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雯妍++++張紅萍
摘 要: 本文從體制機制、教育體系、保障體系、評價體系四個方面的建設,全面構建中醫藥特色衛生類高職院人文素質教育體系。特別在教育體系建設方面,打造“一體兩翼”人文素質教育模式,即“以醫學人文課程教育為主體,課堂外教育和學生活動為兩翼”的教育模式。通過合理的人文課程體系設計、豐富的課堂外教育和學生活動的開展,充分發揮課堂內教學和課堂外教育的作用。
關鍵詞: 衛生類高職院 中醫藥特色 人文素質教育體系
人文素質教育是一股柔軟的力量,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人文素養,平日里隱藏在強大的知識實體之下不為人所察,卻歷久彌新,堅不可摧。人文素質教育的要旨在于培養人的人文精神,提高其人文素質,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落腳點和歸宿就是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①。衛生類高職院是培養高素質衛生技能型人才的搖籃,醫學生的人文素養關系著未來醫療衛生行業的整體人文水平。根據《2014年江蘇省高校畢業生用人單位調查報告》顯示,衛生類用人單位對“加強學生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的要求列所有行業第一。由此可見,衛生類用人單位對于醫學生人文素養的要求是很高的。將人文素質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特別是將傳統中醫藥文化融入其中,既是衛生類高職院人才培養的需要,又是傳承中醫藥傳統文化的需要。
一、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完成人文素質教育整體設計
高校人文素質教育工作水平,取決于人文素質教育組織的建設狀況②。人文素質教育的體制機制建設對于學院開展包括組織架構、制度完善。第一,成立人文素質教育領導小組。成立由學院領導任組長,職能處室負責人、二級學院領導、醫療衛生單位代表、學生代表為成員的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規劃、指導、協調、保障全院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制度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平臺基地建設,制訂工作計劃,策劃活動內容。各二級學院成立人文素質教育工作小組,制訂與專業相結合的人文素質教育計劃、實施辦法及相關制度,組織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活動。第二,完善人文素質教育管理制度。將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內容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對人文素質活動實行項目化管理,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考核體系,將學生人文素質,特別是創新創業素質納入綜合測評考核;將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效果納入學院對各二級學院、個人工作考核和工作量計算的重要內容,嚴格考核;組建專家委員會,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優化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體系。
二、加強教育體系建設,搭建“一體兩翼”人文素質教育模式
形成“以人文課程為主體,課堂外教育和活動為兩翼”的“一體兩翼”人文素質教育模式。在人文素質教育課程方面,形成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引領、以醫學人文課程為主體、以創新創業教育為重點的課程設置框架。課堂外人文教育,從思想道德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勵志成才教育四個方面,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開拓進取的精神、健康陽光的心理和懂得感恩的情懷。文化活動凸顯學院中醫藥特色,圍繞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職業素養的養成、人文情懷的培育,利用“三大平臺”打造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品牌活動。
(一)充實醫學人文課程,形成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引領、以醫學人文課程為主體、以創新創業教育為重點的人文素質課程體系。
積極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體現立德樹人,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引領作用。開展以學思學行為核心的實踐教學改革,統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三門思政課的內容和實踐學時,綜合設計實踐教學形式,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人文課程方面,增設《中國醫學史》、《國醫大師的故事》、《幸福課程》、《中醫飲食文化》、《生命倫理學》、《中醫養生操》、《銀幕上的名醫故事》等具有中醫藥特色的人文類課程,并且通過參觀“校史館”培養學生職業榮譽感;通過參觀“解剖學標本陳列室”,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將創新創業課程與創新創業實踐相結合,彌補高職院在校時間短的不足。積極開展創業大賽、創業項目展示、創業沙龍等主題活動,邀請企業成功人士、知名校友來校舉辦創業講座,營造濃厚的創業教育氛圍,弘揚創業精神,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
(二)圍繞思想道德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勵志成才教育培養合格大學生。
1.思想道德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重大歷史事件、傳統節日和紀念日為契機,深入開展黨團組織活動,通過形勢政策講座、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活動,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弘揚“大愛”精神,打造“志愿服務工程”,開展“關愛夕陽紅”、“大手拉小手”、“走進醫院”、“博愛青春”主題系列活動。將志愿服務與專業背景相結合,使學生在服務中鞏固醫學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在培養大愛與奉獻精神的同時,從受眾的感激和肯定中增強職業自豪感和使命感。
2.創新創業教育
加強創新創業理論研究和交流: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開展創新創業各類講座,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帶領學生參觀畢業生創業項目,同時邀請校外知名企業家進校園進行創業故事的分享、創業技巧介紹,等等,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將學院創業項目,特別是中醫藥特色的創業項目推廣到社會。此外,加強創新創業典型宣傳,營造創新創業的校園氛圍。
3.心理健康教育
堅持以“3.20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周”和“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月”為契機,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各樣的活動和講座,逐年擴大教育與咨詢功能的輻射范圍。利用校園網絡、微信平臺等新媒體技術,普及心理健康常識,起到預防心理問題出現的作用。建立健全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及干預網絡系統,明確大學生心理危機突發事件的報告程序,形成大學生心理危機突發事件的三級干預,建設期編寫《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手冊》。
4.勵志成才教育
按照“資助與育人相結合,扶貧與扶志相結合”的原則,開展勵志樹人活動,引導貧困學生樹立奮發向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通過“自強之星”、“勵志之星”等項目的評比,積極表彰一批優秀貧困生,營造良性的學習氛圍。發揮典型人物的助推作用,拍攝大學生資助微電影,分批次全院師生觀看。每年開展“勵志成才典型事跡報告會”宣傳勵志成才典型,營造感恩社會、匯報社會、勵志成才的積極校園氛圍。
(三)開展中醫藥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
通過“主題教育活動”、“黨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三大校園活動平臺將醫學特色,特別是中醫藥特色融入學生活動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結合中醫藥特色,開展以“生命觀”教育、“大愛”教育、傳統醫德教育為主題的“主題教育活動”;開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中醫藥文化”有機結合的特色黨團活動;開展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醫藥文化為內容的“社會實踐活動”。
打造中醫藥特色“學生品牌活動”。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打造“校園文化藝術節”;以醫學專業社團為主體,打造“社團巡禮節”,重點打造“針灸推拿社”、“傳統刮痧社”、“中藥學社”等中醫藥特色專業社團;以中醫藥文化為特色,打造“墨海飄香”讀書節,制定“醫學生必讀的百本好書”目錄,鼓勵學生“習古文,閱經典弘揚優秀中醫文化”;以提高實踐能力為目標,打造“醫學技能節”,特別是中藥、康復等中醫藥專業的技能展示;以中醫藥元素為點綴,打造“陽光青春體育節”,在體育課中“太極拳”、“太極扇”、“八卦掌”、“五禽戲”等彰顯中醫藥文化特色的教學項目。
三.加強保障體系建設,營造人文素質教育整體氛圍
(一)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創新創業、人文課程、心理健康等師資隊伍建設。第一,加強專兼職創業教師培養。建設一支專兼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通過進修培訓、到企業掛職等手段,使創業指導教師成為不僅精通創業教育教學知識,而且熟悉企業管理與運行的“雙師型”教師。第二,加強人文類課程教師培養。首先,采取傾斜政策,鼓勵醫學人文教師進修學習,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攻讀第二學位,使他們具有跨學科、跨專業、文理滲透的知識結構。其次,加強本校醫學人文教師與其他高校人文學科教師之間的橫向學術交流。第三,加強專兼職心理建康教育教師培養。每年擇優選拔一線輔導員參加國家心理咨詢師培訓,培養一支心理輔導員隊伍。學校大力支持專兼職心理咨詢教師學歷提升與專業深造,并將理論學習及專業培訓向基層學院輻射,撥專款對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專題培訓。
(二)教育基地建設。
教育基地是學院人文素質教育場所的重要補充,是校外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第一,人文課程教育基地建設。依托附屬醫院逐步建成一批醫學人文教育實踐基地,真正做到把醫學人文教育課堂擺在病床邊、實驗室和醫學實踐中。在醫學人文教育實踐基地,采取床邊教學、案例教學、座談教學、參與教學等方法,將學生置身于模擬的情境中,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第二,校外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建設。制訂《校外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建設實施方案》,依托校企(院)合作企業的資源優勢,通過在醫院、企業內建設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第三,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將社會實踐項目化、持續化,將合作較好的實踐基地確定為學校的社會實踐基地,讓學生走進社會、走進職業、走進專業,鞏固學生專業思想,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
(三)校園環境建設。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充分彰顯中醫人文特色,建設“文化廣場”,如中醫藥名人文化廣場、中醫藥技能展示廣場等,弘揚中醫藥文化;以藥用植物園建設為重點,打造具有中醫藥特色的“人文、生態、和諧”校園藥物種植園;建設中醫藥主題館,如“中醫藥展覽館”、“中醫藥名人事跡館”、“中醫藥文化歷程館”等場館,展示中醫藥特色。
(四)網絡環境建設。
學院將強化醫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創辦人文素質教育示范網站。將活動通知、活動展示、人文素質教育成果展示、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學藝術欣賞等內容體現到網站中,使人文素質教育網站成為學院學生了解人文素質教育、提高人文素質修養的重要學習平臺。
(五)文明校園建設。
人文素質教育的開展離不開文明的校園環境。學院制定實施踐行校訓精神的行為規范,弘揚“大醫精誠”,制定和修訂《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生一日常規》、《師生文明禮儀規范》等文明公約和禮儀規范,使文明禮儀深入師生當中。
四、加強評價體系建設,將人文素質教育融入考核
“開展人文素質教育評價的目的在于強化教育訓練管理,指導教師改進教學,進一步加強醫學生人文知識(含醫學人文知識)教育,規范校園人文環境建設,完善學生社團和社會實踐”③。因此,人文素質教育的評價應是學院、職能部門、二級學院、學生和用人單位共同參與的人文素質教育評價體系。第一,完善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個人考核。設定人文素質教育學分,制定《人文素質教育評價實施細則》,制作《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評價手冊》,將人文素質教育評價作為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重要參考指標,將學生參加素質教育活動納入綜合測評考核體系,對學生綜合素質給予科學評價。第二,完善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工作評價制度。將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工作作為學院考核各二級學院的重要內容,評價結果與學生工作考核掛鉤,對成績突出的予以獎勵。修訂《輔導員考核管理辦法》,調動輔導員參加人文素質教育的積極性。制定《二級學院人文素質教育考核辦法》、《人文類社團管理辦法》等,將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工作績效列入考核內容對二級學院、社團的考核中。第三,將用人單位對學生人文素養的評價作為重要依據之一。開展社會評價工作,通過走訪、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對用人單位進行跟蹤隨訪。根據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和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職業素養和人文素質的評價反饋,調整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和校園活動設計,從而強化學院人文素質教育效果。
注釋:
①②陳榮華,吳亮.高校人文素質教育評價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7(6).
③李四海,周增桓,郭照江.高等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評價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5(4).
參考文獻:
[1]席勒.美育書簡[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4.
[2]侯敏.有根的詩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張世英.哲學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基金項目:2016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在醫學院校構建中醫特色審美教育體系的研究”,編號(2016SJB710057); 2015年度江蘇省教育系統黨建一般項目“優秀傳統醫學文化融入醫學院校黨團活動的實踐研究”,編號(2015JYDJ-YB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