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黎黎++俞志成++吉勇++張麗

摘要:基于團隊的學習(Team- Based Learning,TBL)是最近應用于醫學人才培養中的一種教學方法,因其能培養醫學上的團隊合作精神,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而逐漸被應用到醫學相關專業學科的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嘗試將TBL教學法應用于機能綜合實驗教學中.通過問卷調查反饋學生的各項能力均有提高,在醫學實驗課程中開展TBL教學,有利于提高醫學人才的綜合培養質量。
關鍵詞:機能實驗;TBL教學法
Application and Discussion of TBL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of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of Medical Function
YANG Li-li,YU Zhi-cheng,JI Yong,ZHANG Li
(Laboratory of Basic Medicine,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Yunnan,China)
Abstract:Team-Based Learning(Team-Based Learning,TBL)is the latest application of a kind of teaching method in medical personnel training, because it can cultivate the medical team spirit,fully mobilize students'learning autonomy,improve classroom learning efficiency,and is gradually applied to medical related professional teaching,received good results.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 of TBL teaching method in 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teaching.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feedback students have improved the ability to carry out TBL teaching in medical experiments,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medical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Functional experiment;Team-Based Learning(TBL)
機能實驗學(functional experiment)是一門主要研究機體功能變化規律的實驗課程,主要涉及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藥理學這三門課程的實驗內容,經過三個學科內容的相互滲透優化和更新,系統地觀察機體從正常-病理狀態-藥物影響的過程,并探討機體器官功能的變化規律的一門課程。機能綜合實驗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縱向地了解疾病發生發展的變化規律,系統地掌握以生理實驗技術為基礎的各種動物實驗知識和操作技能,模擬科研的基本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是連接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
TBL教學(Team-Based Learning,TBL)是2002年美國Okalahoma大學的Larry Michaelsen教授等在PBL教學方法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教學模式[1]。以具有共同學習目標的學生為團隊,在團隊中進行教學,體現以“學”為中心、以教師為輔助的教學理念,通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團隊協作、探究、討論,最終達到自主提高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目標[2]。目前TBL教學模式已經廣泛應用和推廣,但是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還比較少[3-4]。本課題在機能實驗學綜合實驗模塊,以休克實驗為例嘗試TBL教學的應用。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選到我校2015級影像專業、14級口腔專業、臨床專業學生162人,分為6個實驗大組,每個大組內由6個小組組成,每小組5~6個成員,由同一教師指導進行TBL教學。
1.2教學的實施過程與方法
1.2.1課前準備 授課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編寫教學方案,細化教學步驟,并將教學案例提前一周分發給各學習小組。組員預習實驗操作,同時通過分工合作查找相關資料,解決教學案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
1.2.2教學實施過程 具體實施過程如下:①通過教學病案導入實驗項目及學習目的。②以小組為單位分組進行實驗操作,在操作過程中記錄實驗數據,分析、討論看到的實驗現象。③每小組根據實驗過程的記錄和觀察,結合教學案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組內討論。④各組同時回應教師提問。⑤組間相互討論,質疑,反思,分析,補充問題答案。⑥每組結合實驗結果和小組討論結果提交實驗結論。⑦教師進行總結和答疑。⑧根據本次實驗過程,提出實驗改革方案或提交新的實驗設計(課后作業)。
1.3問卷設計和結果分析 本問卷包含15個問題,從課堂教學效果、建立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升等幾個方面進行調查,答案分為五個維度:非常同意、同意、不確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分別獲取5、4、3、2、1分。教學完成后,向同學們發放問卷進行調查分析。
本次共發放問卷162份,回收問卷162份,有效問卷16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9.38%。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在對15個正向引導的問題中,得分都高于中間值(3分),其中所有同學都“非常同意”或者“同意”在機能實驗教學中運用TBL教學方法很好。有助于“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和凝聚力”和“有助于將基礎知識應用于解決臨床問題”得分最高。其他如“有助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更能體現差異化教學和個性化教學”也得到了較高分。問卷調查結果,見圖1。
2 討論
2.1傳統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傳統實驗課教學是驗證性的,即根據已設定的實驗方法驗證所學理論知識掌握情況,沒有創新性和思維碰撞。實驗課的模式一般是預習-教師講解實驗步驟-實驗操作-實驗小結-書寫提交實驗報告,整個過程是教師教,學生照做,不能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已經受限制的實驗方法中,扼殺了學生的想象空間,不利于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只關注實驗操作步驟是什么,而忽略最根本的實驗目的是什么,一次實驗做完就像游戲結束,沒有達到鞏固大課所學知識的目的。另外,一次實驗課學生人數眾多,教師以一對多的方式并不能解決所有疑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雖然也是以小組為單位上課,但并不是真正意義的團隊,沒有思想的交流,也不能發揮各人所長。
2.2 TBL在機能綜合實驗教學中的意義
2.2.1有利于學生建起立真正意義的團隊,相互協作,發揮所長 TBL一般被描述為:“將理論基礎與實踐經驗相結合,有效地將小組學習與大課講授相結合”。換句話說,TBL可以被定義為一種基于發展表現良好的學習團隊來增強學生學習質量的教學策略[5]。機能學綜合實驗模塊的內容是比較復雜的,包含了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藥理學的相關知識。在復雜的實驗過程中,學生們的學習目標是一致的,他們需要通過分工合作,發揮所長來達到學習目的。既要完成實驗操作,又要聯系教學案例進行思考討論,還要對其他團隊的質疑及教師的提問做出回答。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角色,發揮一定作用,有相互競爭也有相互幫助。小組成員需要進行思維碰撞,經驗分享,爭論討論,反思總結,在溝通和協作中解答一個個疑問。小組互動促使小組成員之間建立共同的使命感、歸屬感和認同感,逐漸強化團隊精神,產生凝聚力形成真正的團隊。
2.2.2培養高效率的課堂,將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 通過教學案例組織更為有效的預習,不再是抄寫實驗方法和步驟,而是更好的傳達教學目的,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想法來到實驗室。通過良好的互動式提問手段,了解學生的疑難,借助學生的力量互相提問,互相解答,將課堂的主導交給學生,提高課堂效率。引導學生將實驗中看到的現象結合理論知識進行討論,并將知識點拓展,將基礎理論知識與臨床案例緊密結合,將最終目標鎖定于提高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
2.2.3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能力,培養課外學習習慣 傳統“填鴨式”的學習,學生是被動接受的,關于預習也是不受重視的,更不要說為了明天要學習的知識點去翻閱書籍,查閱文獻。在TBL教學的課堂上,學生必須有知識的儲備,對教學案例中提出的問題心中有數,對理論知識有一定的掌握,在小組討論中互教互學,相互啟發。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以此為契機逐漸培養課外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4恰當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高效利用師資 在傳統機能實驗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協助學生解決實驗中各種突發狀況,同時還要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教師的作用重要的同時負擔也沉重。在TBL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和推進,教師把握方向,讓學生自己一步步達到學習目的[6]。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如何使討論緊扣主題,促使學生準確的推導出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教師如何適當的連接相關學科、課程、知識點,做到收放自如。如何把握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的交叉,建立學生的整體化思維,都是對教師知識儲備和能力的大考驗。有研究指出,基于團隊的學習相較于其他促進學習積極性的策略有著優勢,尤其是在教師和學生的人數比例超過1∶7的情況之下[7]。更在目前,醫科院校的師生比例過低,班級規模較大,同時生源質量也較高的情況下,推廣TBL教學法可以減輕傳統授課中教師的高負荷,高效利用師資。
2.2.5啟發創新思維,初步培養科研能力 本科教育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本次TBL教學嘗試中,將實驗反思作為了一個重要的環節,從實驗的成功中總結團隊的優點,從失敗總分析不足,積累實驗經驗,并提出改進措施或者新的實驗方案。鼓勵創新和改革,以經典驗證性實驗學習為基礎,培養科研能力[8]。
2.3 TBL教學模式在醫學實驗教學中的展望
現代社會對醫生的要求非常之高,在醫學人才培養過程中,自我學習提高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維、越來越受到重視。TBL教育模式對于這些能力的培養都有好的作用,因此越來越被接受和認 可[9]。通過本次嘗試,學生學習效果良好,接受度高。醫學實驗課程的門類繁多,學時比例大,應該利用好醫學實驗課程開展TBL教學,提高醫學人才的綜合培養質量。隨著TBL教育模式研究的深入,TBL將會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與價值,對醫學教育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10]。
參考文獻:
[1]Michaelsen LK,Knight AB,Fink LD. Team-based learning: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 in college teaching[M].Sterling(VA):Stylus Publishing,2004:287.
[2]Mody SK,Kiley J,Gawron L,et al.Team-based learning:A novel approach to medical student education in family planning[J].Contraception,2013,88(2):239-242.
[3]Davidson LK.A 3-year experience implementing blended TBL:Active instructional methods call shift student attitudes to learning[J].Med Teach,2011,33(9):750-753.
[4]Ravindranath D,Gay TL,Riba MB.Trainees as teachers in team-based learning[J].Acad Psychiatry,2010,34(4):294-297.
[5]Ghorbani N,Karhalay-Doust S,Noorafshan A.Is a Team-based learning approach to an atomy teaching superior to didactic lecturing[J].Sultan Qaboos Univ MedJ,2014,14(1):120-125.
[6]Hrynchak P,Batty H.The educational theory basis of team-based learning[J].Med Teach,2012,34(10):796-801.
[7]Punja D,Kalludi SN,Pai KM,et al.Team-based learning as a teaching strategy for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J].Australas MedJ,2014,7(12):490-499.
[8]葉瑤,鞏尊磊,邱佳慧,等.TBL教學法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及進展[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11(8):16-18.
[9]李根亮,李韜,李曙波,等.醫科生對實驗教學中實TBL教學法的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2):108-109.
[10]安麗,宋亞芳.TBL教學法在西醫院校中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2):4-5.
編輯/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