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持坤
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在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和湖南省教育廳的聯合資助下,到美國貝勒大學做訪問學者。現將一年來的工作生活情況簡述如下。
一、英語學習方面及其教學影響
我的英語挺差的,尤其聽力,雖然通過了教育部的英語統考。由于合作導師是華人,實驗室里中國學生占多數,因此平時幾乎不需要用英語,見了外國人也只是一聲“Hello”,就沒有下文了。前8個月都在辦公室里看文獻,做研究,很少跟別人交往,沒什么進步。但也就是到這時,自己突然覺得,別人說英語時很有節奏感,一個一個意群的表達出來。
后來在同事的帶領下,每周去一次教會的國際學習班,臨近回國又爭取到了兩個月的培訓機會。兩個大三本科生做我的老師,分別是來自Dallas州的Zeb和來自Minnesota州的Morgan。每周一次課50分鐘,二對一的形式。他們的教學方式偏重于能力而不是知識的多少,因此我需要的是反復練習而不是去背知識,一篇VOA錄音貫穿了整個兩個月的學習過程。
現在,我承擔了本科生的《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方式和以前相比,有很多改變。首先不局限于統一訂的那本教材,內容來源多樣化。二是偏重于能力訓練,我把數數字列為基本能力,讓學生課前數數,每堂課都數。三是選擇一些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GRE題目和他們物理本科生的考試原題讓學生做。四是教學口語里能不出現中文就不說中文,盡量減少學生對中文的依賴。通過這些改革,使學生的參與程度大大提高了。
二、教學方面及其影響
聽了4門本科生課程《大學物理》、《天文學》、《電動力學》和《量子力學》。《大學物理》30人上課,《電動力學》10人上課,《量子力學》16人上課,這三門都沒有用PPT,很傳統的講授課。教室里的兩面墻壁都設置很大的黑板,教師寫完一面墻壁,再接著寫另外一面墻壁。教師指定了參考書,但沒有統一的教科書。書很昂貴,大學物理那本是295美元,雖然可以租,但也要200美元。因此學生們一般沒有課本,就靠上課做筆記。不聽課的很少,大學物理那堂課只有1人在玩手機。他們必須認真聽課,因為他們象我們中學一樣搞月考,有時次數更多,一個學期考5次。另外,如果有2門不及格就得退學。學生們也有抄襲,不過不多。物理專業本科生入學有12人左右,到畢業的時候就只剩下6人左右,幾乎一半的人退學或轉學了。所以本科生要花六七年才能畢業也是常有的事。 《天文學》290人上課,這是選修課,大多是文科生,講授一些基本的天文知識。放送一些視頻,使用模擬行星運行的軟件。
本科生的實驗課由研究生上,研究生以此獲得每個月的生活費。另外,研究生還要定時坐到樓道的固定位置為本科生答疑解惑。樓道的角落都有桌椅,黑板,三五人就坐到一起就可開討論會。地面都鋪設有地毯,學生們可以隨便坐到地上就學習,或等待。
現在,擔任了《量子力學》的教學。對于這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采用PPT有它的局限性,所以現在就很少用PPT了。教學目的也改變了,我認為,不指望學生能學到多少知識,而在于,學了這門課后,學生會留下了一些什么樣的認識。因此,我著重讓學生認識到量子力學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訓練。
再有,我認識到,雙語化是未來的趨勢。五千年的文明中國,為什么沒有產生真正意義的科學?這是因為我們祖先發明的漢字,雖然長于形象思維(顧名可以思義),但它卻束縛人的抽象思維,即我們去學習一種知識時,總是企圖從文字上去讀懂或得出它的含義。而一旦文字上搞不懂,就心灰意冷,不想做數學上的演算。而現在的物理知識,又恰恰是從西方文獻翻譯過來的,很多概念從文字上是不容易掌握的。英語則不同,本身就是26個字母組合,望文生不了意,對于概念就只能在演算中去掌握。因此許多有識之士提倡我國要采用雙文字,即漢字和拼音化文字。漢語拼音采用折中方案,即用拼音來輔助識字。現在我國政府之所以大力推廣英語的教學,目的也在避免漢字的劣勢以及學習西方的先進文化。
還有,現在正在制定的2016版物理專業培養方案,引進了很多新思想。一是課程體系,認為它是客觀的,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因此不能隨意砍掉某些課程。教學方式方法則可以變化,因人因時而異,課時可多可少,內容可易可難。二是在師范生技能型課程設置方面,采用問題導向,因某項具體能力而設置課程,教材則可以自由選取。三是設置輔修專業課程,即“Minors”,促進學科間的交叉。
三、生活方面感受及其影響
吃的方面很糟糕,要么很生,要么就煮得很爛,甜食很多,甜得要命,所以不得不自己做早晚餐。辦公室、教學樓、宿舍里一年四季,一天24小時都是空調,窗戶是密封的。高中、大學的很多學生開車上學,一棟宿舍樓就要配一棟停車樓,一家商場就要配數倍面積的停車坪。辦公樓實驗樓管理嚴格,特定的地方只有經過授權的人才能進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授權。
教會生活在他們那里很重要,每個人每周至少要去教堂一次,呆的時間至少3小時。聆聽牧師的講經,布道。教會里面有很多義工,拿著夠基本生活的工資,他們生活很滿足,幸福。基督教的教義很多內容,跟我們中國的相似,倡導與人為善、服從、感恩,等等。但不同的是,東方文化是和為貴,和而不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而西方文化有排他性、侵略性,基督教就說整個世界都屬于耶穌,教徒們要全世界傳教。
美國也有很多窮人,無家可歸。有個流浪漢,50上下,問我要美元買漢堡吃,我給了他5美元。我親眼目睹我的導師,很多次在車上給錢給路邊的窮人門。美國的醫療保健很昂貴,治一次感冒等小病就得300美元(當地的買米買菜等生活費,每人每月150美元就夠),因此他們小病一般不去看醫生,窮人是生不起病的。
四、科研工作及其影響
王老師小組討論課,與我讀研究生時有點不同:讀文獻。開始時覺得好容易,但其實它可以提高英文閱讀能力。他們與國際科研人員聯系更廣泛,王老師自己就有多個國家的研究生。第一篇文章是做了一個以太黑洞的荷電解。這個是在暑假中完成的。貝勒的暑假從5月初到8月底,幾乎4個月,當然,暑假中部分學生有小的學期。這個工作差不多是我獨立完成的,且接收得很快。第二個工作是有關以太黑洞的霍金輻射。這個工作很漫長,經過多次討論,導師的多次指導,從完成到現在還沒結果。由于以太理論是一種破缺洛倫茲對稱性的引力理論,采用HJ方法碰到了棘手的問題,先是引入了分數階導數的辦法,后來又發現不需要。這些使我認識到,在國外,做好一個工作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