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鴻彥
閱讀是學好語文的法寶。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對提高學生課外閱讀效率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新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學生的課外閱讀,重視語言積累對學生的閱讀量還做了明確的規定。可是現在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很不樂觀,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培養學生興趣,讓學生樂讀:
課外閱讀指導要從“興趣入手”,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只有當學生在頭腦中樹立了強烈的課外閱讀意識,才能積極主動的去閱讀課外書籍。特別對于那些初學閱讀的學生來說,教師尤其應該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和樂趣相聯系。用“興趣”、“樂趣”這兩把金鑰匙去開啟學生的心扉,引導他們步入知識的殿堂。
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我們要積極創設有有利條件:
第一,要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雖然說是課外閱讀,其實老師也可以用每周一節課作為閱讀時間。另外老師不要布置過重的課業負擔,否則學生根本無暇去課外閱讀。相信很多語文老師都嘗試過,難的是堅持到底??梢娨囵B學生 閱讀興趣,必須具有長遠的目光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二,要給學生課外閱讀提供空間。在學校,最重要的就是教師與圖書。學校提供一個讀書的空間,一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讀書的空間,這個空間有軟硬之分。軟空間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寬容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硬空間是一個學校應該要有一個好的圖書館。我們學校就有很好的圖書館,好的圖書館應該吸引學生自己去看書,而不是硬性規定每個學生每學期要借幾本書。
第三,老師在課堂上講授課本知識時,要做到知識的遷移,把課外的知識與課本知識聯系起來,促進學生了解課外知識的渴望。比如在學古詩的時候,可以向學生介紹唐朝詩詞的發展史及一些著名的詩人和相應的作品,在學生閱讀過一些書籍、文章之后,請他們向別的同學講授自己最喜愛、理解最深的文章或其他知識,這對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課外閱讀興趣、轉變觀念是有很大作用的。
其次,要做好讀物推薦,擴大閱讀范圍:
教師要打破學生課外書等同于“作文選”的錯誤觀念。在擴大學生閱讀范圍的同時,做好讀物推薦工作。積極向學生推薦課外書籍,魯迅先生曾經告誡少年朋友:“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边@富有哲理的話正是我們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選擇的內容應該廣泛,可涉及兒童生活、歷史故事、科學常識等;也可以是小說、童話、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有教育性,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響的文學作品,都可以推薦給學生閱讀,這樣學生才能博覽群書。同時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向他們推薦適合的書籍。我們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節目,比如:《皮皮魯轉》、《小兵張嘎》、《草房子》、《木偶奇遇記》、《伊索寓言》、《愛的教育》、《青銅葵花》等。
最后,制定閱讀計劃,開展實踐活動:
班級定期舉辦“讀書博覽會”,以名人名言、格言、諺語、經典名句、我最喜愛的XX、好書推薦等小版塊向同學們介紹看過的新書、好書及書中的部分內容,交流自己在閱讀書活動中的心得體會,讓學生暢談閱讀收獲。這樣它不僅有利于鞏固、提高閱讀效果,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說寫能力,還有力于相互啟迪,共同提高,還組織了一次“好書伴我成長”主題隊會。
總之,學好真正的語文,就必須課內課外兩條腿走路,要重視和充分利用語文課以外的廣闊空間,這是學生進行語言學習和語言實踐的大課堂,作為一名農村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積極拓展渠道,為學生的課外閱讀保駕護航,讓學生徜徉在書海中,在書的海洋中去積累語言,親近母語,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