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玲
摘要:語文是一門語言和文化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科,它不僅僅是一門單純的文化學科,也是一門活動性學科。在新課改的背景要求下,語文教學模式不再一成不變,而是有了各種豐富多樣的活動內容形式。對高中語文活動課的一些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活動課;有效性;策略
高中階段是學習的關鍵性階段,而語文這門學科學習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高考的命運,高中語文活動課的有效展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理解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高中語文實踐活動課被列為必修課程,高中語文活動課堂開始活躍起來,因此,有效開展語文活動課是很有必要的。
一、高中語文活動課開展的意義
語文活動課的有效開展突破了原來傳統教學上“我說你聽”的局限性,增強了學生在各個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展學生個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高中緊張的學習氛圍中得以有效放松,輕松地學習語文知識。
例如,在教學《故都的秋》一課中,可以先讓學生進行朗誦,透過字里行間去感受郁達夫所表達“悲涼”,然后分小組進行討論分析,分析“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這句話所表達的心境。作者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都以北國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對比,也可以讓學生比較一下這兩者的不同,還可以通過自由地討論,讓學生比比郁達夫所描寫的《故都的秋》與現在的故都的秋天有什么不同,或是讓南方和北方的學生自己比較一下兩邊的季節不同之處,這樣不僅讓這堂語文課生動有趣,還能讓學生除了吸收課本內的知識外,擴充了解一些其他的知識。
二、高中語文活動課開展的策略
1.優化活動課環境,打造精神文化家園
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獲得全面的語文文化素養。高中語文活動課的有效展開,能有效實現語文學習與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校園是一個充滿語文文化的環境,有多種方式可以開展語文活動課。例如,在校園內的板報、公告欄等處可以圍繞辦學理念、師生規范、校園標志等方面展開描述,傳播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念,也可以抄寫《我有一個夢想》《熱愛生命》這些高中語文課本里的內容,給學生傳播正能量,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這些活動除了豐富校園文化外,同時也是對語文文化的傳播,讓語文活動更具有意義。
2.利用文化活動為載體,構建思想教育平臺
語文活動的開展,并不僅僅只是在課堂上,平時的朗誦活動,文學社作文征文等活動也可以促進語文活動的有效開展,通過這些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吸收語文知識,從而更好地學習語文。教師可以多多關注這些與語文相關的活動,鼓勵學生參加,利用這種文化活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既可以有效放松身心,又能讓語文豐富學生的精神境界,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
語文在校園里是運用的最廣泛的一門學科,除了課堂上所學習的文化知識外,其實語文活動無處不在。廣播里的小故事,校報上那一個一個的字符,都是語文活動的體現,只要學生認真觀察周圍事物,就會發現其實語文活動隨處可見。當然,這也需要教師的細心引導,習慣了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很多學生都習慣性地忽視了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性,只有教師悉心引導,語文教學活動才能開展得越來越順利,越來越有效。
3.正確處理活動與語文教學的關系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語文活動課的開展越來越頻繁,這也需要正確處理好兩者的關系。語文活動課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學習的效果還是要靠長期實踐來實現的,不能一蹴而就。語文活動課與社會實踐課不同,單憑幾次活動就讓學生的語文成績獲得巨大進步,這是不現實的,但是通過不斷的語文文化活動滲透,學生也在潛移默化中吸收了這些語文知識?;顒咏虒W與平時的課堂教學相輔相成,兩者缺一不可,只有平衡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學生才能在高中這個緊張的學習氛圍中將語文越學越好。
4.多種課題交錯開展,豐富語文活動課內容
教師可以首先開一個課題,例如,分析教材里面柳永的《雨霖鈴》和李清照《聲聲慢》的異同之處,然后在指導課上告訴學生該如何分析,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讓下次課程可以開展得更好。還可以開展分析課、展示課等,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讓語文教學活動內容更為豐富。各種有趣的教學方式相互結合,使課堂不再沉悶,學生學起來輕松了,掌握知識也更為透徹。
總之,語文活動課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教學渠道,在語文教學課堂上,語文活動課的開展必不可少。高中語文活動課不僅有效放松了學生身心,還給語文教學賦予了新的內涵和意義,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創新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