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尼沙汗·吉力力
摘 要: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和諧文化建設是完成這一任務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在和諧社會的理念指導下建設相適應的和諧文化,充分發揮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發展中的導向作用。對此,本文分析論述了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群眾文化建設的意義,以及當前群眾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一些對策與措施。
關鍵詞:和諧文化 群眾文化建設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5-0261-01
當前,加強和諧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群眾文化的需要,也是加強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在推進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過程中,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對于實現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促進群眾文化的建設將起到重要性的作用。
一、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群眾文化的開展是建設和諧文化、和諧社會的有力保證,并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現階段我國群眾文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明確認識群眾文化對和諧社會的作用,可以積極促進群眾文化的建設。和諧文化建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整合社會關系;有利于推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文化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有利于促進文化自身的和諧發展;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從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提供各方面的條件和保障。
二、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的意義
1.加強群眾文化建設是落實《決定》的重要途徑
文化要繁榮,群眾是基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黨一貫堅持的基本方針。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廣大群眾參與、普通百姓得到實惠,只有這樣,文化的繁榮發展才有意義。群眾文化活動是文化事業的重要方面,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快建設,大力發展。只有群眾文化活動不斷發展繁榮,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不斷在活動中得到增強,全社會的整體文化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才能有效促進科學發展觀的貫徹,和諧社會建設的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目標的實現。
2.加強群眾文化建設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載體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只有被廣大人民群眾掌握,才能真正發揮它強大的整合力、親和力和感召力,成為聯結各民族、各階層群眾的精神紐帶,成為推動社會全面發展的精神動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轉化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追求,同時抵御各種錯誤腐朽思想的影響,就必須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普及與踐行工作。群眾文化活動因其獨特群眾“場”能、文化“勢”能和實踐“動”能,而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普及與踐行的重要載體。
3.加強群眾文化建設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求知、求富、求樂的愿望日益強烈,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群眾文化活動以人民群眾活動為主體,以自娛自教為主導,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是人民群眾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最易于接受的一種形式。新的發展形勢,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要求群眾文化活動發展繁榮,有新突破、新作為,實現“兩個文明”共同發展。因此,加強群眾文化建設擺上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三、當前群眾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與措施
1.工作機制不夠健全,工作合力需要加強
群眾文化建設是一項長遠的工作,在尚未完全形成合力推進的工作機制的情況下,個別同事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片面認為群眾文化建設工作與自己無關,對群眾文化建設的主動協調配合不夠,對組織實施群眾文化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影響了和諧建設的進展。
2.內容形式不夠豐富,文化融合需要加深
現有的群眾文化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來看,都較為陳舊,不能有效的吸引群眾。與群眾文化的結合點也未能得到全面開發,與機關文化、校園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農村文化的融合程度需要進一步加深,與傳統文化、廉政文化、行業文化、旅游文化、環境文化等有待進一步拓展。
3.實踐開展不夠充分,需要務實
群眾文化建設是為了培育出令群眾信仰文化精神,培養出從內心認同的文化,使群眾文化為自己行為的一個部分的思維方式,從而達到構建和諧社會文化視野的目的,可以讓群眾享受到法治邗江實實在在的成果。目前,群眾文化實踐活動開展不夠全面,群眾文化建設的“酵母效應”沒有充分發揮,導致民眾對法治帶來的安民、富民、惠民的效果感受不深,影響了法治建設的進程。
參考文獻
[1]葛燕.新時期做好群眾文化工作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4,31(5):12-13.
[2]羅企曾,崔世瑩.創新是建設先進群眾文化的靈魂[N].中國文化報,2010年
[3]秦麗.試談文化(藝術)館的改革思路[A].山東省群文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