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
摘要:目的 探討超聲引導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療晚期肝癌的價值。方法 采用三維治療計劃系統對38例肝癌患者42個病灶行彩超引導下將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肝腫瘤內。結果 38例患者粒子植入均獲成功。超聲能清晰顯示腫塊,準確引導穿刺及粒子植入。38例患者42個病灶中,完全緩解(CR)2個;部分緩解(PR)30個;無變化(NC)8個;進展(PD)2個,總有效率80.95%(CR+PR)。結論 超聲引導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療晚期肝癌安全、有效。
關鍵詞:介入超聲;碘放射性同位素;肝腫瘤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Radiofrequency 125I Implantation for Advanced Liver Cancer Guided by Percutaneous Ultrasound
LI Cheng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Deyang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Deyang 618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ultrasound-guided radioactive 125I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liver cancer.Methods A total of 42 lesions of 38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nderwent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to implant radioactive 125I particles into liver tumors. Results 38 cases of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implanted.Ultrasound can clearly show the mass,accurate guide puncture and particle implantation.38 patients with 42 lesions,complete remission(CR) 2;partial remission(PR) 30;no change(NC) 8,Progress(PD)2,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80.95%(CR+PR). 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radioactive 125I implantation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liver cancer.
Key words: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Iodine radioisotopes;Liver tumors
肝癌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成為發病率最高的腹部惡性腫瘤,每年約有35萬人死于肝癌,手術切除是治療肝癌的首選方法,但由于肝癌早期癥狀不明顯,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僅約有20%的患者適合進行手術治療。近年來,近距離照射成為一種新興的惡性腫瘤治療手段,放射性粒子組織間植入治療腫瘤的臨床效果已得到廣泛認可,并且在治療肝臟中晚期惡性腫瘤已取得良好效果[1-4]。本文總結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0月38例晚期肝癌42個病灶在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療,現報道如下,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38例,為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院住院患者,男26例,女12例,年齡為43~67歲,平均年齡54.00歲。38例共有病灶數42個,病灶直徑2.4~8.0 cm,平均直徑為4.8 cm。
1.2儀器與方法 使用Philips IU22彩超儀,CS-1及L12-5探頭。引導探頭涂上藕合劑后再套入一次性無菌橡膠手套置入碘伏液中進行浸泡消毒。125I粒子由中國原子能研究院生產,其組織穿透力為1.7~2 cm,使用Mick Radio-Nuclearl8G粒子植入針和Mick粒子植入槍進行125I粒子植入。
1.3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方法 根據腫瘤生長的不同部位,患者采取適當的體位,首先用超聲探查腫瘤位置、大小、深度、內部血管及周圍結構,用紅色筆在體表標出腫瘤的范圍和體表的各進針點,并按照的腫瘤體積以粒子行/列間距計算125I粒子植入個數。常規消毒并鋪無菌巾,2%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術中根據患者的情況酌情使用鎮靜或鎮痛藥物。對殘留厚度≤1.0 cm的腫瘤進行平面125I粒子植入。先將125I粒子粒子植入針穿刺至距瘤體遠端邊緣0.5~1.0 cm處,用導針芯將125I粒子推入組織內設計的位置,超聲探測下可清晰顯示針道及種植的125I粒子粒子。通過多次移動導針,根據治療計劃坐標植入下一顆粒子,直到完成該坐標全部粒子后,插入另一根坐標位置的導針,繼續完成上述過程。采用0.5~0.8mCi活度的125I粒子縱向間隔1.0~1.5 cm平面播種,橫向間距依然盡量保持在1.0~1.5 cm播種。操作完畢,拔出植入針,局部進行壓迫包扎。術后3 d應嚴格臥床休息,避免肝內125I粒子游動。
1.4 125I粒子療效評價 對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局部療效評價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在治療前及治療后2個月進行超聲或CT檢查,將125I粒子治療前后影像學上2個相互垂直的腫瘤的最大直徑的乘積進行比較。①完全緩解(CR):腫瘤消失,超聲檢查無腫瘤顯示或僅有索條狀影;②部分緩解(PR):腫瘤顯示縮小,乘積比治療前減少≥50%;③無變化(NC):腫瘤乘積比治療前減少<50%或增大<25;④進展(PD):腫瘤乘積比治療前增大≥25%或出現新的病灶[2、5]。
2 結果
2.1本組病例,最少植入粒子9粒,最多植入粒子54粒。植入完成后,植入區粒子分布顯示均勻分布,粒子呈點條形強回聲,部分可伴有“慧星尾”征。本組38例均經1~12個月隨訪,38例患者42個病灶中,CR 2個;PR 30個;NC 8個;PD 2個,總有效率80.95%(CR+PR)。38例患者治療前后血清中AFP,CEA的檢測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2并發癥 38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治療,術中穿刺過程中患者無特殊不適。術后2 w 5例患者出現輕度白細胞下降,給予口服升白藥后血象恢復正常。術后6~12個月隨訪,患者均生存,無嚴重并發癥出現。
3 討論
3.1隨著人類生存環境的不斷變化,各類惡性腫瘤的發病呈逐年增多的趨勢。對于惡性晚期腫瘤或術后復發瘤的患者,如何減輕患者的痛苦,延長生存期,目前尚無滿意的治療方案。雖然放射性125I粒子的近距離治療技術已經有90年的歷史,但是近年來才有長足的發展,在超聲引導下進行腫瘤治療,己成為現代腫瘤治療微創外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治療肝癌,己成為臨床上一種重要的輔助性腫瘤治療方法并取得良好療效[6-8]。
3.2 介入治療已經成為現代醫院臨床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并將成為21世紀最有發展前途的臨床醫學專科之一,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術就是腫瘤介入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近距離放射治療是將放射源置于腫瘤附近或插植到腫瘤體內、或放置在瘤體表面實施照射的一類放射治療手段的總稱。采用125I粒子組織間近距離放射治療是原子能物理在醫學臨床上的應用,是近代醫學的高科技治療手段之一。放射性粒子近距離治療腫瘤由PierreCurie在1901年發明了能植入體內的放射性粒子(鐳管),Asteau和Degrais 1909年在巴黎的鐳實驗室首先應用鐳管經尿道植入治療前列腺癌,已有近百年的歷史。1965年由Whitmore在紐約紀念醫院首先應用125I粒子治療前列腺癌取得成功。125I組織間內放療治療癌癥的方法在歐洲、美國、澳大利亞等被廣泛應用于臨床。美國Senttle前列腺癌治療中心采用125I組織間近距離放療治療前列腺癌10多年的經驗表明,治愈率達96.5%,而且不影響患者的生理功能。歐美國家經過多年的臨床應用結果發現,除白血病外,所有的實體腫瘤均可應用125I粒子治療,對前列腺癌、頭頸部癌、肺癌、肝癌、胰腺癌及軟組織惡性腫瘤均有明顯療效,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有極大的改善,目前在國外許多癌癥領域已將125I內放療治療癌癥作為首選的方式。經皮穿刺超聲引導定位瘤體植入125I粒子治療肝癌,首先要明確腫瘤的形態、腫瘤的位置、腫瘤的大小與鄰近的器官、周圍血管的關系,在125I粒子治療前描繪出治療的區域,其次要確定植入粒子的數量和位置,最后確定粒子植入的方式與方法。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可準確定腫瘤腫塊的位置,通過選擇穿刺路徑、進針角度和深度,有效的避開了腸管、器官、重要血管及膽管等,避免手術過程中出現大出血、腸瘺、胰瘺等嚴重并發癥。超聲引導定位瘤體植入125I粒子治療肝癌,可動態觀察穿刺的全過程,隨時可調整針尖位置和反復補種,使病灶內的125I粒子分布更加均勻,可以準確地把125I粒子植入病灶,在距腫瘤腫塊邊界1.0~1.5 cm處使125I粒子密植于瘤體的邊界,以保證足夠的高劑量作用于腫瘤生長活躍地帶,以利于腫塊邊緣區生物學特性強的腫瘤細胞徹底原位滅活,減少腫瘤復發和轉移。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直觀性強,具有安全、微創、高效和可重復治療等優點,超聲實時掃描的實時監測還能夠直觀地顯示125I粒子植入針針道及針尖的位置,為125I粒子準確、均勻植入腫塊奠定了基礎,而且超聲波對人體無輻射作用,為125I粒子植入這種需較長操作時間的患者和操作者提供了安全保障。根據所需,在超聲引導下穿刺針可在腫瘤內靈活植入125I粒子,且避免開了脈管系統,防止125I粒子被植入血管內,保證植入的125I粒子的放射范圍能完全覆蓋整個腫瘤,保證治療范圍內腫瘤組織獲得較高劑量,減少腫瘤組織內出現放射“盲點”,而周圍正常組織受到較低照射,從而有效地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8-9]。總之,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療中晚期肝癌表現出安全、微創、準確性高、療效肯定、操作簡便、設備簡單等優點,是一種較好的中晚期肝癌局部微創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郭道寧,漆家高,王東,等.超聲引導經皮徒手多層扇形植入法在肝癌125I粒子植入治療中的應用[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09,6(4):51-53.
[2]冉琳,陳鵬,彭勤中,等.經皮超聲引導下125I粒子植入治療肝臟腫瘤[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0,26(6):520-523.
[3]羅飛,和朝平,王勇,等.超聲在125I粒子植入肝臟惡性腫瘤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學,2010,16(23):453-455.
[4]李華蓉,于曉玲.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聯合125I粒子植入治療肝癌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療設備,2016,31(1):55-58.
[5]陳松旺,黃巖,孟凡榮,等.超聲引導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療晚期肝癌[J].中國醫療設備,2011,26(09):33-35.
[6]李飛,楊靜茄,周儉用,等.超聲引導晚期或術后復發瘤125I粒子植入療效評估[J].河北醫學,2014,20(11):1872-1874.
[7]楊偉萍,姚波,韋長元,等.超聲引導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臨床觀察[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2,19(12):928-930.
[8]李程,王敦禮,楊琳,等.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在惡性腫瘤中的應用[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6,22(7):550-552.
[9]謝正強,張麗,殷娟,等.超聲引導下125I粒子植入治療中晚期肝癌[J].現代腫瘤醫學,2011,19(2):314-315.編輯/王朵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