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麗
摘要:目的 探討地塞米松鼓室內注射治療老年性突發性耳聾的療效。方法 觀察68例患者,男40例,女28例,均為單耳患病。給予鼓室腔內注射地塞米松2.5 mg,1次/隔日,注射時間5~8次。對照組21例,每日靜脈注射地塞米松10 mg,連續治療7 d。結果 觀察組:68例,治愈12例,顯效16例,有效21例,無效19例。總有效率為72.06%(49/68)。對照組:31例,治愈6例,顯效5例,有效4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為53.57%(15/28)。兩組比較?字2=0.06,P<0.05,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地塞米松耳內注射可作為治療老年性耳聾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老年性突發性耳聾;地塞米松;鼓室注射
突發性耳聾是耳鼻咽喉科常見急診,定義為可發生的在數小時至3 d之內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主要臨床表現為單側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罕見雙側同時發病),聽力學檢查至少有相連的二個頻率下降20 dB 以上,可伴有耳鳴、耳堵塞感、眩暈、惡心、嘔吐等。糖皮質激素為治療本病的有效手段。激素可口服,靜脈輸注。但對于存在基礎疾病,如骨質疏松,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存在使用限制性。目前糖皮質激素鼓室腔內注射臨床應用較廣泛,療效明顯。而對于老年患者,由于全身性使用糖皮質激素帶來全身性不良反應的可能性更大,激素耳內給藥方式可避免全身性不良反應,故對于我院2013年1月~2016年5月,無明顯進行性發展期全身性疾病患者的突發性耳聾老年患者分組,給予鼓室內注射糖皮質激素或靜脈輸注糖皮質激素,觀察對比其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 年1 月~2016 年5月在本科室治療的、符合診斷標準的突發性耳聾患者,選擇入組患者均為首次發病,經過電耳鏡檢查,純音聽力測試,聲阻抗,耳聲發射,腦干誘發電位,CT或MRI檢查,排除中耳炎癥,占位,畸形等疾病,除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
1.2評價標準 按照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2005 制定的“突發性聾診斷與治療指南(濟南方案)”[1]為診斷標準和療效評定。
1.3方法 觀察組68例患者,男40例,女28例,均為單耳患病。給予鼓室腔內地塞米松2.5 mg,1次/隔日,注射時間5~8次。對照組31例,靜脈注射地塞米松10 mg/d,治療7 d。排除嚴重基礎疾病。伴發疾病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如血壓,血糖控制良好。入組患者無明顯眩暈,惡心,嘔吐等伴隨癥狀。
1.3.1了解患者的基礎疾病情況、告知應用糖皮質激素的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并告知使用的必要性,簽署使用糖皮質激素知情同意書。對照組及實驗組患者除使用地塞米松外,同時給予擴血管藥物,如金納多70 mg,輔助高壓氧治療。療程7~14 d,每周復查純音測聽。
1.3.2 藥物為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鈉,5 mg/支,鼓室內注射者,患者取平臥位,患耳朝上,外耳道常規皮膚消毒,或患者取坐位,患耳朝向檢查者,給予1%地卡因進行表面麻醉。耳內窺鏡下于鼓膜前下或后下象限進行鼓膜穿刺并緩慢注入地塞米松2.5~5mg,每次于不同部位穿刺,避免反復刺激影響穿刺點愈合。穿刺后囑患者患耳朝上平臥30 min,并避免頻繁吞咽咳嗽動作,穿刺后囑患者保持耳內清潔,盡量避免噴嚏,擤鼻及咳嗽等。
1.3.3對照組 注射用地塞米松10 mg加入0.9%生理鹽水100 ml靜點,連續7 d.并密切觀察患者有無不良反應發生。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方法用SPSS 13.0 軟件進行?字2分析。
2結果
觀察組68例,治愈12例,顯效16例,有效21例,無效19例。總有效率為72.06%(49/68)。對照組:31例,治愈6例,顯效5例,有效4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為53.57%(15/28)。兩組比較χ2=0.06,P<0.05,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地塞米松耳內注射可作為治療老年性耳聾的有效手段。治療組無明顯鼓膜損傷穿孔及化膿性中耳炎并發癥,無眩暈,耳鳴,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對照組患者無明顯消化道潰瘍,骨質疏松等激素使用不良反應表現。
3討論
目前認為突發性耳聾的致病原因并不明確,根據可能發病原因及給予激素,抗病毒,改善微循環,營養神經等治療方案。2012 年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制定的濟南方案[2]和科學會制定的治療指南,均將使用糖皮質激素作為主要推薦的方案。類固醇激素治療突發性耳聾的確切機制目前并不明確,推測可能通過封閉自身抗體產物或抑制某些炎性反應介質,如白介素-1,白介素-2等,降低炎性反應或改善內耳的免疫反應狀態,減低內耳毛細血管通透性。而由于血-內耳迷路屏障保護作用的存在,靜脈或口服途徑全身使用使用糖皮質激素在內耳并不能達到較高的藥物濃度,且可能引起全身性不良反應,并對部分患者存在使用限制。鼓室內注射糖皮質激素的優點在于給藥針對性強,直接在患側給藥,繞過血-迷路屏障,藥物直接進入內耳,淋巴液藥物濃度高,全身副反應少,類固醇激素的耳內注射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并被廣泛應用[1]。
類固醇激素使用種類較廣泛,目前可用于耳內注射的包括地塞米松、甲強龍、布地奈德等。應用鼓室腔內注射地塞米松進行補救治療,可改善部分患者聽力[4],因入組患者病歷較少,未納入研究對比對象中。本研究入組患者選用中-重度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可排除患者測試誤差等的主觀影響,并可除外已發生毛細胞壞死的極重度耳聾患者。但目前鼓室腔內灌注地塞米松治療尚無規范化指導,如灌注時間間隔,治療持續時間等,在本研究中,對入選患者給予鼓室腔內灌注地塞米松并對比其療效,結果發現耳內注射地塞米松與全身靜脈使用激素療效無明顯差異,切無局部不良并發癥出現,治療方法簡單,易于掌握操作,對于部分不能住院治療的患者,也可門診行鼓室腔注射。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編輯委員會.突發性聾診斷依據和療效分級[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7,32(2):72.
[2]Byl F M.Seventy-six cases of presumed sudden hearing loss occurring in 1973:prognosis and incidence[J].Laryngoscope,1977,87(1):817-825.
[3]王曉茜,傅敏,盛曉麗.難治性突發性耳聾鼓室內注射類固醇激素的療效分析[J].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of medicine,2012,33(15):2046-2047.
[4]洪海填,劉海.地塞米松不同給藥途徑治療突發性耳聾的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3,34(27):5607-5608.
[5]姚建慧,陳慶峰,施樂娟,等.鼓室內注射地塞米松治療難治性突發性聾[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6,24(1):21-22.
編輯/李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