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穎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2-0279-01
幼兒園內的舞蹈基訓對象主要是針對中大班幼兒,平均年齡早期4-6周歲,這么一群幼小的孩子都還處于生長發育期,他們體質相對成人而言較弱;由于年齡小,她們的自我保護能力也較弱;同時她們身體及心理的接受能力也較差。通過舞蹈藝術的手段,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健康、快樂、開朗、活潑的品格,提高幼兒的素質教育及德育教育。表演一個舞蹈,講述一個故事,領悟一個道理……
一、快樂舞蹈,豐富個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的改善,人們普遍的認識到,讓孩子從小就在音樂、舞蹈的熏陶中受到美的教育,對開發兒童智力,培養孩子的高尚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幼兒舞蹈以其流暢優美的音樂和形象生動的體態動作,反映幼兒的童趣、童心,是幼兒喜聞樂見愛學的一種藝術活動。它對于豐富幼兒審美經驗,培養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與能力;開發藝術潛能;發展幼兒理解、聯想、想像、創新等方面的能力;促進幼兒動作與身體機能的發展,提高幼兒動作協調性、靈活性等有重要意義。幼兒常常為了表示高興而手舞足蹈,對于大多數孩子,跳舞不是一種技能,而是一種促進個性豐富發展的文化生活方式。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平,選擇有效的訓練步驟。所以我們在舞蹈班活動過程中不過多強調舞蹈技能,而是讓孩子意識到活動帶給他們的快樂,學會自如地舞蹈,樹立為自己跳舞的意識。
二、注重方法,因材施教
教授新舞蹈時,我能注意到不要操之過急,一定要循序漸進地講解清楚動作的要求、規格和要領,制定有效的練習步驟。按照由簡至繁的教學原則,首先讓幼兒熟悉音樂節奏,隨后是動作練習,最后才是情緒表達。在動作練習中,將組合動作分解成單一動作,難度較大的單一動作還分解成局部動作(上肢或下肢動作)。我們先讓幼兒熟悉音樂,準確把握節奏,然后將舞蹈動作分解成單一動作,先教下肢腳的動作,后教上肢手的基本動作,再結合起來學習,并在這兩個基礎上加以表情訓練。幼兒對基本功的興趣不高,幼兒園舞蹈教學活動重點在幼兒集體舞的訓練上,并把基本功的訓練融于幼兒舞蹈中,并多數采用有情節的音樂來進行教學,這樣不僅激發了幼兒對舞蹈活動的興趣,而且也讓枯燥無味的基本功訓練成了孩子們喜愛的必備課,經常有孩子會高興的叫:“李老師,你看我下腰”,“李老師,你看我的腿踢的多高”,這是我上舞蹈課在教學上一點小小的經驗。
三、情真趣濃,挖掘本性
使兒童受益最深的則是反映兒童思想、生活的優秀舞蹈作品。要善于發現孩子天賦,善于挖掘孩子潛能,善于培養孩子特長。孩子們總會有自己優越的地方,這需要我們有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去發掘,去培養。兒童的想象力極為豐富,他們的動作行為常常背離成人的思維模式而使人感到妙不可言,人們把它稱為“童趣”。童趣來自兒童的生活,出自兒童的本性,不能有半點矯揉造作,是孩子們內心流露出來的。為了讓幼兒自始自終保持興趣,我們在創作時巧妙地將舞蹈與游戲結合起來。幼兒天性好玩、好奇,在玩的過程中他們會表現出注意力高度集中、情感極端投入等現象。如果我們將舞蹈與游戲和諧統一起來,并圍繞某一思想內核,予以肢體的夸張和變形,進而形成飽含兒童情趣、富有舞蹈形態的藝術風格,就能使舞蹈變得生動感人。
舞蹈的“情”不是單純用在外表之上的,而是用感情發展動作。幼兒舞蹈猶如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地陶冶兒童的心靈,我們要仔細洞察孩子美麗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質樸情感。廣泛收集、提煉他們天真、形象的動作,吸收為幼兒舞蹈的基本素材。只有這樣,創作出的舞蹈才會被幼兒喜歡和接受,幼兒舞蹈教學才能推陳出新,不斷完善。
四、以樂帶舞,美在其中
初學舞蹈時,幼兒只知一味的模仿,幾周一過就會感到枯燥無味。我們就要從多方面啟發、開導,從新生第一天走進舞蹈室時,就要讓幼兒知道這不僅是練功房,更是舞蹈宮殿。要在形體美上培養幼兒的自我審美能力,如芭蕾手位的延伸就是一種美,這就要求幼兒帶有一種希望的追求的情感在做,感覺自己的眼前多么寬闊,就像包容了整個宇宙。耳朵里聽著動人的音符,這多么富有詩意!這不就是以美帶情,以情帶舞嗎?所以教師一定要培養幼兒的自我審美意識素質,使幼兒自身體現出一種對舞蹈的熱愛,從而愉快的進行訓練和舞蹈。將幼兒舞蹈形象化,在舞蹈教學中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通過形成有趣的故事或者舞蹈造型來啟發幼兒的想象力,將舞蹈和啟發教育相聯系,使舞蹈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幼兒舞蹈教育,必須“以情動情”,以情才能感人,然后才能“樂在其中”,“美在其中”。
在幼兒舞蹈教學中,結合具體教學實踐,我和音樂、幼兒打交道。舞蹈是幼兒園音樂的教育內容之一,是在音樂的伴奏下根據音樂的性質,以動作姿態來表現音樂形象的一種形式。舞蹈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幼兒天性好動,喜歡模仿,喜愛看舞蹈節目,更渴望參與表演。孩子們一聽到旋律優美動聽的音樂時,會不由自主地蹦蹦扭扭,手舞足蹈初學舞蹈時,幼兒只知一味的模仿,幾周一過就會感到枯燥無味。我們就要從多方面啟發、開導,從新生第一天走進舞蹈室時,就要讓幼兒知道這不僅是練功房,更是舞蹈宮殿。要在形體美上培養幼兒的自我審美能力,耳朵里聽著動人的音符,這多么富有詩意!這不就是以美帶情,以情帶舞嗎?所以教師一定要培養幼兒的自我審美意識素質,使幼兒自身體現出一種對舞蹈的熱愛,從而愉快的進行訓練和舞蹈。將幼兒舞蹈形象化,在舞蹈教學中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通過形成有趣的故事或者舞蹈造型來啟發幼兒的想象力,將舞蹈和啟發教育相聯系,使舞蹈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在舞蹈教學中,教師通過舞蹈示范、舞蹈欣賞、邊歌邊舞、音樂反映、模仿與想象、組合與成品舞蹈編排等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調動幼兒全身的多種器官,在提高興趣、注意力的同時,更強調了大腦高度的集中去支配身軀,以表達各種動作和情感。而且一系列優美的動作,豐富的隊形變化等也促進了幼兒舞蹈記憶力的提高。
我愛跳舞,跳舞在我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而我更愛教孩子跳舞.孩子是天生的舞者,在動聽的音樂氛圍中,她們能快樂自由的舞動出各種身體姿態。和她們一起跳舞你會快樂的象小鳥,忘記所有的不快和煩惱.尼爾在解釋舞蹈本質時,這樣提出:“舞蹈并不是一種姿態、韻律的優雅,屬于美的欣賞或創作而已,最重要它是一種輕易的發泄,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壓抑,可在肢體和律動間得到平衡”。如何開發孩子的創造潛能,讓孩子們真正快樂的舞著,還需要我們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去領會去創新,不斷提高文化修養、舞蹈水平和舞蹈知識。作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將不斷加強各方面的訓練,提高理論與實踐水平,進一步加強舞蹈教育的普及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