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亞琴,艾小娥,江 玲
(1.江西省鷹潭市中醫院婦產科,江西 鷹潭 335000;2.江西省鷹潭市中醫院手術室,江西 鷹潭 335000)
改良B-Lynch縫合術治療和預防剖宮產術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效果觀察
倪亞琴1,艾小娥2,江 玲1
(1.江西省鷹潭市中醫院婦產科,江西 鷹潭 335000;2.江西省鷹潭市中醫院手術室,江西 鷹潭 335000)
目的 分析探討改良B-Lynch縫合術在治療和預防剖宮產術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效果,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將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患者88例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4例。對照組采用B-Lynch縫合術治療,實驗組采用改良B-Lynch縫合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出血治療的效果、并發癥、妊娠結局等。結果 實驗組中治療和預防剖宮產術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效果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產后出血量實驗組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子宮切除例數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產褥并發癥例數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改良B-Lynch縫合術治療和預防剖宮產術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療效好,值得推廣。
改良B-Lynch縫合術;剖宮產術;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
在婦產科臨床中,合理利用剖宮產是處理難產和避免高危產婦并發癥的良好手段,極大的降低了產婦在生產中的風險。然而,產后出血是常見且嚴重的產后危癥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宮縮乏力[1-2]。因此,針對產婦剖宮產中由于宮縮乏力引起的大出血制定一個良好的止血方案,對于降低產婦死亡率有著及其重要的臨床意義。本院采用改良B-Lynch縫合術,用于治療剖宮術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隨機抽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剖宮產手術并在術中發生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患者88例,按照隨機數表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4例。實驗組年齡20~41歲,平均年齡(30.2±13.7)歲,孕周32~42周,平均孕周(37.0±1.6)周,術中出血量800~2 500 mL,平均出血量(1 584.2±186.3)mL;對照組年齡21~40歲,平均年齡(31.0±11.9)歲,孕周30~41周,平均孕周(36.6±1.4)周,術中出血量950~2 550 mL,平均出血量(1 683.5± 179.4)mL,其中:多次妊娠32例、巨大兒5例、疤痕子宮13例、胎盤前置6例、胎盤早剝9例、宮腔感染8例、羊水過多15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實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剖宮術之后,兩組產婦均采用子宮按摩、應用宮縮劑等一般治療后,對照組產婦采用B-Lynch縫合術,而實驗組產婦采用改良B-Lynch縫合術。
1.2.1 B-Lynch縫合術 首先將子宮用兩手托住并擠壓子宮體腹壁切口托出,如出血量少則縫合成功幾率大。術者在右側子宮切口下緣3 cm用1號可吸收腸線進行穿刺,穿過宮腔在子宮切口上緣側方4 cm處出針,縫線繞向子宮后壁拉到宮底距宮角3~4 cm處,與前壁相同部位進針并從宮腔左側后壁出針,將縫線垂直通過宮底拉到子宮前壁,縫合方法與子宮右側切口進出針相同。此時,子宮表面可見前壁到后壁有兩條呈背帶式的縫線,明確無出血后收緊縫線并打結,常規子宮切口縫合。
1.2.2 改良B-Lynch縫合術 首先將子宮用兩手托住并擠壓子宮體腹壁切口托出,如出血量少則縫合成功幾率大。術者在右側子宮切口下緣3 cm用1號可吸收腸線進行穿刺,穿過宮腔在子宮切口上緣側方4 cm處出針,由切口上緣向宮底方向垂直褥式縫合3針,使縫線固定在子宮漿肌層。縫線從宮底垂直繞到后壁,同前壁縫法由后壁宮底向宮頸垂直褥式縫合3針,出針后在與前壁水平方向的后壁進針到宮腔,在左后壁出出針[3],縫合方法同上。此時可見子宮體兩側有兩條較深縫線,明確無出血后收緊縫線并打結,最后常規縫合子宮切口。
1.3 評價指標 (1)有效:生命體征平穩良好,子宮收縮程度良好。(2)無效:生命體征惡化,子宮收縮程度差,出血無法控制[4]。產后陰道出血量,子宮切除數量及產褥并發癥數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對比 治療后,采用改良B-Lynch縫合術的實驗組有效44例,無效0例;采用B-Lynch縫合術的對照組有效39例,無效5例。實驗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對比 實驗組產后出血量、子宮切除例數產褥并發癥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縫合術術后并發癥對比
胎兒娩出后出血量超過了500 mL/24 h,剖宮產超過1 000 mL/24 h即為產婦產后出血。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礙均會導致產后出血,然而子宮收縮乏力是最常見的原因,占80%以上[5]。選擇一種快速便捷有效的止血方法成為了廣大婦產科醫生共同關注的問題。 B-Lynch縫合術是1997年英國Milton Keynes醫院的B-Lynch醫生提出的新型子宮背帶式縫合術,通過用可吸收腸線縫合子宮肌層,使子宮處于壓縮狀態,擠壓肌纖維之間的子宮壁血管的原理使血竇關閉,則出血停止[6]。術后十幾天后,腸線逐漸吸收溶解,子宮切口恢復良好不會出現粘連。近段時間,臨床學者對B-Lynch縫合術進行了改良,把跨越子宮前后壁的縫合改良為子宮肌層之間的縫合,縫線不穿過子宮壁避免了子宮宮腔內的感染,縫線也不容易從子宮兩側滑脫,極大減少了對子宮周圍組織的感染,避免了子宮的切除及出血引起的并發癥[7]。
本臨床調查顯示,經過兩種方法的縫合術治療后,患者的出血情況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且改良B-Lynch縫合術的療效更為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用此種縫合術治療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改良B-Lynch縫合術和傳統縫合術兩者相比,改良B-Lynch縫合術操作簡便易行、止血效果顯著、能避免剖宮產術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引起的并發癥,保留了患者的子宮及生育功能,在婦產科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大大提高止血效果,建議廣大產科醫生能熟練掌握并使用。
[1]趙相娟,張梅娜,張濤,等.產后出血的影響因素分析及預測[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2,13(2):108-111.
[2]武任江.產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當代醫學, 2013,19(11):125-127.
[3]魏紅,張金梅.B-lynch縫合及改良B-lynch縫合術在剖宮產術中止血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3,19(18):84-85.
[4]劉海華,崔玉萍.改良B-Lynch縫合術在產后出血中的應用[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5):395-396.
[5]李力,易萍.產后出血及其臨床救治[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1,27(2):99-102.
[6]朱曉紅,戚美華,薛秀萍,等.B-lynch縫合加子宮動脈結扎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的療效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13):68-70.
[7]官曉斐,郭江波,吳振蘭.改良B-lynch縫合術在剖宮產術中發生難治性產后出血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1,17(3):53-5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