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喜春
《勝利日報》免費入戶:反響與成效探析
□ 文/王喜春
2017年1月5日,勝利油田的黨委機關報《勝利日報》免費進家入戶,22萬份報紙覆蓋勝利油田大部分非在職人群。在各種新媒體搶占話語權,主流媒體影響力受到沖擊的當下,黨報進家入戶受到職工群眾的歡迎。本文向讀者揭示了《勝利日報》為何要進家入戶?黨報進家入戶的舉措,以及效果。
免費 進家入戶 勝利日報 輿論陣地
2017年1月5日,新年剛過,勝利油田的22萬戶家庭收到了一份不同尋常的禮物——黨委機關報《勝利日報》免費進家入戶。《勝利日報》是伴隨勝利油田的發展而成長起來的一份全國優秀企業報,1964年4月1日創刊,曾獲全國“十佳企業報”稱號,目前發行量4.8萬份,發放到企業基層班組。2017年,勝利油田黨委決定,改造《勝利日報·新生活》為周刊,發行量擴大到22萬份,免費發到各家各戶。這不僅讓油田的退休職工和家屬們興奮,也給正努力尋找突破的報業帶來一絲驚喜。
勝利油田開發建設五十多年來,已形成一個50多萬人口的工作、生活群體。油田的生產油區主要分布在山東省境內的東營、濱州、德州、淄博等地,生活小區也隨油區分散在這些地區。在我國,油田的早期開發大都是靠“石油大會戰”這種形式,短時期內聚集人力物力,在快速形成生產能力的同時,也形成了數量龐大的職工隊伍。近幾年,這些參加過石油會戰的職工陸續到了退休年齡,加上主業分流人員,非在職人群數量迅速增加。目前勝利油田非在職人群的數量已超過了在職員工。
這些生活在油田居民小區的非在職群體與一般城鎮居民相比有明顯的特征:有強烈的主人翁意識,組織觀念強。家庭生活與企業命運息息相關。他們的子女大部分在油田企業就業,因而十分關心、關注油田企業的發展。普遍有豐富的精神生活需求。這些人在職時大都有過良好的職業訓練和學習能力,思想活躍。近幾年,一些不同形式的宗教思想意識開始在這個群體傳播擴散,這也引起了勝利油田黨委的高度重視:你不去占領這個群體的思想陣地,就會有別人去占領。
22萬份《勝利日報·新生活》周刊進家入戶,就是要覆蓋非在職群體,把主流輿論的觸角伸向這個與企業命運息息相關的龐大群體。
2016年,勝利日報社組建成立“融媒體中心”,在原有“勝利新聞網”和“勝利手機報”基礎上,集中力量,快速推出“勝利日報微信公眾號”和“勝利日報客戶端”,并迅速形成新媒體影響力。加上報紙進家入戶,勝利日報社目前已初步完成覆蓋油田所有職工家屬群眾的全媒體矩陣布局。
這次進家入戶的《勝利日報·新生活》周刊,功能定位十分明確:服務家庭,關注油田。在油田改革發展進程中,搭建員工家庭和油田企業溝通橋梁,推動和諧油田大家庭建設。作為進入家庭的一張報紙,必須做好政策的講解員、石油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健康文明生活的顧問,弘揚主流價值觀,傳播向善向上正能量。以政策服務、咨詢服務、信息服務、生活服務等內容為主,在引導中服務,在服務中引導。作為大礦區、大服務、大和諧、大穩定的新聞輿論陣地,確保油田黨委的聲音及時有效地傳遞到千家萬戶,為油田改革發展提供良好的輿論環境。
(一)在具體版式及內容設置上做了大膽創新。把一版右列設為“一周要聞回顧”專欄,刊登一周油田大事要聞,傳遞油田黨委聲音。欄目打破常規,采用四號大字排版,十分醒目,不僅強化了板塊視覺效果,更為老年人閱讀提供了便利。左列開設“生活留言板”欄目,引導職工家屬上下互動、多層次呼應,發揮好報紙的政策宣傳、精準報道、輿論監督、解疑釋惑等功能。報紙推出后,讀者對這兩個欄目的反響遠遠超出了預期。其他各版內容設置圍繞職工群眾豐富多彩的生活,在追求貼近性、生動性基礎上,特別強調內容的“關切性”,選擇內容以其與職工群眾生活關切的程度為準則。各版通過郵箱、QQ號、微信群等多種方式加強與讀者互動,部分欄目內容采取“訂制”式生產,讓讀者參與到報紙的編輯制作中。
(二)“報網端微”融合聯動發力,塑造新型主流媒體品牌。在采編系統引入了“中央廚房”理念,并嘗試以此為指導進行采編流程改造。特別是2016年成立融媒中心后,已初步在采編系統建起了“中央小廚房”。融媒中心在制作新媒體產品的同時,也為紙媒提供相應產品。這也為報紙進家入戶提供了強力支撐。《勝利日報·新生活》周刊也開設了“新媒焦點”專欄,刊登“勝利日報”微信、微博和“勝利日報”客戶端內容的讀者熱評,推動了勝利日報“兩微一端”的進一步推廣。
另一方面,在崗職工下載勝利日報客戶端,可同時瀏覽閱讀《勝利日報·新生活》周刊每期內容。勝利日報全媒內容實現了對油田職工群眾的全覆蓋。
(三)依托社區發行,報紙進家入戶打通“最后100米”。報紙由報社發行部門送到各物業公司,由物業公司安排專人送到各樓棟。報社發行部門在每個樓棟都安裝了“勝利日報取報袋”。各物業公司對于做好報紙進家入戶工作十分積極,認為免費為居民送一份報紙,是進一步密切與居民關系的好事,報紙由每周都進樓道考核清潔衛生的管理人員順便投送,還額外有份發行費收入,皆大歡喜。也有些老職工表示愿意做志愿者,義務投送報紙。

2017年1月5日,《勝利日報·新生活》進家入戶。當日,報社融媒中心在勝利日報客戶端和油田信息網上以“油田黨委送新年禮物”為題對報紙進家入戶的發行過程進行了直播,在職工群眾中引起了一次轟動。
職工群眾的反應遠遠超出了預期。尤其是退休在家多年的老同志,反應強烈,勾起了當年讀報的情懷。在崗工作時他們習慣于讀《勝利日報》了解形勢和政策,退休在家,很少能讀到《勝利日報》了。這次在家里見到報紙,表示“很親切”“很激動”“感覺精神上又找到了組織”。一位70多歲的退休職工從20公里外坐公交車過來送自己手寫的稿件,不求發表,就是表達自己興奮的心情。一位退休大媽一上午給編輯部打來9次電話,就為了向編輯請教怎樣用女兒剛給她下載的微信給報紙點贊……
編輯部人員到小區與讀者見面座談,氣氛熱烈,老同志們發言踴躍。有位老師傅直言:“報紙進家入戶不是件小事,不要簡單地當成給家里送了份報紙,而是占領輿論陣地的大事情。我每次去菜市場回來,自行車筐里都裝滿了亂七八糟的材料,什么都有,就是沒有正能量的東西……”還有些老同志反映,有些小區信各種教派的人越來越多。思想文化這塊陣地,“你不占領,別人就會去占領。”
也有老人開始擔心報紙進家入戶堅持不下去:“現在油價持續低迷,油田企業經營困難。報紙進家入戶會不會像搞活動一樣,一陣風過去就沒了。如果是那樣,冷了大家的心,再熱乎起來就難了。”
報紙進家入戶剛運行兩個月,包括報紙內容在內的許多方面還需要調整和改進。但職工群眾對報紙進家入戶的反應,給了我們很大動力,面對這樣一個群體,報紙進家入戶,沒有理由不堅持下去。同時,立足新媒 時代,不斷推進媒體融合,打造央企在不斷深化改革持續穩定發展過程中的新型主流媒體,也是我們不變的目標。
(作者是勝利日報社社長 )
編 輯 陳國權 2468711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