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特約評論員
加速深融轉型 激發創新活力
——對地市媒體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
□ 本刊特約評論員

■ 胡懷福中國報協秘書長
融媒體時代,人才已經成為推動報業創新發展的核心要素。尤其是面對融合發展和新時期提高傳播力、影響力、競爭力等新任務,人才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基于此,全國報業都在主動打破原有的體制機制壁壘,結合自身深度融合和創新發展新定位,不斷加緊吸引和集聚技術、傳播、經營等各方面人才,人才紅利得到充分釋放,有效激發了報業創新的動力和活力。但不可否認的是,受“盤子”小、發展空間有限等因素制約,全國地市報普遍存在人才隊伍現有能力與發展需求嚴重不匹配的矛盾,人才方面的“短板”已十分明顯,迫切需要建設一支與現代報業競爭相適應的從業者隊伍。
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歸根到底是人才隊伍的融合發展和轉型升級。如果人才這一主體缺乏創新創造能力,融合發展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更不可能有科技優勢、傳播優勢、經營優勢。具體到地市報來說,目前最匱乏的就是擅長新媒體制作、發布、傳播的專業型人才,以及IT精英、創新經營和大數據分析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因此,全國地市報應結合自身實際和發展定位,想方設法爭取各方面支持,把自身急需的各類人才引進來,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干事創業的環境和平臺,真正使人才轉變為驅動發展的強大動力。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互聯網時代,媒體創新和發展的核心是人才優勢。從地市報人才隊伍建設實際看,當前,全國廣大地市報紛紛采取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編制留人等舉措,盡可能地給予急需人才以“里子”加“面子”,以增強人才隊伍的事業心、歸屬感、忠誠度。但另一方面,由于近年來報業發展不景氣、前景不樂觀,不少地市報出現了培養多年的成熟人才流失的情況。在新考錄人員中,還存在與招錄初衷不一致的情況,影響了報社事業的發展。尤其是在互聯網背景下,報業媒體融合、文化產業發展、新媒體投資等機遇稍縱即逝,如果不賦予地市報一定的事權、財權、人權,還是按照政府“一支筆”審批的模式,就會使報社錯過許多重大的發展機遇。為此,廣大地市報還需要不斷爭取政策、優化固有的體制機制,重點解決好編內編外同工不同酬、高薪人才受排擠等突出問題,才能讓人才安心工作、放膽干事、能干成事。
經驗源于實踐,創造來自基層。地市報是全國報業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與國內“大報”相比,地市報“船小好調頭”,因此,地市報歷來是最具改革探索創新精神的一個報種。在報業發展歷史上,無論是采寫編、還是廣告經營、制度創新,很多好的經驗都是由基層報社創造出來的。尤其是在步入融合發展新時期后,廣大地市報不斷發現和培育了一大批與自身發展相適應的采編、傳播、技術、經營人才,不斷刷新地市報采編和傳播的新速度、新高度,推動地市報的影響和競爭力與日俱增,這無一不是人才驅動的結果。為此,全國地市報還要繼續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充分激發人才的創新主體作用,發揮人才的首創精神,才能牢牢鎖定“首創利潤”,讓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在基層報社蔚然成風,進而將人才紅利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動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