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軍
摘 要: 本文以一個男生寢室的普通矛盾為切入點,從看似簡單的日常瑣事中,通過網狀、多點的談心工作,在縱的方向挖掘學生個體的心理問題。靈活運用心理學原理,在橫的方向,通過立體、發展、富有創造性的心理活動,敏銳的發現了某個學生群體孤僻、不善交往的集體心理癥侯;繼而多角度、多手段對該癥候及時進行糾偏、干預。既妥善解決了個體心理問題,又順利化解了學生之間的矛盾和不良情緒,更有力促進了團結班風的形成、推動了和諧班級的建設。從而總結出一套從典型個案到群體、從淺近到深入的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
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5-0130-01
一、案情介紹——一個手機引發的憤怒
2012年4月中旬上午,某男生宿舍5個男生集體來辦公室,堅決要求調寢室。理由是他們都不能再忍受同宿舍李某的自私、偏執和強烈的報復心理,堅決不能和他再住在一個宿舍了。
這些帶有攻擊性的詞匯立刻刺痛了筆者的耳鼓。筆者靜靜的、不厭其煩的聽他們喋喋不休的控訴。四十分鐘后,問題輪廓逐漸清晰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他們共同認為:其一,李某性格孤僻,不合群;不講衛生;不知感恩。案發前的周日下午,李某把垃圾簍弄翻了,把崔某的衣服弄臟,崔某和他吵了幾句,然后就出去打籃球了。他新買的智能機(價值1600元)放在寢室里充電。等到晚上回到寢室,發現手機已被人在水盆里泡過,不能再用了。而整整一個下午,寢室里只有李某在洗衣服。于是崔某和其他四個學生都懷疑是李某破壞的。鑒于對這種“強烈的報復心”的懼怕,他們害怕有一天會遇到“另一個馬加爵”,所以態度堅決,集體要求調換寢室。
我感到事情的復雜性,略加思索,便安慰他們,并保證一定會盡快了解事情的前后情況,不偏不倚的解決這個問題。我說:“放心吧,通過這件事情,你們一定能和他共同成長的。”
二、過程分析——逐層深入,步步為營
憑直覺推斷:這是一個有一定心理問題的學生。
筆者決定用最拿手的“心理組合拳”理性思考,準確定位,重拳出擊。
初步確定方案如下:其一,解鈴還須系鈴人,要順藤摸瓜,從學生本人、學生家長和其他學生那里充分掌控李某的真實心理狀態;其二,實施針對性較強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干預;其三,尋找“和平”解決雙方矛盾的中間途徑;其四,最大限度發揮經驗效能,將該經驗以合適的途徑向全班推而廣之。
三、實施方案——心理“組合拳”的威力
1.出拳第一招:挖地三尺,不著痕跡
筆者馬上叫來涉事學生李某,從學習和生活談起,跟他聊天。談到寢室里面大家相處的情況,他很坦白的告訴我,崔某的手機最近在寢室里被水泡過。問及其他寢友的反應,他說:“也沒什么”。談話完畢,我發現學生思路清晰、語言簡潔,就是有點內向,比較害羞。
接著叫來班長和班里其他男生,以了解男生寢室狀況為由,“順便”問問李某的情況。但這次,除了“孤僻、不合群”外,我還聽到了“害羞”的中性詞匯和“善良”的褒義詞。
和李某家長通電話后了解到他在單親家庭生活中長大。
怎么辦?從調查心理健康狀況入手。把李某同寢室六個男生一起叫到辦公室,給他們統一做了SCL-90問卷。統計結果顯示,一切正常。
所有上述調查過程顯示,李某是一個勤奮上進,但性格孤僻,不善交際的學生。
2.出拳第二招:太極八卦,乾坤大挪移
接下去如何進行?決定以集體輔導為切入點,主動出擊,化解矛盾。
首先給全班學生做了一次《人際溝通八大技巧》的講座,,全班重點“嚴寒”地帶的氣候開始變溫發熱。
其次乘勝追擊。一周后,待上次講座的內容已被我推動、消化得完全融入學生的日常交往之后,在一個無課的下午,我和全班同學,在操場上做了一次主題為“溝通無限”的主題班會暨心理團體訓練。通過團體合作、沒有壓力的談話、兒時的游戲,讓他們有哭有笑、有喊有叫。活動結束后,大家久久不愿離去,同學們之間的感情空前融洽。
在這種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中,所有的感情冰山都融化了。這個宿舍的空前團結、冰釋前嫌也成為上述活動的重要成果。室友們均和李某和好如初,他們主動要求不再調寢室,和諧、友愛的氣氛在他們之間蕩漾。
案例思考:
當前,高校教育工作的變化主要呈現以下兩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從教育工作的環境來看, 由于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教育工作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市場經濟在極大地解放生產力的同時, 也給人們的生活領域和認知領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比如離婚率的提高,會有更多的單親家庭的孩子,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二是從教育工作的對象來看,當代大學生同以前相比, 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思想活躍,他們獲取各種信息的渠道更復雜、信息量更大。但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處在形成時期,不夠成熟,極易受到不良思想、信息的影響。而應對這些變化,我認為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應建立在用愛心、耐心和細心來了解學生真實情況的前期基礎工作上,以真誠和恰當的引導作為新時期高校大學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切入點。
這一案例使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做好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輔導員深入學生心靈,多與學生接觸、多多了解學生有多么重要。輔導員只有在學生工作中仔細分析每一位學生的個案, 用心去體貼、感化自己的學生, 才能把學生工作做好。也才能用自己的愛心與學生一同成長。
要構建和諧校園,輔導員工作迫切需要積極探索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
第一, 做輔導員要有愛心。長期以來,高校輔導員一直都十分重視大學生各個方面的發展。輔導員的工作很瑣碎,從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引導到學生的日常管理,如果一名輔導員沒有愛心,那么他的工作只是停留在工作的層面上,而做不到育人的層面。在這個案例中,如果工作只是停留在對學生的日常管理上,直接給學生調寢室,不了解寢室里發生了什么事,也不了解李某的情況,也更不會想要幫助李某去成長,那么李某將會在男生心中永遠留下一個愛報復的印象,也永遠不懂得怎樣與人交往,永遠不相信真正的朋友,他的室友也將不會這么快就學會寬容、理解和忍讓。
第二,要善于分析學生個案, 善于由此及彼,以點帶面,善于總結學生個案中的問題與解決過程中的經驗。很多學生個案并不是個別學生, 而可能會是一部分學生會出現的問題,作為輔導員,深入分析個案問題出現的原因,避免同類學生個案的發生,這種意識至關重要。該案例中的李某具有某種代表性,性格孤僻、內向、不善交往的學生隨處可見。以個體帶群體,總結經驗推而廣之,課最大限度的發揮教育經驗的廣泛性和擴大經驗的有效性。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學生工作的工作效果, 與輔導員有很大的關系。無論哪種套路的“組合拳”,只有用愛心、耐心和細心去了解學生, 才能換回學生的信任,才能“對癥下藥”,才能營造良好工作氛圍,正確引導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領路人和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