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

前不久,國資委黨委、中央紀委駐國資委紀檢組召開案件通報會,對近期查處的兩家中央企業兩起國有資產重大損失案件進行通報,這兩起案件后果嚴重、影響惡劣、教訓深刻。國資委在通報會上指出,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是兩家中央企業兩起案件發生的根本原因。國資委要求各中央企業通過案件反思,引以為戒,進一步將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從加強企業治理管控角度看,可以嘗試推行清單管理。
第一份清單:權力清單
兩起案件暴露出的制度不嚴密、執行不嚴格、用權任性、違規決策的重大教訓在其他央企也不能說絕對沒有,制度存在“牛欄關貓”現象,管控乏力,對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不力。因此,加強企業治理管控的第一份清單就是權力清單,必須首先明確各治理層級的授權,按照授權來決策,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違規超授權行事。嚴格按照授權,健全完善企業股東會、黨委會、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等機構重大決策制度,結合這兩起案件暴露出的違規決策等問題,深入查找企業“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存在的漏洞和風險點,進一步完善重大決策的議事規則和程序,嚴格執行法律、財務盡職調查以及風險評估等規定,強化各級領導的決策責任,最大限度防范決策失誤和風險的發生。要充分發揮監事會、監察、審計等機構的“保健醫生”作用,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緊盯企業關鍵少數特別是“一把手”,緊盯企業投資并購、改制重組、產權轉讓、物資采購、招標投標、財務管理、選人用人、境外經營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制定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建立健全行權履職的監督約束制度和機制。要強化制度的執行,深刻汲取這兩起案件暴露出的企業領導人員帶頭違規以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問題,牢固樹立依法經營、依規管理的治企理念,帶頭尊崇制度、執行制度,嚴格按授權決策,按制度辦事、按程序決策。
第二份清單:負面清單
今年年初國務院國資委先后出臺了《中央企業投資監督管理辦法》(第34號令)、《中央企業境外投資監督管理辦法》(第35號令),明確要求中央企業要建立投資項目負面清單,設定禁止類和特別監管類投資項目,實行分類監管。列入負面清單禁止類的投資項目,中央企業一律不得投資,列入負面清單特別監管類的投資項目,中央企業應報國資委履行出資人審核把關程序;負面清單之外的投資項目,由中央企業按照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自主決策。中央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的內容保持相對穩定,并適時動態調整。
這是強化企業治理管控的第二份清單,建立并推行負面清單意義重大,就是進一步聚集企業的主營業務,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受誘惑不受干擾,按照企業的中長遠規劃不動搖,實現“百年老店”可持續發展,而非不確定性的“野蠻生長”。當然除了投資類負面清單,企業應建立涉及經營活動全過程的全面的負面清單,明令紅線和底線,做到“令行禁止”,杜絕違法違規及企業限制類行為的發生。
第三份清單:責任清單
僅有了權力清單和負面清單,明確了可為與不可為,還不夠,權責必須對等,因此建立并推行第三份清單,即責任清單就非常關鍵。從國資委黨委、中央紀委駐國資委紀檢組依照黨紀國法對兩起案件嚴肅查處的情況看,相關責任人既有領導責任,也有直接責任,既有開除黨籍、黨內警告等黨紀處分,也有按制度追究相關行政處理,甚至移交司法機關國法處理。因此責任清單就是要根據權力清單所對應的各項事項內容和要求,明確考評要求,對這些事項在考核和評價時不僅要有定性的要求,而且要有定量的指標。這樣,履行職責和追究責任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解決這個問題,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將領導的責任明確化、具體化,就是要問責。問責制度應該是一個問責、追責、負責相統一的配套工程,涵蓋決策、執行、監督和事前、事中、事后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追責則要解決執規必嚴、違規必究的問題。追責,就是追蹤領導履行職責的情況,獎勵盡職盡責的干部,追究瀆職和失責的干部。一項好的制度,不僅要求內容合理、程序規范,而且要求執行嚴格、獎懲分明。如果不能對領導干部的履責情況進行科學的評價,對瀆職行為進行嚴格的追究,那它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一些單位和部門責任事故頻頻發生,責任制度執行不力、瀆職行為懲罰不嚴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無論是問責還是追責,其目的并不僅僅在于處理相關責任人,更重要的是促使領導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從而更好地推進事業。
兩家中央企業的兩起案件查處通報表明,中央企業治理管控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建立并推行清單管理只是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
作者系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專職董事
延伸閱讀
中國鐵物國有資產重大損失案
經查,2009年至2013年,中國鐵物原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宋玉芳,原黨委書記李文科,原副總經理許強、李志民、冉昶、王采等人,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工作紀律,主導并推廣中國鐵物違規開展融資性貿易,對抗國資委指示,拒不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決定,對子企業疏于管理,放縱風險發生,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經中央紀委駐國資委紀檢組研究,國資委黨委決定:給予宋玉芳、李文科、許強、李志民、冉昶、王采6人開除黨籍處分,并由有關中央企業按程序給予相應行政處理。
中冶集團國有資產重大損失案
經查,2007年,中冶集團原董事長、黨委書記楊長恒,原黨委書記、副董事長王為民,原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沈鶴庭,原副總經理黃丹,原總會計師李世鈺,發展改革部原部長李鵬程等人,嚴重違反工作紀律,在中冶集團并購唐山恒通集團公司過程中,違規決策和操作,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經中央紀委駐國資委紀檢組研究,國資委黨委決定:給予楊長恒、王為民、沈鶴庭、李世鈺、李鵬程開除黨籍處分,并由有關中央企業按程序給予相應行政處理。黃丹被開除黨籍和公職,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參與董事會決策的其他董事吳鳳山、韓長林、蔣龍生、文克勤、范英俊、林錦珍,未履行、未正確履行工作職責,違反工作紀律,給予黨內警告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