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袁明
內容摘要:本文基于漢字特點的研究,主要針對中日文中漢字的書寫、讀音及意義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深入探討了中日文中的漢字在字音、字形、字義的異同,以及這些異同給日本學習者帶來的益處和缺點。并在此基礎上,為對日漢字教學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議,以便促進對日漢字教學的成足發展。
關鍵詞:漢字 中日 對比 教學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中國漢字,作為眾多文字中的一種,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有其獨特的魅力和特點。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中國漢字包括四個部分,即字音、字形、字義以及用來區分意義的聲調。其實,聲調也是讀音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常常把聲調歸納在字音里。漢字在日文中也會頻頻出現,然而,它們與中國漢字有時有相似之處,有時卻截然不同。下面就從字音、字形、字義三點,具體分析中日漢字的異同。
一.中日漢字的異同
1.字音的異同
從音節上看,中國漢字基本上是一個字一個音節,音義結合。如:“夏”字,讀xia(一聲),它包括“夏”字的字形“上下結構”、字音“chun”、聲調“一聲”以及意義“夏天”。而在日語中,一個字常常包括多個音節,如:同樣的“夏”字,在日語中讀為“なつ”,一個字對應兩個音節。
從讀音上看,日語漢字的讀音分為“音讀”和“訓讀”。所謂“音讀”就是日本人通過學習漢語書籍,模仿漢語的發音所產生的與漢字原本讀音相似的日本式的讀音。所謂“訓讀”就是漢字傳入日本后,日本人用假名所標注的讀音。以春天的“春”字為例,它的音讀為“しゅん”,與漢語中漢字的讀音十分相似;訓讀為“はる”,與漢語原來的發音完全不同。而在漢語中,某個漢字在同義的情況下只有一種讀音,“春”當“春天”講,只讀成“chun”(一聲)。從聲調上看,在漢語中,字的讀音是有聲調的,包括陰、陽、上、去四個不同聲調。聲調不同,意義和形態也會發生改變,也就是說聲調具有區別字形和字義的效果。如:ma的四個聲調,可以分別對應“媽”、“麻”、“馬”、“罵”四個不同的字。而在日語中,聲調是通過高低長短表達的。音調強調重音,重音不是讀的重些,而是在發音時在重音處發的比其他音節高一些。構成一個字或詞的高低音通常是固定的,它的主要作用是劃分語義單位(詞或者詞組)。音的長短通常對詞義的區別影響也較大。
2.字形的異同
中國和日本都屬于漢字文化圈,由于中日地理位置相近,自古以來交往比較密切,所以日語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原來沒有文字,中國漢字約在公元四世紀左右傳入日本,日本人以漢字草書的偏旁部首為基礎創造了平假名,以漢字楷書的偏旁部首為基礎創造了片假名,從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隨著日語的不斷發展,中國漢字作為日語主要的書寫符號之一被部分的保留了下來。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中日漢字原本是相同的。只是后來,在歷史發展中,中日兩國在選擇漢字以及漢字簡化時選用了不同的標準和方法,因此造成了中日兩國書寫上的不同。
大體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書寫形式完全相同,如:上、下、左、右、南、北、西、春、夏、秋、冬、白、黃、父、母、妻、子、男、女、天、地、湖、山、日等等。
(2)書寫形式稍有不同, 如:邊——辺,單——単,收——収,對——対,變——変,兩——両等等。
(3)書寫形式差距較大,如:氣——気,廣——広,驗——験,傳——伝,龍——竜,價——価,櫻——桜,圍——囲等等。
3.字義的異同
中日兩國不僅在漢字書寫形式上進行了改革,導致中日兩國的漢字寫法不盡相同,而且在漢字所表達的意義上也進行了取舍和變化。主要分為同形同義,同形異義,異形同義及異形異義等類。(下面的例子中,左為中文,右為日文,形式為:中——日)
(1)同形同義:如,雨——雨:漢語和日語里,都表示:“從云層中降向地面的水。云里的小水滴體積增大到不能懸浮在空氣中時,就下降成為雨”。界——界:在兩種語言中都表示:“界限;一定的范圍;職業、工作或性別等相同的一些社會成員的總體;指大自然中動物、植物、礦物等的最大的類別;地層系統分類的最高一級,相當于地質年代中的代。界以下為系”。恨——恨:意思都是:“仇視;怨恨;悔恨;不稱心”。
(2)同形異義:如,醫——醫:漢語漢字的“醫”的意思是:“醫生;醫學;醫治”;日本漢字的“醫”的意思是:“醫生、醫師、大夫;治病、醫治”。漢語漢字“醫”獨有義項為“醫學”。佳——佳:漢語中“佳”的意思是:“美,好”。而日語中“佳”的意思是:“好、美、漂亮;愛好、贊美”?!皭酆?、贊美”為該字獨有的日語義項。害——害:漢語中“害”可以解釋為:“禍害、害處(跟‘利、益相對);有害的(跟‘益相對);使受損害;殺害;發生疾?。话l生不安的情緒”。日語中“害”的意思則為:“損害、傷害、殺害;災害、災難、災禍;妨礙”。很明顯,在中文中,“害”并沒有“妨礙”的意思。
(3)異形同義:如,鹽——塩:漢語里“鹽”的意思是:“食鹽的通稱;酸中的氫原子被金屬原子置換所成的化合物”。日語“塩”指:“食鹽;氯(元素之一);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堿、具有羥基的化合物”。艦——艦:“艦”在漢語中指:“大型軍用船只;軍艦”。日語“艦”解為:“艦。軍用船”??梢姡m然字形不同,它們的意思大體一致。
(4)異形異義:如,營——営:漢語“營”的意思是:“謀求;經營、管理;軍隊駐扎的地方;軍隊的編制單位,隸屬于團,下轄幾個連、不隸屬于團的營稱獨立營?!比照Z中“営”只當:“經營、營造;營生、謀求;軍營”。這兩個字字形和意思均不同。
二.中日漢字異同對日本人學習漢字的優缺點
1.優點——親切易懂,效率更高
漢語中存在大量字形與日語相同或相似的漢字,這一點對于學習漢語的日本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利的。由于他們在日語中見過這些漢字,所以在學習漢語時不會感到陌生。一方面,他們的心理壓力會明顯減輕;另一方面,對文字所產生的親切感,可以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在識記漢字方面,他們要比歐美國家的學生更具優勢,學習的效率更高。此外,日本漢字與中國漢字的意義大體相同,所以,日本學生閱讀和理解中文更加輕松。
2.缺點——不易區分,造成誤解
雖然中日文中相同的漢字有助于日本學生的學習和理解,但同時,也會造成他們在心理上對學習漢字過于放松,尤其是兩種文字中字形和字義相似卻不相同的漢字,更容易被忽略或受到母語的干擾,這一點十分不利于真正掌握漢字和使用漢語。此外,對日本學生來說,由于掌握漢字的寫法和意思較為容易,所以他們比較容易偏愛閱讀理解和書寫,而忽視對漢字發音的掌握,造成閱讀理解能力與聽說能力的失衡。
三.對日漢字教學的建議
在今后的對日漢語教學中,有以下幾條建議:第一,盡快轉變日本學生原有的觀念,讓其意識到“漢語也是一門外語”。中日兩國雖然文化背景大體相同,也有許多相同或相似的漢字,意義也有許多相通之處。但是,中日兩種語言從更本上屬于兩種不同的語系,對日本學生來說,想要真正的掌握漢字、漢語,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需要長期的努力以及細心與耐心。第二,不斷提醒日本學生重視發音,平衡讀寫與聽說的能力。聽說水平是一個人掌握某種外語的門面,學習任何一門語言,語音都是最先接觸和學習的。日本學生在漢字讀寫能力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長期只重視讀寫會制約學生對漢語的語音,以及語言更深層次的掌握。必須使他們擺脫這種習慣,才能使聽說讀寫能力均衡發展。第三,揚長避短,排除干擾,對比分類,提高學習效率。中日兩國漢字在字音、字形、字義方面都有很多相同和相似之處,這對日本學生學習漢字、漢語有著天然的優勢。如果將字形、字音、字義相近或相同的漢字進行歸類和比較,更容易使日本學生分辨出異同,便于識記和發音,排除母語對漢語學習的干擾,從而提高漢語學習的效率。
綜上所述,中日兩國漢字的異同對日本人學習漢字既有優勢又有不足。因此我們今后應該充分利用日本學生學習漢語的優勢,通過對比分析兩種語言的異同,努力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促進對日漢語漢字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順洪,西川和男.中日漢字異同及其對日本人學習漢語之影響[J].世界漢語教學,1995(2):60-65.
[2]耿冬妮.對日漢語教學中漢字的形義研究[D].渤海大學,2013.
[3]萬久富.中日漢字的讀音比較[J].日語學習與研究,1999(1):35-38.
[4]韓路.對日漢字教學中的偏誤分析及教學建議[D].華東師范大學,2014.
[5]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介紹:朱雪,袁明,沈陽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