一門常規(guī)的法學專業(yè)課程,更不是法學學生的必修課,僅僅是一次基于“宣傳”的“表演”而已;模擬法庭選取的案例都是案情簡明的刑事案例,對于民商事案件、行政案件鮮有涉及;參與模擬法庭的學生數(shù)量非常有限,大約“法官”、“公訴人”、“律師”、“被告”、“原告”“證人”十人左右,多數(shù)學生無法參與,只能充當聽眾。因此,這種模式的模擬法庭并不能說是成功的實踐教學。
二、“個案全過程教學法”對開放教育模擬法庭教學的意義
模擬法庭“個案全過程教學法”是教師指導學生由始至終參與整個模擬案例開庭審理全過程的教學方法。在“個案全過程教學法”過程中,指導教師引導下學生從案件發(fā)生的最初開始準備,從事實層面、法律層面以及綜合分析層面提高自己的法律運用綜合能力,其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對于整個訴訟的過程更加了解,更重要的是以職業(yè)法律人的思維去解決法律糾紛,從而加深對部門法以及法律原則和基本思想的綜合運用。
模擬法庭指導教師課前準備的案件資源,主要是通過網(wǎng)上教學資源保障了學生課前學習所需要的學習資源,可以說,“個案全過程教學法”在開放教育模擬法庭中的應用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發(fā)展密不可分。同樣,開放教育在這一點上無疑已經(jīng)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直播課堂、IP課件、網(wǎng)上精品課程、電子郵件輔導、電話咨詢、VBI教學信息、BBS網(wǎng)上討論和語音信箱等資源的建設為學習者提供了保障。
三、“個案全過程教學法”中開放教育模擬法庭的過程
開放教育模擬法庭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生參與模擬法庭實踐,提高學生運用法學理論與知識處理生活中真實案件的能力。整個模擬法庭教學過程包括:指導教師的課前準備階段,即指導教師按照所學知識內容選擇具有代表意義的案例,學生根據(jù)案情,查找案例的所需材料,根據(jù)所學知識自行撰寫相關法律文書,并且積極主動思考案件的難點、爭議點;學生參與模擬法庭學生的學習階段,即學生參與庭審排練和正式模擬法庭庭審,熟悉案情及庭審流程,提升法律運用能力;教師學生總結階段,即模擬法庭正式庭審結束后再由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及疑難點給予指導、評價與升華。
需要指出的是,模擬法庭教學中的指導教師不應是傳統(tǒng)意義上“滿堂灌”的知識的傳授者,不能用“手把手”的“指揮”制約了學生主動性,而是應激發(fā)學生學習與鉆研的熱情,主動而積極地的參與模擬法庭實踐。開放教育模擬法庭的組織者,應以學生為主,指導教師為輔。
(一)模擬法庭的課前準備過程
前期準備過程不僅僅是老師布置案例任務,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而是先由指導教師對案例所涉及的法學知識結構進行分析、分解,引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新的知識。主要包括:首先,指導教師應梳理學生通過此次模擬法庭能夠掌握的知識重點難點、能夠得到鍛煉提高的邏輯思維能力及表達辯論能力并提出目標任務;選定適合開展模擬法庭的案例,向學生介紹所選案例的背景和意義,幫助學生了解案件的事實和程序;其次,由學生策劃并設計活動的完整流程,組織內部分工,擬定各種角色分工;最后,由學生分工進行涉案各種材料的分類、整理、并將各種材料上傳至學校網(wǎng)絡空間與師生分享。涉案各種材料的收集不一定是完備的,很多材料應在學習和接下來的排演、正式庭審以及總結階段不斷完善。
(二)模擬法庭的庭審排練過程
庭審排練是模擬法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行正式庭審階段的基礎。庭審排練主要包括:首先,指導教師引導學生查找有關庭審的詳細流程,并要求參加庭審學生牢記自己角色相應的程序及案情;其次,引導學生自己設計、書寫辯論及審理材料;再次,各位參與庭審的學生集中排練審判過程,這里的排練不等于“走場”式的走審判流程、彩排式的表演,每位學生的角色“對白”只有大綱,詳細的內容由每位參與庭審的學生自己書寫,由指導教師審定后,在正式開庭庭審時公開,避免模擬法庭“宣讀臺詞”“表演”的痕跡。
(三)模擬法庭的正式庭審過程
學生通過學習、前期準備和庭審排練完成對案件知識的了解,模擬法庭最關鍵的階段正式庭審開始。實際上這個過程的任務是學生將所學到的法學理論性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提升學生的法律應用能力是這個階段的最重要任務。要創(chuàng)造真實的情境,提煉真實的任務,將法律運行過程中如何收集、分析、判斷和確認事實,如何運行心理學、法律術語、行為分析的方法,以及經(jīng)濟、文化、社會、道德等分析方法分析法律的實際運行和操作,完成法學專業(yè)的能力、技巧和素質的系統(tǒng)訓練,提升面對新情境時的問題解決能力。
正式庭審活動主要包括:首先,模擬庭審流程的順利推進。在模擬法庭庭審過程中,指導教師要在現(xiàn)場指導,還可以聘請審判、檢察實務經(jīng)驗豐富的法官、檢察官和律師到現(xiàn)場做點評老師。這樣,指導教師和點評老師可以對教學效果形成完整的認識,可以及時準確地對模擬法庭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指導、點評,為最后的總結和反思做準備;指導教師還可以有效地發(fā)現(xiàn)和阻止模擬審判過程中的“偏差”:如公訴人和辯護人或雙方當事人對本案中不重要的小細節(jié)反復辯論,無法順利開展模擬審判程序的下一步;或因為公訴人與辯護人或雙方當事人因為不當言辭產(chǎn)生的不必要的爭執(zhí),從而保證模擬法庭庭審程序的正常進行,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其次,學生對證據(jù)應用技巧的掌握。平時很少接觸證據(jù)法的學生,在這部分能切身體會到案情是如何與證據(jù)關聯(lián)并且影響案件進程和結果的,并且完整經(jīng)歷庭審中的舉證、質證和認證過程。再次,學生對庭審技巧的掌握。庭審技巧的掌握是學生將所學的法學知識和法律運用能力結合并且以職業(yè)狀態(tài)展現(xiàn)出來。庭前案情調查與證據(jù)方面的準備很重要,庭上的組織與表達也很重要,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尤其是辯論階段,辯論階段實質上是雙方實務能力的交鋒,因此闡明自己的觀點還遠遠不夠,應在此基礎上從事實、法律和邏輯等方面指出對方的邏輯和事實上漏洞,才會使這個階段的庭審更加的圓滿。最后,模擬庭審后相關資料的整理與歸檔。模擬法庭中的各項法律文書的制作,不應有所錯漏,應嚴格按照相應的法律文書的類型來完成。學生將模擬庭審之前、之后的文字資料進行整理與歸檔,待指導教師審閱之后,模擬法庭整個學習過程結束。
(四)模擬法庭的總結階段
模擬法庭的總結階段是對模擬法庭教學實踐進行全面細致的評價及總結。評價應由指導教師及學生共同打分完成,不僅應做到過程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個人表現(xiàn)評價和集體表現(xiàn)評價相結合、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還應關注參與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一貫表現(xiàn),不應只用最后的庭審結果衡量學生學習的結果。總結標志著本次模擬法庭教學的結束,而反思標志著下一次模擬法庭的起點。
參考文獻:
[1]王健.構建以法律職業(yè)為目標導向的法律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中國法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研究報告[J].法學家,2010(5):138-155,179-180.
[2]陳晶.MOOC背景下法學實踐教學的改革——“個案全過程教學法”翻轉課堂模式的運用研究[A].Singapore Management and Sports Science Institute,Singapore.Proceedings of 2015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reative Education(ICCE 2015 V11)[C].Singapore Management and Sports Science Institute,Singapore,2015:6.
[3]彭飛霞.滲透“翻轉”理念的法學遠程開放課堂變革:內涵與實踐[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3):9-13.
[4]李媛輝.法學教學中模擬法庭教學方法的實施與完善[J].中國林業(yè)教育,2016(3):67-69.
[5]葛云松.法學教育的理想[J].中外法學,2014(2):285-318.
[6]許身健.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之反思與重塑[J].交大法學,2016(3):20-44.
[7]唐慧.侵權法學雙平臺交互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臨沂大學學報,2016(5):140-144.
The Application of Whole Process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Moot Court Teaching in Open Education
CHEN Li
(Anhui Shengzh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1, China)
Abstract: The case whole process teaching method in Moot court teaching is the teachers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ot court teaching.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olve difficulties in Moot court teaching in Open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nalysis and summarizes the four stages of the case whole process teaching method in moot court teaching in open education: the preparation stage, trial rehearsal stage , formal trial teaching stage and the Summary stage.
Key words: moot court teaching; open education; law; whole process case teaching method
(責任編輯:章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