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銀祥
就當前教育考試體制來看,高中階段有必要進行分科。分科后,文科生便不再學習物理、化學和生物,理科生也不再學習政治、歷史和地理,以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備戰高考。那么如何充分利用這一契機,讓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合理地選擇文理科,順利通過高考,就值得我們去探討。
一、合理選擇文理科。學習成績是關鍵
語文作為基礎學科,與每科都有密切的聯系,但相比之下,與文科的聯系更大。文科比理科較有優勢的學生宜選文科。若理科比文科好,選理科則更具優勢,因為大部分理科生語文并不強,所以語文好,可以使自己更具有競爭力。數學是文、理科的主要學科,在提升競爭力上與語文相當,但理科對數學的要求更高。對數學成績特別好、文科各科也不錯的學生,如果對理工類沒有特別的興趣,建議選文科。這樣可以發揮數學優勢,將來極有可能成為文科尖子生。如果一個學生對數學感到無能為力,那么最好選擇文科,畢竟物理、化學和生物對數學的依賴性更強。另外,英語成績好,選擇文理科較自由,如果英語較弱,則建議選理科。其他科目應該揚長避短,理科強的選理科,文科強的選文科。如果各科成績比較均衡,或者物理、化學、生物中有一門覺得實在沒有辦法學好,政治、歷史和地理成績也一般,那么最好選擇文科。因為理科在短時間內很難將成績提上去,而文科只要肯花功夫學,就不會被別人超過幾十分。
二、合理地選擇文理科,在充分考慮學科基礎之外,還應注重自身的興趣、志向及將來學習的專業
1.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學好一門功課的重要因素。有了興趣,可以使高中的學習生活變得多姿多彩、輕松愉悅,也可以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如果各科成績比較均衡,文理各科都不錯,但對文史類沒有特別興趣的學生,建議選學理科;對理科類沒有特別興趣的學生,一般應該選擇文科。對學習而言,把興趣放在第一位,一定不會錯。
2.志向
學生應選擇和自己志向接近的學科,想象一下自己將來會從事什么職業。比如,喜歡文學,將來想做記者、編輯,或者對政治經濟感興趣,將來想從政或研究經濟等,這樣的學生建議選擇文科。對自然科學感興趣或者對科技感興趣的,將來想當工程師,或者技術人員等,一般選擇理科。有了既定的目標方向,選擇文理科就不用再糾結了。
3.專業
對照專業設置去定位自己的文理科方向,也是選文理科的一個依據。文科專業包括哲學類、經濟學類、法學類、教育學類、文學類、歷史學類、管理類七大類。理工科專業分為理學、工學、農學、醫學四個學科門類。綜合性大學往往文理兼收,理工類高校設有文史類專業,文史類高校也設有理工類專業。許多專業具有雙重性,既招收文科生,也招收理科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文理兼收”。在經濟學類、外國語言文學類、藝術類、中醫學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公共管理類、新聞傳播學類等學科大類中,都包括相當一部分的文理兼收專業。學生可以據此比對專業方向選擇文理科。
三、合理地選擇文理科。要避開的幾個誤區
1.誤區一:學習好的報理科,學習差的報文科
這是一種社會偏見,它忽視了學生單科成績的差異,抹殺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志向追求,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
2.誤區二:智力好的學理科,智力差的學文科
這是一種逃避心理,只要智力正常,肯努力,不論學什么都能進步。
3.誤區三:理工類的學生比文史類的就業前景好
文科考生未必選擇純文科專業填報志愿,文理兼收的專業就業前景也相當不錯。再說,高考填報的專業,不一定就能被錄取,自己選學的專業,就業前景也不一定就好。
4.誤區四:文科只要背會就行
知識首先都是需要記憶的,理科也不例外。文科不是背書那么簡單。文科要求的綜合能力比較高,有些問題橫跨幾千年,并且涉及世界各國的政治問題和地理知識,它和理科一樣,同樣需要較強的記憶能力。
總之,理科屬于自然科學,它是一門研究自然界規律的學科,這些規律和現象是客觀存在的。文科屬于社會科學,它只是一種社會現象,它的規律由人類來決定。我們不能改造自然規律,但我們可以影響社會規律。社會需要理工科搞應用和科研,同時也需要文史科投身于管理和規劃,文理科各有特色,同等重要。中學的所有學科都是基礎,沒有孰重孰輕好壞之分。將文理科分開,一是減輕課業負擔,二是適應高考模式。選擇文科或是理科,只是選擇了一個學習方向,選好了,更有利于我們今后的發展。就像選菜,滿滿一桌子,喜歡什么就吃什么,只要對身體有益,合胃口,就是好菜。科學合理地選擇適合自己,能學好,有興趣,在高考中能考出好成績的文科或理科,順利進入理想的大學深造,將來有更遠大的前途,這才是選修文科和理科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