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寧
(江西省九江市婦幼保健醫院新生兒科,江西 九江 332000)
早產兒視網膜病篩查回顧性分析
劉 寧
(江西省九江市婦幼保健醫院新生兒科,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 提高對早產兒視網膜病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認識。方法 對 241例早產兒進行ROP篩查,對ROP組及非ROP組的胎齡、出生體質量進行比較。結果 有效篩查記錄241例,ROP組38例,非ROP組203例,發病率15.77%,ROP組與非ROP組比較,胎齡更小、出生體質量更低。其中有5例進行了視網膜激光光凝術,4例手術成功,1例行了三次手術治療。結論 胎齡、出生體質量與ROP發生成負相關。對早產兒進行視網膜病篩查并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可控制病變,降低早產兒的致盲率。
視網膜??;早產兒;篩查
早產兒視網膜病的原稱叫做晶體后纖維增生癥(retrolental fibroplasia,RLF),是Terry在1942最早報道,1984年世界眼科學會正式定名為早產兒視網膜病[1]。隨著本國兒科學的不斷發展以及現代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使用先進的醫療設備,讓很多的早產兒和低出生體質量兒存活下來,這樣一來,早產兒視網膜病就越來越多了,ROP愈合后的兒童容易發生近視、斜視和弱視等眼部疾病[2]。ROP的確切病因仍未明確,提高認識,只有早期全面的發現、診斷、治療,才可以防止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致盲,本研究對新生兒行早產兒視網膜病篩查的241例新生早產兒臨床的資料,并仔細的對其胎齡、出生體質量與ROP的關系進行了系統的分析,結果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2年10月~2014年8月在九江市婦幼保健院出生的241例早產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54例,女87例;胎齡26~37+6周;出生體質量950~2 900 g;雙胎77例,單胎164例。本調查中早產兒和低體質量兒全部符合《早產兒治療用氧和視網膜病防治指南》[2]的診斷標準。
1.2 方法
1.2.1 篩查標準 (1)第一次檢查在出生后4~7周內,或者在其矯正胎齡的第32周進行[3]。(2)出生時體質量<2 000 g的早產兒或者低體質量兒行眼底篩查,同時隨訪至周邊視網膜的血管化。
1.2.2 診斷標準 依據1984年國際ROP會議所制定的ROP國際分類為標準,把眼底病變分為Ⅰ~Ⅴ期,Ⅰ、Ⅱ期病變每2周就要進行復查1次,直到該病變退行消失;如果達到了閾值的水平,就應該在診斷后的72小時內進行治療。
1.2.3 檢查方法 本實驗組241例患兒檢查前半小時均用
5 g/L鹽酸去氧腎上腺素滴眼液(美多麗)和5 g/L托毗卡胺點雙眼。在瞳孔充分散大后,再使用5 g/L鹽酸丙美卡因(愛爾凱因)行眼部的表面麻醉,用眼瞼拉鉤開瞼,并在暗室中用雙目間接的檢眼鏡、采用28D凸透鏡行眼底檢查,應用鞏膜壓迫器來檢查病兒周邊視網膜的情況。記錄檢查結果。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AS9.2軟件對本實驗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秩相關分別對胎齡和ROP結果、出生體質量和ROP結果之間關聯的程度和方向進行描述及統計推斷,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資料結果 本實驗中241例早產兒發現ROP 38例(占總人數的15.77%);光凝法治療4例(占總人數的1.66%);其中有1例發展成V期病變(占總人數的0.41%)。對初篩結果進行分級,見表1。采用秩相關對胎齡和ROP結果之間關聯的程度和方向進行描述。其Spearman相關系數rs=-3.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胎齡越小,越有可能發生ROP。出生體質量和ROP結果之間Spearman相關系數rs=-3.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出生體質量越小,越有可能發生ROP。

表1 初篩時結果頻數分布和分級表
2.2 分析 高危因素如下:(1)早產兒視網膜發育不全是ROP發生的最主要原因。據本實驗結果統計分析結果表明:胎齡≤30周,30周<胎齡≤32周,32周<胎齡≤34周,34周<胎齡≤36周,ROP發生率分別為31.25%,17.91%,6.15%和4.44%,顯示胎齡越小時ROP的發病率就越高。(2)低出生體質量是ROP的另一主要原因,出生時體質量≤1 000 g,1 000 g<出生時體質量≤1 200 g,1 200 g<出生時體質量≤1 500 g,1 500 g<出生時體質量≤2 000 g,出生時體質量>2 000 g的早產兒ROP發病率分別是20.00%,6.67%,27.42%,15.38%和0.00%,整體上可見體質量越大,ROP發生率越低,與相關報道結果類似[4]。見表2和表3。

表2 不同出生體質量組的ROP發病率

表3 不同出生胎齡組的ROP發病率
本次實驗中在對241例早產兒進行視網膜篩查后,發現其中ROP患兒有38例,ROP的患病率為15.77%,研究時,發現ROP的發生和胎齡及出生體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這和現有的眾多許多研究相符。隨著本國兒科學的不斷發展以及現代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使用先進的醫療設備,讓非常多的早產兒和低出生體質量兒存活下來,這樣一來,早產兒視網膜病就越來越多了,ROP愈合后的兒童容易發生近視、斜視和弱視等眼部疾病[2]?,F在ROP己經是導致兒童致盲的最主要原因了,約占兒童致盲原因的7%~19%[6]。
入院時就要告知早產兒的家屬早產兒視網膜病可能發生的問題和嚴重性,要做好家長的宣傳和教育工作,并且要簽署眼底篩查及用氧的同意書,治療時需要盡量的縮短早產兒住院時采用機械通氣和吸氧的時間[7]。該病的治療時間比較短,如果在眼底篩查有效期內追蹤隨訪能夠大大的減少延誤治療和漏診的情況。隨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值得強調,需要取得家長的重視及配合,努力做好早期發現及治療,降低早產兒視網膜病的危害。我國早產兒和低出生體質量兒中ROP的發病率約為10.110%,中國每年有2 000多萬新生兒,其中早產兒占10%[8],所以婦產科、兒科和眼科醫師及全社會人員都要對早產兒視網膜病高度重視,以降低ROP患兒的致盲率[9]。
[1]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971.
[2]早產兒治療用氧和視網膜病變防治指南專家組.早產兒治療用氧和視網膜病變防治指南[J].中華兒科雜志,2007,49(9): 672-673.
[3]黎曉新.我國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特點和篩查指南[J].中華眼底病雜志,2004,20(6):384-386.
[4]劉聽,范秀芳.胎齡出生體質量與視網膜病(ROP)發生的關系[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1,31(10):89.
[5]王文婷,王歡燕.柳州市區斜視弱視兒童發病狀況調查[J].華夏醫學,2012,25(6):840-842.
[6]江靜波,羅先瓊,黃水清,等.廣東省各級婦幼保健系統早產兒視網膜病篩查情況調查分析[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8(23):133-136.
[7]陳超.切實加強對早產兒視網膜病的防治[J].臨床兒科雜志, 2008,26(9):735-738.
[8]劉三梅,鐘捷,趙秀娟.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結果分析[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2,30(6):673-676.
[9]梁宇珊,陳秀妹.我院早產兒視網膜病篩查狀況分析[J].現代臨床醫學,2012(3):51-5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