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琛
摘 要: 聊城方言屬冀魯官話,語法結構與普通話的語法結構相似。本文主要對聊城方言助詞“嘍/嘮”和“啦”進行分析,探討這兩個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性質。將“嘍/嘮”和“啦”與普通話中的體貌助詞“了 ”和“了 ”進行比較,找出與普通話中體貌助詞的共通點,并且分析聊城方言里這兩個助詞在語法上的其他獨特用法。
關鍵詞: 聊城方言 助詞 嘍/嘮 啦
聊城方言屬冀魯官話石濟片聊泰小片,在語法結構上與普通話的語法結構很相似。“嘍/嘮”和“啦”在聊城方言中屬于很典型的、可以擁有多種功能的助詞。它們一起使用的時候,所表示的體貌助詞的語法結構與普通話中體貌助詞的語法結構相一致,分開獨立使用的時候又各有特點與用法。
一、“嘍/嘮”單獨使用時的助詞分析
在聊城話中,“嘍”讀[lo],“嘮”讀[l?蘅],都為輕聲,相當于普通話中的“了”,但是與“了”又有所區別。二者意義相同,基本可以在結構上互換。
(一)“嘍/嘮”作體貌助詞
“嘍/嘮”做體貌助詞的時候,一般是表示句子的完成時態。根據它在句子中的位置,一般可以當作普通話中的動態助詞“了 ”。如果句子以動詞與形容詞等謂詞結尾的時候,“嘍/嘮”就可以看作普通話中的體貌助詞“了 ”,既表示動態,又表示事態。比如:
1.我吃嘍/嘮飯啦。(我已經吃了飯了。)
2.你有沒有做嘍/嘮作業?(你做作業了嗎?)
3.我都干嘍/嘮活啦。(我已經把活干了)
4.你問嘍/嘮他了么?(你有沒有問他?)
5.人家要嘍/嘮兩碗飯。(人家要了兩碗飯。)
6.你打爛嘍/嘮碗。(你把碗打爛了。)
7.我吃完嘍/嘮飯。(我吃完了飯。)
8.你可來嘍/嘮。(你終于來了。)
9.我作業做完嘍/嘮。(我的作業做完了。)
10.你快別說嘍/嘮。(你可不要再說了。)
11.你哭完嘍/嘮吧。(你哭夠了吧。)
例句中前7句,“嘍/嘮”都可以理解為普通話中表動態的體貌助詞“了 ”,后4句理解為“了 ”。這些例句均表示完成時態,“嘍/嘮”處于謂詞之后,用來表示動態的完成。
(二)“嘍/嘮”作語氣助詞
“嘍/嘮”可以用于句末,表示提醒的語氣,一般提醒的事件都是已經完成的內容,也就是同樣是完成時態的句子。一般在語境中拖腔表示完成的含義,有吆喝的感覺。當然也可以把此類助詞理解為普通話中的事態助詞“了 ”,表示事態的已然態。“嘍/嘮”做語氣助詞時,句子的否定形式一般是直接在動詞前加否定詞,表示對還沒有發生的事情進行阻止。比如:
1.水開嘍/嘮。(水燒開了。)
2.開船嘍/嘮。(船要開了。)
3.你快走,別遲到嘍/嘮。(你快點走,不要遲到了。)
4.你可別吃嘍/嘮!(你可不要吃掉!)
5.你可別仰=大二=癥嘍/嘮!(你可不要大意!)
最后3句屬于“嘍/嘮”作語氣助詞時句子的否定形式,意思都是在某人還沒有做某事之前,對他進行提醒,阻止他做一些說話人所擔心的事情,屬于對完成時態句子的否定,有未然的意思。
(三)“嘍/嘮”作結構助詞
“嘍/嘮”作結構助詞,是一種特殊用法。首先一部分放于祈使句與把字句中,表示“除掉”的意思,同時帶著一定的完成的意義。比如:
1.把這事兒忘嘍/嘮吧!(把這件事兒忘了吧!)
2.把這酒喝嘍/嘮。(把酒喝掉。)
3.孩子們都起嘍/嘮。(孩子們都起床了。)
4.把房子拆嘍/嘮!(把房子拆掉!)
還有一部分表示可能的意思,放在選擇問句中,意思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得了”、“得上”、“得起”等,否定則為“不了”、“不上”、“不起”等。比如:
1.你這件事做嘍/嘮做不了?(你這件事能做不能做?)
2.你這酒喝嘍/嘮喝不了?(你這酒喝不喝的下去?)
3.這話你聽嘍/嘮聽不了?(你聽不聽我的話?)
4.大學你考嘍/嘮考不上?(你考得上大學么?)
5.這電視你買嘍/嘮買不起?(這電視你買得起么?)
(四)“嘮”的單獨使用分析
雖然說“嘍/嘮”用法相似,意義幾乎一樣,完全可以進行結構上的互換,但是有時“嘮”單獨使用時,放在動詞之后表示“到”與“在”的意思。比如:
1.扔嘮他屋頂上。(把東西扔到他的屋頂上。)
2.踢嘮墻根底下。(把東西提到墻根那里。)
3.走嘮屋里。(走到屋子里。)
4.長嘮房頂上。(長在房頂上。)
5.躺嘮床底下。(躺在床底下。)
6.站嘮當街。(站在街上。)
前三個句子是“到”的意思,后三個是“在”的意思。雖然放在動詞之后,但是“嘮”仍不是介詞,而是做體貌助詞,強調的是句子所表示的事實而不是句子中提到的處所,所表示的是一種狀態。
二、“啦”單獨使用時的助詞分析
(一)“啦”作體貌助詞
“啦”作體貌助詞的時候,一般放于句末。相當于普通話中的事態助詞“了 ”。在動詞或者形容詞結尾的句子里也可以和“嘍/嘮”一樣,相當于普通話中的“了 ”。“啦”用作體貌助詞的時候,做事態助詞,一般表示一種已然態。比如:
1.吃嘍飯啦。(吃了飯了。)
2.做完作業啦。
3.我可不能再吃東西啦!
4.你來啦。
5.你趕不上啦。
6.孩子大啦。
7.你凍著啦。
前四句可以理解為普通話中的事態助詞“了 ”,后三句則可以理解為“了 ”。
“啦”在極少數的情況下可以在句子中理解為普通話中的動態助詞“了 ”,表示完成時態,但是用法情況很少。比如:
1.你忘啦我。(你把我忘了。)
2.你吃啦這東西了啊!(你吃了這個東西了啊!)
3.我借啦你一塊錢。(我借給你過一塊錢。)
4.某人給啦我一支煙。(某人給了我一支煙。)
(二)“啦”作語氣助詞
“啦”可以放在句子的末尾作語氣助詞,這些句子大部分是祈使句,有些句子使用“啦”表示“新情況出現”。當然也可以像“嘍/嘮”一樣,將其理解為普通話中的“了2”,表示已然態,使句子有完成的意思。“啦”放于句末,所表示的完成義一般都具有終于完成的意思,中間體現感嘆的含義。“啦”用作語氣助詞時的句子否定形式,同樣是在動詞前加否定詞,但是與以“嘍/嘮”為語氣助詞的句子的否定意義不相同,它所表達的意思是對已經開始、已經進行的行動的阻止。比如:
1.起風啦。
2.要下雨啦!
3.到自己家家啦。(到自己家里了。)
4.別裝啦。
5.你甭吃啦!
6.你可別說啦!
7.我不要啦。
前兩句話的意思都是表明有一種新的情況出現,“起風啦”,“要下雨啦”,兩句話在陳述這件事實的同時,也是側面提醒人們注意天氣要變了。“到自己家家啦”。就是說在自己家里,就不要拘束了,側面提醒人們場合改變所要遵守的規則也進行了改變,以上都是表示一種“新情況的出現”,以至于句子所表達的意思狀態也要發生變化。后四句為否定句,否定的含義不同于“嘍/嘮”為語氣助詞時的否定句的否定情況,它所否定的句子發生行為往往開始進行或者已經進行了一半,所以多表示對這種行為進行“阻止”的意思。
三、“嘍/嘮”和“啦”搭配使用時的助詞分析
在聊城話中,“嘍/嘮”只能和助詞“啦”搭配使用,組成句子。組成的句子也表示完成時態,有完成的意義。這些句子中,“嘍/嘮”和“啦”一定是作體貌助詞,與普通話的體貌助詞組成的句子結構基本相同。“嘍/嘮”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動態助詞“了 ”,“啦”相當于普通話中的事態助詞“了 ”。例如:
1.吃嘍/嘮飯啦。
2.你可借嘍/嘮我五塊錢啦。(你可是借了我5塊錢啊。)
3.你終于干嘍/嘮活啦。(你終于把活干了。)
4.你可寫嘍/嘮作業啦。(你終于把作業寫了。)
5.我終于懂嘍/嘮這道題啦。(我終于明白了這個題。)
6.我終于考嘍/嘮第一名啦!(我終于考了第當一名!)
7.今年可過嘍/嘮的好年啦!(今年終于過了個好年)
當“嘍/嘮”和“啦”一起使用的時候,便遵循普通的體貌助詞“了1”和“了2”的使用規律。因為“啦”的緣故,句子多有終于完成的意思,就是人做成一件事后如釋重負的感覺,表示感嘆。在使用這個組合時,“嘍/嘮”和“啦”只起著也只能起著體貌助詞的作用,結構單一,用法單一,表示的意義也單一。
四.結語
在“嘍/嘮”和“啦”單獨使用的時候,“嘍/嘮”意義一致,在句子中做體貌助詞時,均表示完成時態,在很大程度上兩個詞可以互相替換。“嘍/嘮”作體貌助詞的時候,一般屬于動態助詞,相當于“了 ”與“了 ”,在特殊情況下,比如用作語氣助詞的時候也可以將“嘍/嘮”理解為“了 ”。“啦”屬于事態助詞,相當于普通話中的“了 ”,同時可以和“嘍/嘮”一樣,作為“了 ”,在極特殊的情況下可以當作“了 ”。
在一個句子表示可能性的時候,句末的“了 ”一般是“嘍/嘮”而不是“啦”。而在“嘍/嘮”和“啦”作為語氣助詞的句子里,對句子進行否定的含義也不同:“嘍/嘮”的否定是對還未做的事情進行警告性提醒與阻止,“啦”的否定則是對正在進行的事件進行阻止。當然二者作語氣助詞的時候,句子仍具有完成的意思。
“嘍/嘮”和“啦”,二者一般搭配使用,“嘍/嘮”只能與助詞“啦”組合使用。二者的搭配使用所形成的結構,就是典型的普通話中的體貌結構,“嘍/嘮”可以看作是動態助詞“了 ”,“啦”則可以看作事態助詞“了 ”。同樣的,組成的句子一般為完成時態,且具有表示終于完成的感嘆意義。
參考文獻:
[1]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趙元任.漢語口語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3]唐娟華.山東方言動詞的完成體[D].北京:北京語言大學,2004.
[4]趙學玲.章丘方言的體貌系統[J].語海新探,2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