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

【摘要】 目的:研究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治療脊柱骨折的臨床效果及應用價值。方法:選擇筆者所在醫院40例脊柱骨折患者過往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將其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0例。觀察組患者采用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治療,而對照組患者采用開放手術內固定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記錄患者的手術時間,分析患者術前及術后的椎體前緣相對高度、椎間隙高度、脊柱側彎的嚴重程度(后凸Cobb角)、出血量等情況,并綜合分析患者的ASIA神經損傷等級、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概率等情況。結果: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及出血量遠遠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經不同手術治療后椎體前緣相對高度、椎間隙高度都有所上升,而其后凸Cobb角也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并發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經治療后患者神經功能恢復質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治療與開放手術內固定治療脊柱骨折患者皆能取得較有效的結果,但通過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治療能有效的降低手術創口并發癥,減低手術、輸血風險,加快患者的恢復速度,并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 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 脊柱骨折; 臨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4-0041-03
脊柱骨折是較為常見的脊柱損傷病癥,其中常伴隨神經功能受損,難以有效治愈。通常選擇手術內固定治療,能夠有效的幫助脊柱恢復功能并保證其穩定性,從而便于進行護理,患者也更容易康復,以免因創傷造成脊柱畸形,但手術內固定治療辦法容易出現較大的創傷,其恢復速度較慢,使得患者在術后生活質量不高。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逐漸出現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治療方法,能夠有效治療脊柱骨折患者,并加快其恢復速度,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資料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0月經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40例脊柱骨折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其分為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0例。其中觀察組患者男11例,女9例,平均(41.7±8.7)歲,有7例患者因高空墜落受傷,2例患者因交通事故受創,5例患者因重物砸傷,6例患者因意外摔傷。對照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齡(41.1±8.9)歲,有8例患者因高空墜落受傷,5例患者因交通事故受創,3例患者因重物砸傷,4例患者因意外摔傷。選入研究的兩組患者出現有胸腰椎chance骨折、胸腰段單純椎體壓縮性骨折或后突畸形程度超過20°、脊柱有不穩定、神經根受損等現象。排除伴有多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不能忍受手術患者,同時兩組患者均無其他藥物禁忌,未出現肝腎等等臟器損傷。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開放手術內固定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術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通過CT和MRI進行掃描確認,并在術中隨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并在氣管內插管。取俯臥位,并將軟墊置于患者胸、髖部位,通過X線檢查患者具體受損部位,通過消毒后進行手術。通過取常規脊柱后側正中切口進行手術,中心選擇受損脊柱部分,逐層切開,并將皮下組織分離,使脊柱傷處完全暴露,在脊柱傷處兩端植入椎弓根釘,并用連接棒安裝連接桿固定,將傷口沖洗后放置引流管,并將切口縫合,同時注意在術后注射抗生素避免感染[1]。
觀察組患者采用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治療。在明確受傷脊柱位置后標記并經皮椎弓根釘進行釘點,依據釘點行1.5 cm切口,并插入定位導針,同時將擴張管沿導針依次放入,將通道管固定好[2]。通過透視找準位置擰入椎弓根釘,并將骨折脊柱恢復原位,通過固定棒固定好,將傷口沖洗后縫合。同樣注射抗生素避免感染。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利用X線片測量并計算椎體前后緣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同時依據ASIA神經損傷等級標準評價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狀況。當患者神經功能不受限制,無疼痛癥狀,能夠完全恢復工作能力,代表療效較優;當患者功能受到輕度限制,偶爾有疼痛癥狀,但工作能力基本恢復,代表療效良好;當患者表為中度疼痛,功能中度受限,部分工作能力恢復代表療效中等;當患者表現為重度疼痛癥狀,且功能重度受限,無法恢復正常工作,代表療效較差[3]。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圍術期各項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在手術后均未出現感染、內固定失效的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及出血量遠遠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影像學參數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的椎體前緣相對高度、椎間隙高度,較之術前明顯上升,而后凸Cobb角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優良率比較
通過ASIA神經損傷等級標準評價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狀況,觀察組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脊柱骨折是目前常見的臨床病癥,一般通過手術內固定術也能取得有效地治療效果,能夠有效地矯正脊柱骨折,并保證脊柱的穩定性,但通過手術內固定術治療恢復時間也較慢,且創傷較大,手術繁雜,降低了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由于開放手術治療時需大面積的剝離多裂肌,且其手術時間較長,對其中組織造成長期的牽拉擠壓,降低了患者治療后的肌肉功能,并形成術后肌纖維水腫或瘢痕,引起神經根損傷或壞死[4]。通過對采用手術內固定術治療的患者隨訪分析,其大多在經手術治療后存在著腰背部僵硬無力、疼痛等遺留癥狀,引起了臨床工作者的重視,基于此類現象,臨床中微創技術逐漸發展起來。經皮腰椎椎弓根螺釘內固定的方法治療脊柱骨折患者主要是將椎弓根螺釘置于患者肌肉深層,在復位骨折脊柱后則將利用固定棒將其固定[5]。早期的經皮腰椎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也易導致患者出現局部疼痛或皮膚破損,但隨著現代臨床技術的發展,通過透視技術能夠有效確定受傷脊柱位置,并置入椎弓根釘,從而減小的患者手術切口,降低患者疼痛感[6]。而微創錐弓根釘治療手術時間雖然稍長于傳統開放手術,但隨著手術技術熟練程度的加強而時間逐漸縮短,且術后患者恢復較快。此外,采用微創錐弓根釘治療脊柱骨折手術過程中出血少,一般為50~100 ml,與傳統傳統開放手術相比,不需要輸血治療,避免了輸血造成交叉感染。
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治療改變了傳統的內固定方式,通過經皮微創的方式置入內固定,能夠與手術內固定術取得同樣的治療效果,且該手術方法切口較小,能夠大大縮短住院時間。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治療的方法是在透視下定位,能夠清晰的找到脊柱傷處,從而行微小切口,不會損傷到其他關節或脊神經,且不會造成大面積暴露,減少了感染或出血問題,而患者在術后的疼痛程度也較輕,具有較高的臨床效果[7]。需注意當采用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治療時進行一定的護理工作,通過研究分析,在采用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治療時需要保證手術者具有較高的技術,并能夠嫻熟進行手術,同時需要考慮患者對手術的適應證。進行手術時需注意盡量采用較小的切口進行手術,并保證植入椎弓根釘時準確無誤,而在進行手術后需幫助患者令其能盡早下床活動,尤其是對于骨質疏松、脊柱骨折比較嚴重的患者需注意通過支具加以保護,防止內固定脊柱出現松動或斷裂[8]。
綜上所述,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治療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較為理想,能有效的降低手術創口并發癥,減低手術、輸血風險,加快患者的恢復速度,并保證患者術后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汪群,隋福革,汪麗靜,等.經皮椎弓根釘棒置入結合椎體成形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17):2716-2721.
[2]李曉冬,王素偉,陰洪,等.經皮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胸腰段A3型骨折的臨床觀察[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6,34(4):444-449.
[3]賀新寧,歐曄靈,杜志勇,等.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J].實用骨科雜志,2014,20(6):484-487.
[4]黃瑛.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治療脊柱骨折患者的護理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10):127-128.
[5]張文志,尚希福,段麗群,等.微創經皮與傳統開放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骨與關節外科,2012,17(2):109-114.
[6]聶鋒鋒,張英華,黃壽國,等.經皮微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與開放手術治療胸腰椎骨折:Cobbs角與椎體前緣高度恢復的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44):7094-7099.
[7]李森.經皮微創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與開放手術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EB/OL].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6(10):65-67.
[8]蔡斌.經皮椎弓根螺釘置入準確性的CT評價及臨床療效[D].蘇州:蘇州大學,2014:36-52.
(收稿日期:201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