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桂芬

摘要:目的 探討新生兒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護措施。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3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新生兒監護室收治的140例新生兒護理情況,統計監護室內護理工作中不安全事件發生情況,總結不安全因素,并就其防護措施展開分析。結果 140例新生兒監護室患兒中5例出現護理不安全事件,包括1例院內感染、3例針刺傷、1例燙傷,不良事件發生率3.57%。造成新生兒監護室內不安全事件的原因包括外界因素、人員因素、技術因素及組織管理因素等。結論 新生兒監護室護理工作中容易因外界多種因素、人員因素及技術因素等影響護理質量,導致出現護理不安全事件,影響患兒疾病治療。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要做好護理知識的普及、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進一步提升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減少護理不安全事件。
關鍵詞: 新生兒監護室;不安全因素;防護措施;院內感染
新生兒監護室收治的主要是生產后存在危重疾病的患兒,新生兒不同于其他患兒及成人,對其的照看應該萬分小心。對于臨床醫護人員來說,護理安全是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尤其是針對新生兒的護理,新生兒缺乏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抵抗力也較弱,如果沒有合理的護理措施,可能導致多種不安全事件[1]。本次研究以我院新生兒監護室收治的140例患兒為例,探討新生兒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護措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3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新生兒監護室收治的140例新生兒護理情況,140例患兒中男76例、女64例,年齡1~20 d,平均年齡(10.4±3.4)d。排除肺炎感染、嚴重心臟疾病、肝腎功能衰竭、黃疸患兒,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由患兒家屬簽署同意書。
1.2方法 統計新生兒監護室護理工作中不安全事件發生情況,總結不安全因素,并就其防護措施展開分析。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本組所收集的數據結果進行分析處理,對數據進行描述和非參數檢驗及Logistic回歸分析,顯著性檢驗水平α=0.05。
2結果
140例新生兒監護室患兒中5例出現護理不安全事件,包括1例院內感染、3例針刺傷、1例燙傷,不良事件發生率3.57%。經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造成新生兒監護室護理不安全事件的原因包括外界因素、人員因素、技術因素及組織管理因素等。
3討論
3.1新生兒監護室護理不安全因素 由研究可知,新生兒監護室護理工作受到外界因素、人員因素及技術因素等影響容易造。成護理不安全事件。首先,因新生兒的皮膚極其細嫩、神經系統、臟器等發育不成熟,對于外界細菌的侵害抵抗力較差,容易發生細菌感染、肺炎、皮疹等情況[2]。本次研究中1例院內感染患兒主要是因為環境因素影響,新生兒監護室環境管理存在問題,溫度不穩定,冷熱交替,再加上監護室中患兒病情各異,容易導致交叉感染的情況。其次,因護理工作的特殊性,護理人員常常長時間處于醫護最前線,工作繁重、任務量大,再加上護理對象比較特殊,從而使醫護人員的工作難度加大,容易造成在護理工作中出現錯誤[3]。同時,正是因為護理人員任務繁重的原因,致使監護室護理人員流動性較大,很多剛剛熟悉或剛上手的護理人員因不堪重負選擇離開,這也給監護室護理工作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盡管醫療設備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也為醫療護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成果,但儀器的更新速度過快,有些醫護人員比較年輕工作繁忙缺乏慎獨精神,臨床經驗不豐富,容易造成新生兒護理工作的不安全事件。或自身意識不強,對于儀器設備的熟悉程度不足,在實際操作儀器設備時,往往不能正確的進行操作,致使新生兒護理工作出現差錯[4]。
3.2護理措施 造成新生兒監護室護理中不安全事件的原因包括外界因素、人員因素、技術因素及醫院其他因素等。針對外界環境因素導致的不良事件,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要注重加強新生兒監護室的環境管理。由專業清潔人員定時對病房進行打掃清潔,定時進行消毒,保持室內的通風干燥,注重外部和內部的空氣流通和溫差情況,要保證適宜的溫度和濕度,避免院內感染及交叉感染的情況。室內溫度一定要按照新生兒建設指南的標準設置,護理人員應該嚴格執行手衛生,感染患兒和非感染患兒要分區放置,護理患兒應該按醫院感染的要求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患兒使用的奶嘴奶瓶嚴格消毒,奶液現配現用,避免污染。非新生兒室工作人員嚴禁進入新生兒室。所有具有損傷性的物品嚴禁帶入新生兒室內,給新生兒進行各項護理治療時必須專人看護。
要加強醫患之間的交流,這包括兩方面的工作。護理人員應加強與產婦及其家屬的溝通,獲取家屬的認可和產婦的支持,更好的協助護理人員對新生兒進行各項護理工作。針對存在的疑問或注意事項一定要反復與產婦及其家屬溝通,取得諒解。另外,護理人員還應加強與新生兒之間的溝通交流,盡管新生兒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遠遠不及成人,但新生兒對于觸覺、聽覺及視覺比較,敏感。護理人員在進行操作時,要多刺激新生兒的觸覺、聽覺及視覺等感官,讓新生兒感受到關心和關愛,更好的配合護理人員進行多項操作。除此之外,為避免因技術原因導致的不安全事件,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要結合醫院實際情況提升每個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定期開展儀器設備使用培訓、醫療及護理技術總結交流會議,也可定時安排人員到其他醫院交流實習,依次來提高我院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最后,要進一步提高新生兒護理工作質量,醫院應規范醫護管理制度,保證臨床工作的順利開展[6]。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如新生兒護理風險管理制度、新生兒護理會診制度等,做好護理工作的監督和評價,從而降低護理風險,避免不良事件。
綜上所述,新生兒監護室護理工作容易因外界多種因素、人員因素及技術因素等影響護理質量,導致出現新生兒監護室護理不安全事件,影響患兒病情。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要做好新生兒護理知識的普及、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進一步提升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減少護理不安全事件。
參考文獻:
[1]裴小瑜.新生兒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護措施[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6):155-156.
[2]魏芳.新生兒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護措施[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3(22):42.
[3]趙美萍.新生兒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護措施[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22(9):308-309.
[4]田常青,張艷梅,于夕麗,等.新生兒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護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4,19(24):213-214.
[5]夏海俠.新生兒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J].醫藥前沿,2015,5(35):218-219.
[6]曾瑤,劉小連.新生兒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護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48):248-248.
編輯/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