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勇軍 李向陽 劉迎云 將復量 鄭平衛
摘 要 南華大學自2008年承擔了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任務。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近年來結合學校的學科特色和辦學優勢,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從核特色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人才培養平臺建設、工程碩士培養方案制定、培養模式確定、教學方式改革以及培養過程質量控制等五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與實踐。實踐證明,南華大學的核特色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相關措施是可行和成功的。
關鍵詞 工程碩士 安全工程 核特色 培養模式 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3.01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Safety Engineering
YE Yongjun, LI Xiangyang, LIU Yingyun, JIANG Fuliang, ZHENG Pingwei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afet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Hunan 421001)
Abstract Since 2008,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as undertaken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Master's degree in the field of safety engineering in 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or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combined with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running schools in recent years, demand-oriented enterprise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uclear safety engineering masters in the field of personnel train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ster training program, training mode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and determine the training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five aspects of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training mode and related measures of the 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safety engineering in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is feasible and successful.
Keywords master of engineering; safety engineering; nuclear features; training mode; quality control
0 引言
工程碩士培養是我國面向企業生產第一線培養高層次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的重大舉措。它通過提高我國工礦企業和工程部門在職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的素質,增強企業實力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我國在1997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準設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長期實踐證明,這種“進校不離崗”的工程碩士培養方式,避免了傳統的工程類研究生培養模式固有的局限性,促進了企業與高校的聯系,加快了我國高校從封閉式辦學向開放式辦學轉變步伐,深受委培單位領導和廣大科技、管理工作者的歡迎[1-3]。南華大學于2006年首批獲得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點,2007年開始招生,至今已經達8年之久。特別是2008年南華大學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達成為其下屬的核廠礦企業培養一批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協議以來,已于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4年共招收學員138人,安全工程專業的工程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得到了實質性的壯大、人才培養特色得到彰顯。近年來,南華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圍繞如何結合學校的學科特色和優勢,培養高素質的核特色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人才進行了努力探索和實踐。
1 發揮學科優勢,建設核特色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人才培養平臺
南華大學是具有鮮明核特色的學校,辦學歷史悠久,特別在核科學與技術、核燃料與核資源、醫療衛生、安全與環境保護等領域已形成較齊全的學科(專業)和研究方向。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依托于南華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近年來,為了培養高質量核特色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人才,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通過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等央企下屬的企業、研究院所的深入交流和合作,打造了以鄒樹梁教授、丁德馨教授等博士生導師為方向帶頭人的導師隊伍,建設了多個研究生科研與實踐教學平臺,包括湖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核燃料循環技術與裝備”、湖南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鈾尾礦庫退役治理技術中心”、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核設施應急安全技術與裝備實驗室”、兩個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生產運作與安全管理”和“核測控與核安全防護中心”、兩個南華大學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鈾礦通風與安全環保技術中心”和“AP1000建造安全技術中心”等。這些校企平臺的建設,不僅為工程碩士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從事科學研究和實踐教學場所,而且也為學校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下屬的企業、研究院所的產學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互動平臺。
2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校企雙方共同制定科學合理的工程碩士培養方案
培養方案是培養目標達成的基本教學要求,是培養質量得以保證的依據[4-6]。由于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下屬的不同企業、科研院所有各自獨特的安全生產任務及安全發展戰略,從事安全技術和管理工作的職工有不同的專業背景、不同的人才培養規劃及知識結構的要求。因此,南華大學在制定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案時,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采取多種方式同集團公司安全環保部以及下屬的企業、研究院所進行交流,共同制定和修訂工程碩士的培養方案。如:2010年和2012年,中核集團安全環保質量部原主任孫先榮和副主任費洪澄先后到我校調研究工程碩士培訓班的工作,并就培養方案的修訂提出了指導建議。同時,在2011年至2014年期間,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骨干教師赴三門核電有限公司、中核韶關錦原鈾業有限公司、核工業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等企業實地考察,同以上單位的安全管理部門領導和一線員工就企業的生產特點和安全要求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討論了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方案和培養模式。經過多次校企協商和長期的實踐,工程碩士的培養方案得到了學員企業的認可。2014年11月,安全環保部主任張金濤在與第四期學員見面會時也對南華大學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肯定。
(1)圍繞總的人才培養目標,設置多個研究方向和課程模塊方便學員選擇。南華大學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掌握解決安全工程領域實際問題的先進技術與方法,具有工程應用研究、安全工程設計與實施、技術攻關與技術改造、新技術推廣與應用、工程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的復合型高層次安全工程技術和安全管理人才。圍繞這一總目標,設置了核安全、礦山安全、建筑安全、安全應急管理、安全監測與監控和信息安全等六個研究方向,并設置相應的課程組。為了確保每個研究方向的學員能達成培養目標,整個課程體系不僅包括國家工程碩士學位規定的公共學位課和專業學位課,同時也設置了可供不同研究方向學員自由選擇的非學位選修課,以及為非安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學員學習和了解安全工程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本科專業補修課。課程教學內容基本是以面向工程實際應用為主,不僅有引導學員了解安全科學國際發展前沿的“安全工程前沿進展”課程,也有讓學員系統掌握安全管理和系統安全分析先進方法的“現代安全管理學”和“安全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等必修課程;還有為了提高學生的工程能力,開設的“鈾礦通風與輻射安全”、“安全監測與預警技術”、“職業衛生工程學”以及“核安全評價與應急救援”等非學位選修課程。目前,工程碩士的課程體系滿足了安全工程專業多學科綜合、寬口徑培養的人才要求。
(2)采用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依據國家工程碩士培養的要求,采用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式,由學校負責學生的學位課程學習,課程實行學分制,學員應修滿學分不低于32學分,其中學位課程不低于18學分;專業實踐為學員必修環節,由學員在企業完成,校外導師負責指導;學位論文是培養學員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專業實踐經驗去解決安全領域工程實際問題的重要環節,也是學員取得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重要條件。學位論文工作主要由學員在企業完成。
3 依據企業生產需求和學校教學規律,采用靈活的學習方式以適應“進校不離崗”的培養模式
(1)實行彈性學制。由于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工程碩士班學員都是企業的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骨干,崗位工作任務較重,目前采用集中6個月左右的時間集中學習學位課程,其他時間在企業一邊工作,一邊完成工程碩士的相關培養環節,如開題報告、發表學位必須的期刊論文以及學位論文等。由于工作與學習矛盾突出,一些學員會因為工作任務繁忙或其它原因不能按時學習和完成學位論文,所以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行彈性學制。目前,工程碩士的學制3年,學習期限2-5年,即最短可2年授予工程碩士學位,對于不能按時完成培養環節的學員,授予學位的時間可延長至5年。
(2)研究生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學員取得入學資格后,學位點將為每個學員指定一名碩士生導師負責學員的培養工作。根據學員選擇的研究方向,由導師負責組織相關專業背景的專家成立指導小組(3~5人),共同制定培養計劃。培養計劃的執行采取導師負責和指導小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
(3)學位論文指導實行雙導師制。根據實際需求,學位論文的指導采取雙導師制,即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聯合指導。目前,學校已建立了健全的校內外雙導師制,聘請學員所在單位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的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員作為副導師聯合指導。校外導師參與實踐過程、項目研究、學位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
4 開展學術交流和專家專題講座的教學方式,培養學員的安全科學思維新方式和創新意識
考慮到學員均有較好的工程實踐基礎、相關的專業知識以及良好的自學能力,工程碩士班在教學方法上更注重思維新方式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采用了課堂講授與學術交流、專家專題講座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學員離崗在校學習期間,學院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和專家講座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幫組學員開拓學習思路,幫助學員了解核行業和安全工程專業的發展新動態,引導學員學習。如組織學員按地礦、核電和科研院所等企業類別召開班內交流活動,組織學員與相關專業教師和科研人員開展班外交流活動,共同探討企業安全生產新技術和管理的先進經驗。同時,學院也邀請校內外相關安全專家為學員們進行學術講座或報告,培養學員的安全科學思維新方式和創新意識,如邀請“核設施安全管理與可靠性技術分析”國防創新團隊帶頭人鄒樹梁教授作了“核能發展現狀與核安全”專題講座、“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創新團隊帶頭人丁德馨教授作了“鈾礦開采中的輻射安全”專題講座、湖南工學院管理學專家廖可兵教授作了“現代安全管理”專題講座、中國工程院歐陽曉平院士作了“如何在科學研究中實現創新”的學術報告、中國核動力研究院設計所副所長余紅星教授作了“壓水堆嚴重事故研究及存在的幾個問題”的學術報告、以及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的姚仁太研究員和范丹副研究員做了“大氣擴散物理模擬技術與進展”的學術報告。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增強和學員之間、學員與教師之間的了解,而且也幫助了學員了解核行業和安全工程專業的發展新動態,培養了學員的安全科學思維新方式和創新意識。
5 加強和規范培養過程管理,嚴把培養過程的質量關
根據學校和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的協議要求,南華大學需要對學員完成兩個不同類型的教育:入學前的GCT考試培訓和入學后的學位教育。為了確??荚囃ㄟ^率和培養質量,加強和規范了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過程管理和目標管理。
(1)強化工程碩士入學考試培訓管理,確保錄取率。中核集團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班學員均由企業推薦,學員的知識、年齡和應試能力差異較大。為了提高學員的GCT-ME成績,根據中核集團公司與南華大學簽訂協議的要求,在GCT考前,中核集團公司將下屬企業推薦的學員組織起來,集中來南華大學進行為期3個月左右的GCT考試考前輔導。為了能使學生們取得好的成績,南華大學組織有經驗的GCT培訓教師上課,同時選派兩名青年教師作為班主任,分別解決學生們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通過系統全面地復習,提高和恢復了考學員的基礎理論知識,他們能信心十足地迎接考試,不僅提高了聯考成績,而且也為以后的學位課程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自2008年招收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班,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和第三期共有138名學員經過考前GCT入學培訓后參加了考試,共錄取了132人,錄取率為95.7%。
(2)規范培養過程的管理機制,確保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針對“進校不離崗”的工程碩士學習方式,南華大學制定了《南華大學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對培養過程涉及的文獻閱讀、論文選題、開題報告評價、學術交流、實踐環節、中期考核和學位論文與學位授予等環節質量進行了詳細的規定。為了確保各環節的培養質量,學院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一是學院成立研究生工作領導小組,主管院長任組長,全面負責工程碩士培養管理工作,副組長由主管學生工作的書記擔任,成員由安全工程系系主任、學院研究生管理秘書和碩士生導師代表組成,加強了學院對工程碩士培養工作的領導。二是加大人員投入,每期碩士班不僅有學院研究生管理秘書專職負責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管理工作,而且還配備兩名班主任,分別由安全工程系系主任和學院學生科科長擔任,前者負責學員的學習指導,后者負責學員的在校思想動態和生活。三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班級交流信息群,使相關管理人員、任課教師和全體學員保持聯絡和溝通,保證培養計劃和進展協調一致,使人才培養與企業的生產相得益彰。四是加強各過程質量的考核,嚴把學位論文答辯關。根據學校的研究生培養計劃要求,學位點成立研究生導師為主體的考核小組開展開題報告評價和中期考核,要求學院完成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環節,成績合格,且在相關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1篇(工作單位有保密要求的除外)或完成安全工程設計、科研課題或評價報告1份(經安全主管部門評審認定)方可申請參加學位論文送審;所有學位論文通過外單位雙盲送審后方可參加答辯。
目前,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四期工程碩士班的138名學員都完成了學位課程的學習,全部滿足學位課程32學分的要求。一大批學員結合企業實際生產問題,將自己讀碩期間獲得的新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工程實際,完成了學位論文并取得了工程碩士學位。經過學校的學習和企業的培養,學員中涌現了一大批優秀學員代表,如中核北方鈾業有限公司的丁福龍總工程師、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的孫斌處長以及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的鄭有恒處長等等。
6 結語
南華大學作為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與湖南省共建的核特色鮮明的地方高校,成功的為中核集團公司開辦了四期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班,累計培養學生138名,已畢業的學員中絕大多數已成為企業的技術工作或管理工作的骨干,有的已走上了領導工作的崗位,在企業安全生產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南華大學的核特色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相關措施是可行和成功的。今后,學校將圍繞我國核企業安全工程專業人才需求的新形勢和新要求,瞄準國家核能產業安全發展規劃和國際化經營戰略,在繼續加強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人才培養合作的基礎上,積極尋求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的人才培養合作領域,為我國核能產業的安全高效發展培養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復合型、應用型的安全工程技術人才。
資助項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4-248,2015-242),南華大學2017年學位與研究生教研教改項目
參考文獻
[1] 劉常升,張廷安,戴紅,王大海.新時期工程碩士培養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2):108-110.
[2] 陳新忠,董澤芳.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構成要素探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11):04-07.
[3] 裴勁松.面向實踐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新探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7):50-53.
[4] 徐景德,張亮,張莉聰,耿東森.安全工程領域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建設研究[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11(4):78-81.
[5] 王綱.合理構建培養體系全面提高工程碩士培養質量[J].中國冶金教育,2005(1):13-15.
[6] 黃建民.培養高質量軍工領域工程碩士人才之實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5):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