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平
摘要:目的 分析神經內鏡手術治療顱底腫瘤的方式,探究其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我院門診在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間所收治的60例顱底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采取單純顯微鏡手術方式,觀察組采取神經內鏡手術方式,對兩組患者的腫瘤切除率、并發癥發生率和術后隨訪情況等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中有腫瘤全切除28例,次切除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3.33%(4/30);而對照組中有全切除21例,次切除7例和大部分切除2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6.67%(11/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神經內鏡手術治療顱底腫瘤,不僅能夠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提高腫瘤切除率,而且還有效的縮短了手術時間,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神經內鏡手術;顱底腫瘤;治療應用
Application of Neuroendoscop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Skull Base Tumors
LU Pi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General Hospital of Offshore Oil,Tianjin 30045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ethod of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or skull base tumors and explore its clinical value.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skull base tumors were selected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6 in our hospital.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3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mple microscop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neuroendoscopic surgery.The tumor resection rate,complication rate and postoperative follow-u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re were 28 cases of total resection and 2 cases of subtotal resection.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13.33%(4/30).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21 cases of total resection,7 cases of resection and 2 cases of resection,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36.67%(11/3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Neuroendoscopic surgery for skull base tumors can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operation and improve the tumor resection rate,but also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It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Neuroendoscopic surgery;Skull base tumors;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顱底腫瘤指的是發生在顱底及其相鄰結構,可由顱內向顱外,或由顱外向顱內發展的一種腫瘤病癥,在醫學臨床中較為常見的有垂體瘤、顱咽管瘤、鞍結節腦膜瘤以及海綿竇腫瘤等[1]。患有顱底腫瘤的患者主要表現為顱內壓增高、視覺和嗅覺等功能減退、面部麻木或疼痛以及四肢無力等癥狀,對于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目前,手術治療是顱底腫瘤的主要方式,而神經內鏡作為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在臨床中也實現了較為廣泛的應用。為了探究神經內鏡手術治療顱底腫瘤的效果,特選取60例患者進行了研究,現將具體的研究報告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門診在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間所收治的60例顱底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齡16~70歲,腫瘤直徑2.5~7.0 cm,病程4個月~5年;按照腫瘤分型進行劃分:腦膜瘤22例,垂體瘤15例,膽脂瘤11例,神經鞘瘤8例,顱咽管瘤3例和1例脊索瘤。所有患者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頭痛、視力減退、耳鳴和肢體無力等癥狀,排除了有糖尿病史、腎臟等重要器官疾病、顱內其他病變和腫瘤手術史的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在術前經MRI增強掃描檢查和病理檢查確診為顱底腫瘤,且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的對比差異上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顯微鏡手術方式,觀察組采取神經內鏡手術方式,選用由德國Storz型內窺鏡手術系統,其直徑為40 mm,長為182 cm的0°和70°廣角內鏡;指導患者呈仰臥位,頭抬高30°,采取經口氣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方式,根據腫瘤的實際部位、大小、生長方式以及附著點等情況分別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入路方式。其中,在額下入路中,對鞍結節腦膜瘤、巨大膽脂瘤和嗅溝腦膜瘤行硬膜內入路,對侵及眶內和副鼻竇前顱底腦膜瘤行硬膜外入路;垂體腺瘤、蝶骨嵴腦膜瘤和顱咽管瘤行改良翼點入路;橋小腦角腦膜瘤行顳下經小腦幕入路,巖斜區膽脂瘤在內鏡下經巖骨乙狀竇前入路;同時根據腫瘤和周圍結構的相粘連、侵蝕等情況,對其切除范圍予以確定;在切除部分腫瘤之后,將內鏡置于瘤腔,對瘤腔結構予以觀察,并切除殘余腫瘤[2]。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數據統計軟件包對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并用t進行檢驗;計數率使用%予以表示,并用χ2對其進行檢驗;當P<0.05時,表示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腫瘤切除程度 在觀察組的30例患者中,經神經內鏡手術,有腫瘤全切除28例,次切除2例,全切率為93.33%;而對照組患者經顯微鏡手術之后,有全切除21例,次切除7例和大部分切除2例,全切率為70.00%,對比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經過手術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好轉,從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來看,在觀察組中4例患者分別出現了新的神經功能障礙和并發癥,包括1例面神經麻痹,1例舌咽神經麻痹,1例失語和1例腦干缺血,其并發癥發生率為13.33%;而對照組中有11例患者在術后出現了新的神經功能障礙和并發癥,包括4例面聽神經功能加重,3例肢體肌力下降,2例失語,1例無菌性腦膜炎和1例腦內血腫,再次手術后死亡,其并發癥發生率為36.67%,與觀察組相比差異十分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預后結果 從術后住院時間來看,對照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為(185.6±3.47)h,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為(164.3±2.12)h,差異顯著(P<0.05);從兩組患者術后3個月的預后情況來看,觀察組中有治愈27例,較差3例,其治愈率為90.00%;而對照組中有治愈22例,7例較差和1例死亡,其治愈率為73.33%,對比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對于神經內鏡手術而言,其主要包括了水環境神經內鏡手術和空氣環境神經內鏡手術這兩大類;其中,水環境神經內鏡手術也被稱之為是腦脊液環境神經內鏡手術,借助鞘式內鏡和內鏡器械在鞘內進行操作,要求器械和內鏡軸保持平行,操作區域為腦室或腦脊液樣囊腫腔;而空氣環境神經內鏡手術,則利用的是觀察內鏡和特制的鏡外操作器械,器械和內鏡分離成一定的角度,其操作區域多在顱底[3-5]。目前,神經內鏡手術在臨床中治療顱底腫瘤方面已經實現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當中:①內鏡所顯示的圖像分辨率和觀察角度十分清晰,在深度感上表現良好;②內路方向的選擇能夠直達腫瘤,并不需要進行腦牽開,避免對患者造成二次損傷;③手術的風險性較小,特別是對于復雜的顱底病變而言,其治療效果十分明顯[4]。
為了進一步探究神經內鏡手術治療顱底腫瘤的臨床應用及其效果,特選取60例患者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與顯微鏡手術方式相比較而言,采取神經內鏡手術方式,同時選擇合理的入路,有腫瘤全切除28例,次切除2例,全切率為93.33%;4例患者在術后分別出現了新的神經功能障礙和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13.33%;有27例治愈,沒有發生死亡病例,治愈率為90.00%,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神經內鏡手術治療顱底腫瘤表現出了較為顯著的優越性,一方面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和保證腫瘤的全切率,另一方面還有效的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對于患者預后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臨床實踐中值得實現進一步的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在雨,羅毅男,陳大偉,等.神經內鏡輔助顯微手術治療囊性腦腫瘤的療效觀察[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11,33(6):583-586.
[2]石海平,段佳,何澤元,等.神經內鏡輔以顯微手術治療顱內囊性腫瘤的療效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11):1346-1348.
[3]郭濤,孫敬武,汪銀鳳,等.鼻內鏡下鼻前顱底惡性腫瘤的外科治療[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2(14):644-646.
[4]段友強.神經內鏡手術治療老年女性顱底腫瘤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02):57-59.
[5]吳建,范靜平,劉環海,等.3D技術在鼻內鏡手術精準治療鼻前顱底惡性腫瘤中的應用[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16(06):24-28.
[6]鄭仕奇.神經內鏡在顱底脊索瘤外科治療中應用研究[D].首都醫科大學,2013.
[7]高照勤,周青,馬菊紅.經鼻內鏡治療顱底腫瘤的圍手術期護理配合[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26):214-215.
[8]王偉,詹曉東,強化龍,等.78例鼻顱底腫瘤經鼻內鏡下手術治療的臨床觀察[J].醫學與哲學,2016,37(4):56-58.
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