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濤

摘要:目的 探討和分析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應用全身麻醉與腰硬聯合麻醉不同方法下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112例,按隨機原則劃分為觀察組(56例)和對照組(56例),觀察組實行腰硬聯合麻醉,對照組實行全身麻醉,然后記錄和對比兩組患者在麻醉過程中的和麻醉后的并發癥等指標。結果 觀察組患者低血壓、高血壓的發生率分別為3.58%、0%,與對照組對比具有明顯的差異;兩組患者心動過緩率和缺氧率對比,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 6 h VAS 評分中,觀察組為(4.0±0.4)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出現惡心嘔吐、頭暈嗜睡和肺部感染率分別為0%、5.36%和3.58%,均明顯地低于對照組,其指標對比差異亦存在著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應用腰硬聯合麻醉方法,在手術之后出現并發癥的情況更少,且鎮痛效果更好,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股骨頸骨折;腰硬聯合麻醉;全身麻醉
股骨頸骨折癥狀多發于高齡老年患者,由于這類患者還經常常合并有多個不同系統、不同器官等相關疾病,治療和麻醉時間長,因此往往麻醉的耐受性力非常弱[1]。故針對該類手術患者,只有采用多種麻醉的方法,才能夠達到手術的基本要求,目前腰硬聯合麻醉與全身麻醉屬于臨床常用的麻醉方法,但哪種麻醉方法在該手術中應用既可達到手術要求,又可確保患者的安全,臨床實踐仍在論證之中。本文對收治的老年患者股骨頸骨折手術治療過程中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并將所取得的麻醉效果進行觀察和對比,現做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112例,按隨機原則將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6例,觀察組患者中,男31例,女25例,年齡57~76歲,平均年齡(65.26±2.92)歲;對照組患者中,男32例,女24例,年齡59~79歲,平均年齡(66.93±1.43)歲。該兩組患者均為ASAⅠ~Ⅱ級,排除了糖尿病、及高血壓與心臟病患者,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ASA級別等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均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故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首先靜脈滴注藥物咪達唑侖(劑量0.07~0.08 mg/kg)、芬太尼(劑量4 μg/kg)和阿曲庫胺(劑量0.7~0.9 mg/kg)以及依托咪酯(劑量0.2~0.3mg/kg),等到患者全身松弛之后,開始行氣管插管,之后對患者實行機械通氣,在手術過程中,給予七氟醚藥物吸入,并間斷性地補充維庫溴銨以及芬太尼;觀察組患者采用腰硬聯合麻醉,從椎L3~L4的間隙部位進針,當確定穿刺針已經進入到硬膜外腔之后,再以腰穿刺針進蛛網膜的下腔,發現腦脊液流出,即注入布比卡因(0.75%比重)共7.5 mg,之后將腰麻針慢慢地退出,向患者頭端部插進硬膜外導管,再依據患者手術的時間,并通過硬膜外導管來注入2%的利多卡因。在進行手術過程中,以面罩吸氧。該兩組患者在手術之后,均通過硬膜外自控鎮痛泵給予鎮痛,鎖定時間為10 min,患者的自控量為2 ml,連續量與負荷量分別為3 ml 和5 ml。
1.3觀察指標 認真記錄兩組患者在麻醉過程中的缺氧(SpO2<90%)、心動過緩(HR<55次/min)、以及高血壓(BP>140 mmHg)與低血壓(BP<90 mmHg)等指標。術后鎮痛效果采用VAS法[2],以0分、10分來分別代表最不滿意與最滿意。同時,記錄兩組患者在手術之后出現肺部感染和頭暈嗜睡等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狀況。
1.4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數據進行綜合統計處理,其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運用卡方檢驗。如果P>0.05,則表明兩組間對比具有著明顯的差異,故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麻醉過程中的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狀況 觀察組患者低血壓、高血壓的發生率分別為3.58%、0%,與對照組對比具有明顯的差異;觀察組患者出現心動過緩率、 缺氧率分別為16.07%、0%,與對照組該兩項指標對比,其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手術后鎮痛效果及并發癥對比 術后 6 h 的VAS 評分中,對照組為(2.1±0.5)分,觀察組為(4.0±0.4)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出現惡心嘔吐、 頭暈嗜睡和肺部感染率分別為0%(0/56)、5.36%(3/56)和3.58%(2/56),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分別為14.29%、14.29%和10.71%),該兩組患者的上述指標對比,組間差異存在著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臟器功能明顯減弱,易出現各種不同的并發癥。相關研究證明,在采用了腰硬聯合麻醉法以后,不僅麻醉的起效較為迅速,還可產生非常良好的阻滯效果,并且還能夠通過硬膜外置管的方法,使麻醉的時間大為延長[3],在患者手術以后,還可使用硬膜外自控鎮痛泵繼續進行鎮痛,從而能有效保證患者手術過程中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
本文的研究可看出,在老年患者股骨頸骨折手術過程之中采取腰硬聯合麻醉與全身麻醉這兩種麻醉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采用腰硬聯合麻醉與全身麻醉分別會引起低血壓發生率顯著上升和高血壓發生率顯著上升,術后 6 h VAS 評分中,觀察組為(4.0±0.4)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此外,觀察組出現惡心嘔吐、頭暈嗜睡和肺部感染率分別為0%、5.36%和3.58%,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和孫晉玉等研究結果[4]基本相符,也充分說明了腰硬聯合麻醉方法的優越性。
綜上所述,對于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來講,采取腰硬聯合麻醉與全身麻醉這兩種方法都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與術后鎮痛效果,但是采取腰硬聯合麻醉后出現并發癥的情況更少,且可取得更明顯的術后鎮痛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曉斌,廖張軍.兩種不同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低位手術中應用的比較[J].浙江實用醫學,2013,10(05):226.
[2]李揚億,陳如霜.觀察腰-硬聯合麻醉對老年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醫療前沿,2012,25(03):238.
[3]楊焱焰.用不同劑量與濃度的布比卡因對老年手術患者進行腰硬聯合麻醉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20(23):112.
[4]孫晉玉,李艷.腰硬聯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手術的麻醉效果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4,16(24):89-90.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