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梅
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與外國的交流變得越發廣泛和深入,在許多領域中對于翻譯的需求量不斷增大。以文學作品為例,在文學作品的翻譯過程中,如果只是將原文按照對等的方式翻譯出來,必然會導致文學作品具備文學性,所以在許多內容的翻譯過程中,必須根據譯文的功能以及作用進行翻譯。對此,本文詳細分析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英語翻譯技巧。
【關鍵詞】功能翻譯 英語翻譯 技巧
一、引言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開放以及經濟快速發展,不同語言之間的交流變得越發廣泛,翻譯也顯得格外重要。功能翻譯理論是源于20世紀德國的文學家,其提出了實際翻譯過程中很難真正實現的“理想性翻譯”,這一方以就是將目的語與原文之間在思想內容、語言形式以及使用功能等方面保持一致,而不是僅僅在文字意思方面保持對等。對此,探討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英語翻譯技巧具備顯著社會發展意義。
功能翻譯理論的重要性。功能翻譯理論是一種在翻譯過程中,堅持保留原文功能性的基礎性,最大程度將原文翻譯成為另外一種語言,簡單而言就是讀者在閱讀原文與譯文時,其能夠感受到的功能、作用基本相同。以商務廣告為例,翻譯的目的是宣傳相應的商品信息,從而刺激消費者購買該商品。對此,在商務廣告的翻譯過程中,應當是保留廣泛本身的宣傳功能,所以在翻譯時應當注重強調廣告特性,注重刺激消費者的視覺、聽覺或其他感官神經。與此同時,因為不同國家的消費群體會存在不同,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必須根據目的語的社會文化以及民族心態等適當的改善商務廣告的宣傳內容,并且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增加或刪減一些內容,以此達到相同或者更高的宣傳效果。再例如,在文學作品方面,文學作品的翻譯目的是傳達作品當中的文化、思想以及內容,其功能較為廣泛。對此,為了讓讀者在閱讀譯文之后能夠有相同的感受,首要任務便是根據掌握文化的差異,并根據文化的差異以不同的語言呈現同一段文字,預防意思被改變和含義不同的現象。在翻譯工作當中,語言的規范性并不是對翻譯行為的控制或約束,而是推動翻譯行為變得更加規范,規范化并不是將翻譯簡單的變得死板和唯一,不允許有任何的個人因素影響,規范只是將翻譯過程中容易發生的信息錯誤、干涉交流效果的成分杜絕掉,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分歧現象。由此可見,對于不同的翻譯對象而言,其會因為功能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翻譯方式。
二、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英語翻譯技巧
1.形合與意合的翻譯技巧。對于不同的語言體系而言,在語法、句法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以英語與漢語為例,就英語和漢語而言,其最大的差異便在于形合與意合的差別,英語更加注重形合,其中的句子當中成分、意群之前都是采用連接詞組成,而漢語更加注重意合,更習慣性借助相應的語序直接組成復合句,結構較為靈活,同時不容易出現誤解。而英語的主語一般不能主動發出無生命或動作的事物詞語,而漢語則經常以人的角度來闡述客觀事物,應用能夠主動發出生命或動作的東西,包含人類的組織形式,漢語言習慣性的人稱化說法等。對此,英漢兩種語言的相互翻譯經常會出現物稱、人稱的轉換。
2.靜態和動態的翻譯技巧。英語往往是呈現一種靜態性,而漢語往往是呈現動態性,因為英語一般會很少使用動詞,翻譯之前必須尋找到一個準確的動詞,從而明確句子的核心。因為英語的句子大多數都是圍繞著主干發展的,所以尋找到句子的主干,就等于是尋找到了句子的核心動詞,然后再理解和翻譯其他句子的內容。中英文主干基本上不存在明顯的語序差異,在明確了主謂之后,自然可以尋找到其他的賓語內容。長句的一般一般可以使用倒譯法、分譯法以及順譯法。在明確了主干與動詞的翻譯結果之后,首先需要明確語態的翻譯,也就是主動還是被動。例如在“Gone with the Wind”的翻譯當中,在直譯層面上的理解是“隨風消逝”或者是“隨風而去”等,但是最后被歡迎的翻譯作品為“飄”,在這樣的改變性翻譯過程中,借助適當的選擇漢字來表達整本書當中的內容以及中心主旨,特別是對具體的漢字選擇方面,必須做精細化探討與研究。
3.目的論的翻譯技巧。目的論是功能翻譯理論之下的一種翻譯理論,其遵循三條規律,也就是翻譯的目的應當遵循連貫性原則以及忠誠度規則;翻譯的面對有兩個基本的原則,翻譯與翻譯目的的相互性,目的當中不同對象的變化。按照這兩項原則,翻譯者可以采用任何形式的翻譯方式,從而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翻譯效果。連貫性規則主要是指翻譯的語言需要遵循一個統一性的標準,促使語言翻譯能夠更容易被讀者所接受,在目標與的語言文化以及翻譯交流環境當中有顯著的應用意義。忠誠度則是指在翻譯的過程中應當尊重原著作者,對作品內容有較高的認同度。在實際的翻譯工作當中,根據漢語言規范的應用方式,也可以看到一些較為貼切的案例。例如,對伏爾泰的“Candid”的翻譯過程中,相對于“老實人”的翻譯而言,一定程度上孟祥森的《憨第德》更加生動形象。
三、結語
綜上所述,翻譯本身就是一項技術性的工作和活動,翻譯的之前必須保障翻譯者能夠真正從思想層面上、字面意思上理解原文的含義,并通過再創造的方式將其應用另外一種語言進行表達,在翻譯過程中,必然會存在一定的再創造行為,這一行為也必然會對原文的含義、思想以及內容形成一定的影響。對此,在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之下,應當堅持功能為核心的翻譯原則,盡可能降低對原文翻譯時的“破壞”程度,以客觀的角度對外文進行翻譯。
參考文獻:
[1]楊微.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英語翻譯技巧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2):9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