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敏

摘要:目的 在兒童弱視治療過程中對家長實施護理干預,觀察患兒對治療的依從性和視力提高程度。方法 將就診弱視患兒128例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祖,干預組在對照組常規治療及健康宣教基礎上對家長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結果 干預組患兒視力提高明顯優于對照組(P<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實施家長護理干預能提高家長對弱視治療的認識,使其主動配合指導、監督患兒堅持治療,提高患兒對治療的依從性,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家長;護理干預;弱視治療;影響
弱視是視覺發育期內由于異常視覺經驗引起的單眼或雙眼最佳矯正視力下降,眼部檢查無器質性病變,患病率為2~4%。弱視早發現、早治療,其療效較好[1]。由于弱視治療是一個長期、單調、重復的過程,孩子年齡小,不易主動配合,需要家長對疾病有充分的認識,從而積極指導監督孩子堅持治療,以達到理想治療效果。我科對2011年6月~2014年1月進行弱視治療的患兒家長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患兒治療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年6月~2014年1月我科門診就診弱視患兒共128例,215眼,男61例,女67例,初診年齡 3~8歲,平均年齡 5 歲6個月。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視56 例,斜視性弱視35例,屈光參差性弱視 37例 。
1.2方法 所有患兒均經過視力檢測、散瞳驗光、眼底檢查、試鏡等常規檢查,參考不同年齡段(3~5歲兒童正常視力參考值下限為0.5,6歲以上為0.7),兩眼最佳矯正視力相差2行或更多,較差的一眼為弱視[1],確診弱視,征得家長同意,將患兒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64例,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對照組常規治療及健康宣教,干預組同時對家長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要求幼兒在家長的陪同指導下治療,門診定時復診,記錄半月、1月、3月、6月視力情況,以后每半年一次復查,跟蹤隨訪2年。按1996年全國兒童斜視弱視防治學組的療效評價標準進行治療效果評價[2], 痊愈:經3a隨訪,視力保持 1.0 者;基本痊愈:矯正視力提高至0.9 或以上;進步:視力提高 2 行或 2 行以上;無效:視力退步、不變或僅提高一行。
1.3統計學處理 干預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P<0.05,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見表1。
3護理干預
3.1心理干預 醫護人員與家長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是確保治療能堅持進行的基礎。首先,醫護人員應加強自身專業素質的提升,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積極了解疾病治療的新方法、新進展,以精湛嚴謹的醫學技術贏得家長的信任,同時,融洽與家長的關系,以親情化的服務態度對家長所關心、顧慮的問題耐心進行解釋,如不知如何配合治療或擔心治療效果不佳;擔心孩子遮眼治療被人嘲笑、歧視;也有困難家庭擔心長期的治療是否需要較大的經濟開支等[3],應充分理解家長的心情,可舉例治療效果好的相同情況幼兒,以增強治療信心。詳細解釋費用明細,與醫生溝通,在保證治療效果前提下,盡量控制費用。其次,針對家長對疾病知識認知不足加強疾病知識宣教。我們設有專門的家長休息區,休息區內設有與弱視相關知識圖片及兒童營養、生長發育等知識手冊,使家長在孩子治療時避免枯燥等待的同時,可以系統學習了解弱視對幼兒的危害性,充分了解弱視治療過程一般較長,進展較為緩慢,而且視力提高后仍有可能反復,不能操之過急,調整心態,才能使幼兒受到規范治療。同時,家長之間也更方便相互溝通交流治療體會,提高治療積極性。
3.2重視家長與患兒的情感交流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的研發者在臨床實踐中發現,積極情緒引導積極思維,消極情緒引導消極思維,同樣,情緒引導的思維往往又會反過來影響情緒,即積極思維會讓積極情緒更積極,消極思維讓消極情緒更消極[4]。弱視治療過程中需要堅持訓練,幼兒的天性決定了對這一枯燥、持久的治療不能堅持,可能厭煩、吵鬧,家長不能訓斥甚至打罵孩子,強制其訓練,應意識到這些行為會給孩子帶來的隱性傷害,以致孩子更加抵觸治療,應引導孩子積極思維,使孩子以積極的情緒接受治療。如兒童檢查視力時,一些情況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對視力檢查不感興趣,沒有耐心,指示幾個視標方向后就不再配合;為了應付檢查或對于家長希望提高視力的壓力,對看不清的視標也胡亂指示,有時存在巧合,這時,需要檢查者和家長善于控制其注意力、激發其興趣,多使用鼓勵、安撫類話語,如“寶貝最棒!”等,并對孩子的積極表現給予適當獎勵,與孩子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提高依從性。
3.3治療方法的指導
3.3.1戴鏡指導 ①根據醫師處方選擇合適眼鏡。參考孩子年齡、性別及美學、功能需要并結合孩子自己的意愿選擇滿意的眼鏡,滿足孩子的新奇心理,使之更樂于接受佩戴眼鏡。宜選擇質量輕、不易破碎的樹脂鏡片,如度數較高則不宜選擇過大鏡架,造成配裝鏡片直徑加大增加重量影響佩戴舒適度。②正確戴鏡。戴鏡矯正屈光不正是弱視治療的重要手段,告知家長應監督幼兒堅持戴鏡。因幼兒一般鼻梁較低或活動幅度大,眼鏡容易下滑或移位,可用眼鏡繩固定至幼兒腦后,以確保眼鏡光學中心對準瞳孔。
3.3.2有效合理地實施遮蓋 指導家長正確給孩子使用遮眼眼罩,防止患兒從鏡框與皮膚之間(尤其是鼻側)的空隙“偷看”,或擅自摘掉遮蓋影響治療,可積極與學校老師溝通,解釋治療目的,共同監督。需要注意不適當的完全遮蓋亦可導致健眼視力下降發生遮蓋性弱視,應嚴格遵從遮蓋時間并加強隨診觀察。
3.3.3精細目力訓練 視覺訓練是通過針對性方法訓練雙眼調節功能、眼球運動功能以及兩者的協調性,從而提高雙眼視覺系統的應用能力[5]。訓練方法有穿針、串珠訓練,描圖法等,3歲以上幼兒教會方法,根據孩子興趣每次選擇一種方法,練30min/次,2次/d,家長全程看護,更可以陪同孩子開展串珠比賽等趣味訓練,增加孩子訓練積極性,同時規范操作,防止低齡兒童誤食等不良后果。
3.3.4弱視治療儀治療 使用西安華亞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的SZS型閃爍增視儀,包括有CAM視覺刺激訓練法和多頻紅綠黃閃爍訓練,每項治療2次/d,10min/次,3月一個療程。家長應先學會治療儀的使用方法再指導幼兒正確使用,每次插拔電源務必親自操作,使用前對橡膠圈用酒精藥棉進行消毒。治療期間注意幼兒用眼衛生,防止眼疲勞。
4討論
兒童視力發育是逐步成熟的,關鍵期為0~3歲,敏感期為0~12歲,6~8歲雙眼視覺發育成熟,弱視一定要盡早治療,否則年齡超過視覺發育敏感期治療將變得非常困難,從而嚴重影響孩子以后的生活質量。治療弱視,家長的配合工作至關重要,要嚴格按醫囑執行,不能擅自增減治療項目、改變治療方法、增加治療強度,注重與患兒心靈相融,創造和諧的治療氛圍,有助于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對提高治療效果有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趙堪興,楊培增.眼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82-284.
[2]中華眼科學會全國兒童弱視斜視防治學組.弱視定義、分類及療效評價標準[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1996,4(3):97.
[3]胡彥秋,魏世邈,林會芳,等.斜視矯正術患兒家長的焦慮心理分析及護理干預[J].中國保健營養,2014,06(上):3016.
[4]劉野.幫助孩子打造"隱形的翅膀"-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在家長情緒調控中的應用[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3(2).
[5]王寧利.同仁視光與配鏡使用技術[M].第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3:284.編輯/李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