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世剛
在新的教育時期,教育對象和班主任工作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不僅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和策劃者,也是學校管理的中間力量和骨干分子。新入職的老師經常會問我這個問題:作為一個班主任怎樣能使自己的班級管理工作更上一個臺階呢?我認為可以從這幾點來探索。
每個階段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我們如果也能像進行教學活動那樣,認真的分析學情,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我相信我們的德育工作一定會事半功倍的。以下就是我的一點心得體會,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心理試探期
高一剛入學的新生,對新學校充滿了好奇和敬畏,對即將開始的高中生活充滿了向往和憧憬,對老師也充滿了想象和期望。
這一時期的學生不會輕易犯錯,也比較好管理。我們每個老師都會覺得學生還不錯,都比較聽話作業也能按時完成,禮儀、出勤等各方面的表現都還讓人滿意。由此,老師們就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孩子們還是不錯的,沒有什么大問題,非常好管理等等一系列的結論。這就像一個小動物,闖入一個陌生的環境,由于對環境不熟悉,它的一切行為都是在試探,不會有太出格的行為。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心理試探期。
這一段時期學生要犯了錯誤,一定要按校規校紀,嚴肅處理,將學生身上的壞毛病扼殺在萌芽中。舉個例子:像女生改校服褲腿、戴首飾,男生留長發等等禮儀不合格的現象一旦出現,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統統讓家長領回家去整改,整改好了再讓回來上課。為了我們后面的長治久安,千萬不能心軟而不堅持原則。
二、心理過渡期
高二階段的學生,既沒有高一新生剛入學充滿了新鮮感,也不像高三的學生由于面臨高考,內動力增強,家長和老師對他們給予更高度的關注。高二階段是一個容易出現動蕩和茫然的時期。有的學生會幡然醒悟,奮起直追。有的學生則出現倦怠、厭學、焦慮。因此,高二學生會出人意料地出現成績迅速躍升或大幅下滑。
這一時期學生的突出表現是:
(1)成績不穩定,心理問題表現突出;(2)差距拉大;(3)偏科明顯;(4)干擾學習的現象增多。
鑒于以上特點,我覺得班主任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第一,在學習上對學生給予及時支持和幫助
開學初,教師要督促學生制訂本學期學習計劃,平時還要經常提醒學生制訂短期學習計劃,自檢落實情況。在每一次大型考試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歸因,找準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同時教師要加強學法指導,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結合各科課程特點盡快建立一套適合不同課程學習的方法;將學生零碎的學習方法系統化,形成有自我特色的學科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第二,利用一切機會,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具體做法就是將小事化大,讓其感受到違紀的成本和代價,下次再也不敢觸碰違紀的高壓線了。例如,拿學生上課玩手機這件事來說,每個老師都有這樣的經歷,但好多老師都怕麻煩,大多是輕描淡寫批評兩句,就把手機還給了學生,為以后的課堂管理埋下了隱患。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能將此風剎住,有了前面的例子,我相信學生也不敢隨便越雷池半步的。
三、心理彷徨期
高三年級是整個高中階段最為重要,也最為關鍵的一年,這一年中,全體同學既要經歷高強度的各科總復習,也要經歷自身意志品質的考驗,更要經歷來自同學、學校、家庭、社會的種種壓力,這幾個環節,無論哪一個出問題,都有可能使高三學生脆弱的心靈不堪重負,甚至出現扭曲變形。所以,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被稱為心理彷徨期,具體有以下幾點表現:
(1)過高的目標導致學生心理緊張、疲勞;(2)家長的期望、老師的希望加劇了學生的心理負擔與疲勞;(3)繁忙的學習壓力是學生心理負擔的關鍵所在。
當學生長期辛勞學習成績得不到提高時,往往又會因此失去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陷入極度悲觀、焦慮之中,個別學生甚至會做出極端事情來。因此,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在高三總復習時,都要對練習量有清醒的認識,要適可而止。
以下就是一些消除學生心理負重的對策:
第一,要教育學生善待學習和生活,做好認知調整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生活學習中,有壓力,有競爭是常態,要教會學生把壓力當動力,苦中作樂,把高考作為對自己已有知識和才能的一種檢驗,是磨礪意志的一個過程。
第二,要幫助學生合理定位,挖掘潛力
高三學生要學會正確認識自己,給自己合理定位,從而使自己有一個合理的期望值,既不過分自卑,低估自己,也不把目標定得太高。只要自己盡全力拼搏過,沒有給青春留遺憾就是最好。
第三,要教會學生把握情緒,學會自我表現調控
釋放身心、排解郁悶、調節情緒的最好方法是適當參加戶外活動,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參加戶外運動。做到一張一弛,一方面增強身體素質,另一方面也放松了緊張的心理。
以上就是我對各個階段學生心理的分析及對策,高中學生的心理成長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人因時而異,作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這樣我們的工作才能順利地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