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柯

不可否認,人類歷史總是在那些前仆后繼的改革者試錯過程中不斷前進的。泱泱中華5000年,曾產生過很多光耀一時的改革人物如商鞅、王莽、王安石、張居正,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改革勢頭強進、勢不可擋,改革前所沒有,是對現實的一個基本判斷。如何給改革者一個寬松的環境,使改革者沒有后顧之憂,讓改革者甩開膀子加油干,能否給改革者一個試錯、容錯、糾錯的機會,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這是一個亟待思考的問題。其中,關于國企的改革者——企業家,必須做到“五放五不放”。
放膽不放手。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稱企業家是經濟增長的國王,一語道出企業家很重要,對國企可謂尤其稀缺。但凡被稱為改革者的企業家都是有膽量、肯擔當的,一個畏手畏腳的企業領導人,擔當不起企業家的稱號。培植企業家這樣的素質,就要給他們舞臺,讓他們表演,促使他們為企業發展大顯身手。但是,放膽不是放手不管,不顧道德,肆意踐踏法律法規;不顧制度,一個人說了算;不顧民意,以個人好惡判斷是非;不顧結果,最終害人害己害企業。
放言不放任。企業家要有自己的主張,敢于亮出自己治理企業的觀點。如果把企業比作一艘巨輪,那么,企業家是船長,他要有自己的心靈地圖,否則,就不知道船行到哪里。只是在自家門前的小河溝里行船,是無法體現企業家自身價值的,必須改變航道駛向大海。這是一條陌生的航道,不懂世界地理,沒有國際航運知識,僅靠小河行船的經驗,無疑是刻舟求劍。所以企業家必須開放視野,學習、學習、再學習,這是當代企業家的使命,是不放任的最好保護。
放權不放松。古人有言“無志則賤,無才則貪,無德則敗”。品德是企業家的核心影響力,權利要放給有德性的企業家。因此,決不能放松對企業家的培養,要致力于培養企業家成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嫉惡如仇,從善如流;胸懷全局,腳踏實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去掉幻想,搏擊市場;清正廉明,依靠群眾;鍥而不舍,刻意創新。只有這樣的企業家才能有效地行使權力,才能立德、立言、立功。
放行不放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企業家是企業的統帥和靈魂,是改革創新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要理解、尊重、愛護、支持企業家。要允許企業家犯錯誤,也要允許企業家改正錯誤。必須把企業改革創新中,導致經營管理等工作中出現的失誤和問題,與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別開來;把創造性的執行黨委、政府決策部署和相關政策,與故意違背政策、有法不依區別開來;把改革創新中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導致的失誤,與盲目決策、以權謀私區別開來;把因不可抗力或難以預見的客觀因素造成損失,與未盡職盡責、消極無為區別開來。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存在半點放棄思想,否則不但傷企業家的心,更傷企業的身。
放心不放縱。時至2017年,國企改革已經到了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階段,建立健全容錯機制勢在必行。除了建立免責導向機制,確立免責范圍,規范免責程序,建立免責制度,運用免責成果,形成“看得見、摸得著、可追溯”的工作留痕體系之外,還要建立健全由黨委牽頭,監事會、紀檢監察、內部審計、企業巡視等監督力量,監督重大決策,做到:走在決策之前的思考、論證,站在決策之外的提示、警醒,處在決策之中的參謀、建議,跟在決策之后的服務、監督。以此避免企業家的任意放縱,讓企業家的頭頂上始終擁有星空、心中永遠存有道德法律。
改革者需要有“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和勇氣,但要改革成功并避免個人悲劇的發生,在具體的改革中必須講究方式方法,不能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更不能與民爭利。那些失敗的改革者,除了觸犯既得利益外,多半是因個人操守、政治壓力或改革越了界,而慘淡收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