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安
【摘要】 目的:分析復發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總結治療經驗。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檢驗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檢驗的復發性尿路感染資料85份,回顧資料具體情況,采取尿液細菌檢驗、藥敏試驗,并選擇針對性抗生素。結果:85份尿檢試驗中,檢測出病原菌62株,占72.9%。62菌株中,革蘭陰性菌占64.5%,革蘭陽性菌占32.3%,真菌占3.2%。革蘭陰性菌中,多見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鮑曼不動桿菌、假單胞菌屬和陰溝腸桿菌。革蘭陽性菌中,多見金黃色葡萄球菌、屎腸球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革蘭陰性菌對頭孢類藥物耐藥性較高,對亞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高;革蘭陽性菌對四環素、紅霉素、青霉素、丙環沙星耐藥性高,對萬古霉素、呋喃妥因敏感性高。患者經針對性治療,71例治愈,占83.5%;12例有效,占14.1%;2例無效,占2.4%。結論:對復發性尿路感染患者采取尿液細菌檢驗同時,聯合藥敏試驗,能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減少抗生素濫用性。
【關鍵詞】 復發性尿路感染; 細菌檢驗; 治療經驗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3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4-0062-02
復發性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統常見疾病,該病遷延難愈,難以徹底治愈[1],嚴重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目前,臨床治療復發性尿路感染時,多采用抗生素抗菌治療。但復發性尿路感染病情反復發作,抗生素的大量長期使用,極易產生眾多的不良反應及不斷增強的耐藥性[2],影響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復發性尿路感染抗生素治療期間,需針對患者尿液細菌檢驗及藥敏試驗,提高患者抗生素治療合理性,使患者得到準確科學治療。本文就分析筆者所在醫院檢驗科對復發性尿路感染細菌檢驗情況,并總結抗生素治療經驗,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檢驗科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取并檢驗復發性尿路感染案例85份,資料所對應患者均為復發性尿路感染;排除合并心、肝、腎等器質性疾病患者、哺乳期與妊娠期女性、全身感染者及凝血機制功能障礙者等案例資料;治療前未接受其他藥物治療;其中男43例,女42例;年齡35~75歲,平均(49.6±11.8)歲。
1.2 檢驗方法
85份尿液標本均為患者3 d中段晨尿,于檢驗科行真菌和尿支原體培養,以VITEK-32型微生物鑒定藥敏分析儀檢測尿液標本。
1.3 治療方法
檢驗科根據85份尿液標本中尿檢情況,并行藥敏試驗,為主治醫師提供參考依據。主治醫師根據尿檢及藥敏試驗對患者分四個階段針對性治療。第一階段為治療期患者,給予患者正規抗生素治療,至尿常規恢復正常后,維持4周;第二階段鞏固期患者,逐漸減少藥物劑量,比如3次/d改為2次/d,若尿常規正常時間維持4周,中間反復發作應轉為治療期治療;第三階段維持期患者,抗生素劑量減少為1次/d,維持治療3個月,待尿常規恢復正常后停藥;第四階段觀察期患者,抗生素停用6個月后觀察尿常規變化,若反復發作轉為維持期治療。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抗生素調整用藥:根據尿液白細胞變化,白細胞下降或陰性表示藥物敏感性高;白細胞保持原狀,藥物基本有效;白細胞計數增加或轉陽性:藥物無效,不具敏感性[3]。
治療效果,治愈:尿路癥狀消失,尿細菌培養為陰性,尿常規維持半年以上的正常性;有效:尿路癥狀消失,尿常規基本恢復正常,尿白細胞偶爾異常;無效:患者四個階段期間,尿路感染反復發作或尿白細胞超過10/HP[4]。
1.5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在對所有數據進行處理研究時,嚴格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尿細菌檢驗結果
85份尿檢試驗中,檢測出病原菌62株,占72.9%。62菌株中,革蘭陰性菌40株,占64.5%;革蘭陽性菌20株,占32.3%。革蘭陰性菌中,大腸埃希菌18株,肺炎克雷伯菌10株,鮑曼不動桿菌7株,假單胞菌屬3株和陰溝腸桿菌2株。革蘭陽性菌中,金黃色葡萄球,11株,屎腸球菌5株,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4株。真菌2株,占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病原菌耐藥性
革蘭陰性菌對頭孢類藥物耐藥性較高,對亞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高;革蘭陽性菌對四環素、紅霉素、青霉素、丙環沙星耐藥性高,對萬古霉素、呋喃妥因敏感性高,詳細數據見表1、表2。
2.3 轉歸
85例患者臨床治療后,71例治愈,占83.5%;12例有效,占14.1%;2例無效,占2.4%。
3 討論
復發性尿路感染反復發作,病情遷延難愈,嚴重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抗生素是治療復發性尿路感染的常用手段,但長期反復抗生素使用,會增加患者用藥不良反應及耐藥性,嚴重影響了患者用藥效果。另外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細菌耐藥性不斷增強,尤其是復發性尿路感染患者尿檢培養中細菌陽性率低,但也缺乏長期治療藥物[5]。
檢驗科是醫院重要科室部門,檢測病原菌,為臨床提供必要參考依據。本次檢驗結果中,革蘭陰性菌占64.5%,革蘭陽性菌占32.3%,真菌占3.2%。革蘭陰性菌中,多見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鮑曼不動桿菌、假單胞菌屬和陰溝腸桿菌。革蘭陽性菌中,多見金黃色葡萄球菌、屎腸球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說明革蘭陰性菌是導致復發性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大腸桿菌占主要地位。為此長期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會增加患者用藥不良反應。而在細菌培養中,應立即聯合藥敏試驗,選擇針對性敏感性高藥物[6],進而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臨床治療復發性尿路感染時,需避免首選采用頭孢類抗生素、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等,阿米卡星耐藥性低,對細菌敏感性高,但阿米卡星腎毒性強,會增加患者用藥副作用[7-8],影響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亞胺培南敏感性高,但對藥物成本高,臨床應用中會出現菌群失調等現象[9-10],臨床應謹慎使用。為此,針對疾病實際情況,可采用復方制劑,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該藥物不良反應少,價格成本低,患者多能接受。對革蘭陽性菌,萬古霉素、呋喃妥因敏感性高,而呋喃妥因價格成本低,能作為首選藥物。本次研究中,85例患者臨床治療后,治愈占83.5%,有效占14.1%,無效占2.4%。總之,復發性尿路感染患者多為革蘭陰性菌,臨床對復發性尿路感染患者采取尿液細菌檢驗同時,聯合藥敏試驗,能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減少抗生素濫用性,使患者得到正規治療。
參考文獻
[1]簡桂花,賈平,汪年松,等.復發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和藥敏情況及治療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3,14(2):127-130.
[2]鄭波,呂媛.衛生部全國細菌耐藥檢測網2010年男性尿標本細菌耐藥監測[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1,27(12):905-912.
[3]簡桂花,蔣金根,李軍輝,等.規則抗菌療法治療復發性尿路感染療效觀察[J].中華腎臟病雜志,2011,27(2):128-129.
[4]左艷,辜杰,曾凡英.復發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和藥敏情況及治療分析[J].環球中醫藥,2013,6(S2):44-45.
[5]陳璐璐.復發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和藥敏情況相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36):53-54.
[6]杜東坡.復發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和藥敏情況及治療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32):6565-6566.
[7]陳蘭,翟金海.陳福來教授辨治復發性尿路感染經驗[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0(5):162-163.
[8]沈祥立.經方分期論治復發性尿路感染驗案舉隅[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4(6):124-125.
[9]周炯,陳政,馬小軍.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引起復發性尿路感染一例[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2,24(3):208-209.
[10]李北.復發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和藥敏情況的探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5,24(6):189-190.
(收稿日期:20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