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雯
摘要: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已經越來越深入,被整合到學科教學中。作為傳統學科的語文,也不可避免踏上自己的“信息化道路”。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多媒體課件已經成為實現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一項重要手段。但是面對信息泛濫、媒介多元的教學資源,應如何“拿來”?“拿來”后該如何應用?闡述了在語文教學中選擇、設計、制作、使用多媒體課件的幾項原則。
關鍵詞:語文教學;多媒體;應用原則
盡管國家教育投入逐年增加,現代教育技術飛速發展,但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基礎教育軟硬件環境的實際情況決定了在日常教學中普遍實現“網絡課堂”“人機互動”離我們仍有一段距離。更多的時候,一線教師通過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來踐行、探究“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那么,如何定位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呢?
“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焙喍灾?,就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并以此為基礎培養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而多媒體技術則是一項具有集成性、實時性和交互性的計算機綜合處理圖、文、聲、像信息的技術。
由此可見,作為一項技術應用于教學中,多媒體主要通過提高信息傳遞速度,增加課堂教學容量,豐富信息呈現形式,創設體驗交流情景來輔助語文教學實現教學目標。
那么,在選擇媒體素材,設計制作課件,課堂操作實施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我認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課件應該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一、實效性原則,即能易勿難,能簡勿繁
現在有一種聲音:PPT太簡單、太普及了,已經不能體現信息技術的發展了。甚至很多課件大賽也把PPT課件拒之門外。其實,正是由于PowerPoint軟件操作簡便,圖文聲像功能全面,才會成為教學中最被廣泛應用的一種軟件。語文學科不同于數理化等學科,不需要演示實驗論證定理,也不需要用一組組數據來推證函數或公式。有圖文展示、簡易動畫效果、交互結果呈現、集成聲音視頻播放功能的PPT軟件足夠用了。而像Flash、Authorware等模擬運算功能強大卻操作復雜的軟件,對于語文學科來講,有些“大材小用”了。
因此,選擇多媒體軟件時應當從實際應用需要出發,對于同樣呈現效果的軟件,應該選擇更易于操作的,而不要一味追求所謂的復雜高級,應該把更多時間、精力投入到對新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中。
其次,在選擇制作課件所需資料時,不要一味貪多求全,凡是跟課文沾邊的圖片、文字、聲音、視頻,事無巨細,盡數羅列。這樣只能使學生在海量信息的狂轟濫炸中不分輕重主次地疲于接受,從而忽略了知識的理解運用。
教師在備課制作課件時,應該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緊扣本堂課的重難點,選擇適合自己學生學情的資料;應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去次存主,選擇適合課堂容量的資料進行整合。
總之,不管是選擇軟件還是選擇材料,都必須從課堂實際需要出發,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課件信息量大、傳遞速度快、呈現形式多的優勢,為實效課堂、高效課堂服務。
二、必要性原則,即保留空間,避免替代
語文教學主要是通過語言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而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對語言文字本身的感悟。有的教師喜歡用屏幕畫面詮釋或演繹文本內容,用視頻替代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用圖片代替學生的想象,致使原本內涵豐富、意蘊深刻、意味雋永的語言文本變成呆板膚淺的聲像展示,粗暴侵占了學生的再創造空間,剝奪了學生自己感悟語言文字的機會,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文字是一種有無比巨大想象空間的獨特藝術,這種想象空間,是任何視覺的手段都無法替代的。
因此,在備課設計課件時,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感受文本的氛圍,提供想象再創造的情景。比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雖然影視作品中演員演得逼真傳神,但是如果用這一段視頻制作課件,就扼殺了學生閱讀文本時的想象空間,也削弱了作者語言的感染力。但是如果用電視劇《水滸傳》的主題曲《好漢歌》作為課件導入部分素材,熟悉的旋律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精彩的旋律也讓學生感受到梁山好漢“路見不平一聲吼”的豪氣干云,有利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提煉文章中心。
有的老師設計課件時喜歡在問題的后面附上“標準答案”;在上課時,多媒體課件一邊展示問題,教師自己一邊重復問題;在學生作答后,直接呈現預設答案。這樣一來,多媒體課件就淪為教師的“代言人”。學生也不去注意教師對問題的引導,不去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只等著答案一出埋頭就抄。把課件當成了教師的替身,用答案扼殺了學生思考的動力。
總之,不管是聲像素材,還是文本答案,都應該做到非必要不用,用則收奇效。
三、指導性原則,即有點有面,層次分明
有的教師喜歡在備課時把每一個問題都呈現在課件上,上課時學生只顧著回答課件上瑣碎的問題,而忽略了對文章結構的把握和對文本的整體感知。
文本課件輔助教學應該堅持“學生為主體”,給學生呈現出完整的知識體系,逐層遞進,重點突出,目標明確;應利用課件把知識體系中各個組成部分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地呈現出來,給學生以系統的直觀認識,使學生了解知識體系中各個部分及他們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突破重難點。
教師備課時只有“胸懷若谷”,才能聽到學生完美的“回聲”。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課件應尊重學科特點,將多媒體資料有效整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培養學生使用漢語言文字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