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妮
摘 要: 高校教育國際化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對于提高高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具有促進作用。本文以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教育國際化實踐為研究對象,在系統總結其成功經驗和不足的基礎上,揭示了其對我國高校教育國際化改革的啟示和借鑒。
關鍵詞: 高校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國際化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
在經濟全球化、教育全球化和高校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趨勢下,國際化已經成為我國高校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途徑和強大動力。近年來,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堅持國際化的定位,積極加強與世界各高校的教育合作,通過多種項目不斷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取得了一些經驗,是高校教育改革創新路徑的有益探索。
一、高校教育國際化的內涵
高校教育國際化的核心理念是教育國際化,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將教育國際化定義為“在消除偏見和沉默的基礎上,以用一種真正國際化精神開展相互的接觸”[1]。教育國際化本質是教育領域的國際交往活動,方式是通過借鑒、探索國際先進做法,實行全方位的制度改革,創新教育方法,目的是培養更高素質的人才。以上述定義為基礎,本文認為高校教育國際化即高等校園通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探索借鑒先進的國際教育方法,通過自身的教育改革創新,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過程[2]。
二、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教育國際化實踐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位于廣東省廣州市,是一所以工科為主,以教育國際化作為重要的發展戰略,涵蓋經濟、管理、文學、藝術等多個學科的多科性高等院校,已連續7年榮膺全國獨立學院二十強,并獲得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資格的高等校園。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在辦學過程中,始終秉持教育國際化的理念,通過短期互訪交流、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分互認、學期交換、研修生等合作項目,深層次開展國際交流、國際合作、粵臺交流與合作、留學生引進、國外引智、國際認證等教育國際化實踐,先后與美、加、英、法、荷、澳等十余個國家和臺灣地區50多所高水平院校簽訂合作協議或備忘錄,探索出獨具特色的教育改革國際化路徑。
三、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以國際化推動大學改革創新的探索與實踐
1.加強國際高校間交流互動,營造良好的國際教育氛圍。在教育國際化探索中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始終將加強交流與合作作為重要舉措。學校每年都組織交流團隊與世界各大高校交流互訪。例如,其與荷蘭北方萊瓦頓大學的“中國龍荷蘭獅”雙周互訪跨文化交流項目已成功舉辦11屆,成為廣東省高校對外交流的知名品牌。通過與世界各大高等院校的交流互訪,一方面提高了學校的國際知名度,構建了交流聯系的橋梁,另一方面增長了學校師生的見識和學識,為培養國際化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結合實際制定國際化項目,滿足高校教育多樣需求。國際化教育項目是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教育國際化的重要載體,根據辦學的特點和學校專業設置,自2011年以來,先后啟動了與法國電子與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聯合舉辦了以“2+2+1”模式為特色本碩聯合國際培養項目,與美國托馬斯大學聯合舉辦以“4+0”為特色的寶石及材料工藝學項目等,并成功引進了英國金磚五校G5精英計劃。這些項目既體現了學校自身辦學實際和辦學特色,又符合合作方的教學特點和優勢,為學生搭建了對話世界頂尖學府的國際交流平臺。
3.開展教師互訪、外派培養,不斷提升師資能力水平。在高校教育國際化實踐中,師資力量是最核心的資源。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堅持從兩方面入手,通過互訪、外派培養等方式打造了一支強大的具有國際化水準教師隊伍。一方面通過爭取聘請外國專家單位資格認證,搭建聯合培養的平臺、邀請國外專家來學訪問、舉辦學術講座等形式,積極借助國際優秀教師資源以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另一方面通過定期安排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到國外高校進行培訓、參加學術交流等途徑,培養大批具有廣闊國際學術視野、前瞻的學科發展思路的骨干教師,有力提升學校國際化教育水平。
4.精準對接國際教育規則,全面建立國際化教育標準。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在教育國際化過程中,一直致力于教育標準國際化建設。一方面,成立“校級專業認證工作領導小組”,積極推進國際認證工作。2013年成為IACBE(國際大學商學院教育認證委員會)在中國的第一所會員院校, 2016年順利獲得IACBE商科國際認證的候選人資格,開創了大陸地區國際認證先河。另一方面,在參考國際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深入開展課程設置改革,積極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實現教學課程與國際教育要求的精準對接,提高學生出國留學的成功率,掃除接受國外留學生的課程障礙。
5.積極對接國家重點戰略,實現教育國際化協同發展。一所高校國際化發展水平與國家的大政方針緊密相連,提高政治站位,用好用活國家政策就能得到更大的支持和發展。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在教育國際化過程中始終將國際化的重點與國家的政策背景相結合。例如,2015年我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將國際事務的重點放在周邊國家。華南理工大學自2015年開始,就積極拓展“一帶一路”沿線留學生,成功招收來自韓、泰等國的留學生,拓展國際交流合作的范圍。
四、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國際化實踐的啟示
1.通過國際化進一步優化高校辦學理念。我國很多高校在教育國際化探索中,辦學理念不科學,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注重基礎建設,導致很多教育國際化探索半途而廢,或不能持續發展,影響教育改革創新的總體進度。從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教育國際化的實踐經驗看,國際性的視野和教育理念是國際化的關鍵[3]。一方面,要克服急功近利的觀念。立足學校教學實際和長遠發展,立足國家政策背景,科學規劃設計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路徑,克服盲目發展的弊端。另一方面,要堅持特色化發展。要把特色建設作為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標準,避免因為千篇一律造成的惡性競爭和整體辦學質量下降。
2.借助國際化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互動。高校教育國際化的過程就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水平、辦學質量的過程。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大學的改革發展路徑關鍵是通過密切的國際交流互動,構建良好的國際高校互動關系。因此,我國高校在教育國際化改革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與國外高校的雙向交流互動。一方面,要通過各種方式和平臺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構建雙向交流互動的長效機制,既要走出去,又要引進來,以交流激發高校國際化發展活力,推動改革不斷深化。另一方面,要以國際交流互動為載體,廣泛開展國際教育教學、學術科研合作,通過教學活動、研究項目、研究課題的深度合作,積極分享學習國際先進的知識、理念,創新高校教育理念,推動高校學科建設,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實現高校發展的國際化。
3.立足國際化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體系。管理制度體系和標準化建設是我國高校教育國際化的一塊短板,由于與國際教育體系對接較晚,我國高校教育無論是在管理機制、教育機制,還是在人才培養機制、考核機制方面都與國外高校存在一定的差別。從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的教育國際化實踐經驗看,在推進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中,一方面必須認真研究國外高校的各種制度、標準,在課程設計、管理模式、評價方式等方面深化改革,完善我國高校各種管理、教學制度,實現國際化對接[4]。另一方面,高校在設計對外教育項目時,要充分考慮項目合作方的教育管理體系,設計出既符合學校學科建設又符合項目實際情況的高質量國際教育項目品牌。
4.定位國際化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高校在探索教育國際化過程中必須把改進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放在重要位置,應對好國際化的發展需求和趨勢[5]。一方面,借助國際校際交流平臺加強交流合作,積極引進國外師資力量通過講座、訪問、項目合作等形式充實學校教育隊伍,實現教師資源國際化,推動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另一方面,通過不斷加強自身建設,通過各種方式和平臺積極培育本校的師資力量,構建核心教育團隊,在高校建立具有國際水準的人才培養體系,最終推動高校改革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沂.我國高等學校辦學特色及其形成研究——基于本分本科院校特色報告分析[M].蘇州:蘇州大學,2014.
[2]黃福濤.全球化”時代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歷史與比較的視角[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4(03):25-27.
[3]陳欣.地方大學國際化發展的現狀與問題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5(03):23-26.
[4]宋永華,王穎,李敏,伍宸.研究型大學國際化“4S發展戰略”理論與實踐——以浙江大學為例[J]. 教育研究,2016(08):152-159.
[5]李旭剛.四川省大學國際化發展問題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