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紅
中職學生入學門檻低、基礎差,在很多城市即使單招班也是如此,且多數學生都差在數學這門課上,學生不愿意學數學,上數學課時睡覺、玩手機,令很多數學老師頭疼不已。作為一名中職的數學老師,每天都要面對這群令人頭疼的學生,如果只是一味的埋怨,顯然是不行的,如果我們不能改變學生,那么我們只能改變自己,怎樣把嚴肅的課堂變得活躍,把深奧的數學道理變得淺顯易懂,讓這群不喜歡學習數學的孩子能接納自己,相信一定是許多數學老師琢磨了千遍萬遍的,下面就讓我把自己的一點教學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
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差,但是他們的動手能力并不低,甚至還很強,不是有很多學生能拿到市級、省級,甚至國家級的技能大賽大獎嗎?機電專業的學生能自己加工出精致的零件,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能做出精美的動漫圖畫……這正說明他們都是聰明的孩子,他們能學好,只不過我們要嘗試著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讓他們動起來,這就是操作性學習。
操作性學習是指運用工具的操作活動和控制具體身體器官的活動,是動作而非文字符號的學習。在數學學習中主要是指運用學習工具、教具和身體器官幫助對抽象知識的理解。
1.充分利用現代科技
目前,大部分學校都擁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數學老師只要稍加利用,就能讓你的課堂充滿新鮮感,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自然被你調動起來了。如:
(1)幾何畫板
幾何畫板是一個通用的數學、物理教學環境,提供豐富而方便的創造功能使用戶可以隨心所欲地編寫出自己需要的教學課件,是最出色的教學軟件之一。它主要以點、線、圓為基本元素,通過對這些基本元素的變換、構造、測算、計算、動畫、跟蹤軌跡等,構造出其它較為復雜的圖形,是數學、物理教學中強有力的工具。講解函數時,我們可以用它畫函數的圖像,感知函數的單調性、奇偶性;講橢圓時,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兩個焦點之間的距離,觀察橢圓的變化,幫助學生理解離心率的概念。
(2)EXCEL
Excel是功能強大的電子表格處理軟件,它與文本處理軟件的差別在于它能夠運算復雜的公式,并且有條理的顯示結果。電子表格的特殊性在于其中的單元格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當一個單元格內的數據發生變動時,就有可能直接影響到其它單元格內的數據,也就是說,電子表格是一個動態表格。Excel集表格處理、數據管理和統計圖繪制三項功能于一體。除了能完成表格的輸入、統計和分析外,還可以生成精美的報告和統計圖。江蘇中職教材第三冊第16章數組表格的制作,如果只是干巴巴地講,學生不打瞌睡才怪,我們不如將學生帶到機房,讓他們自己制作表格,再生成餅圖、折線圖,對著電腦上精美的圖像,再去講解圖像的畫法,學生就容易接納了。
(3)多媒體教學一體機
多媒體教學一體機以其圖文并茂、簡單易用等優點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們只需用手指輕輕地觸碰大屏幕顯示器的圖符或文字,或直接進行手寫就能使教學內容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從而增強了教學互動性,使教學更簡潔、高效。它集計算機、投影機、幕布、交互式電子白板為一體。我們用它可以更方便地進行圖像的平移、著色。比如:講授二元線性規劃的圖解法時,我們可以用它畫圖、對陰影部分著色、平移直線找出最優解。
2.利用方便快捷的計算工具計算器
計算器是最早的計算工具,除顯示計算結果外,還常有溢出指示、錯誤指示等。除了進行加、減、乘、除等簡單的四則運算,科學型計算器還可進行乘方、開方、指數、對數、三角函數、統計等方面的運算,又稱函數計算器。目前,江蘇中職教材中凡涉及到運算的地方都有配套的計算器的使用方法。如:冪的運算、對數的運算、三角函數的運算等。而有的老師圖省事,講到這個地方都直接跳過,其實在實際生活中,如果遇到計算的問題,按按計算器又方便又準確,況且實際生活中的數據大多非特殊值,不用計算器根本沒辦法得出結果。
3.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品
看動畫、看圖片,學生也有煩的時候,遠不及來點實物更能讓人提起興趣,其實只要我們肯動腦筋,生活中處處有我們想要的教具。比如:學習集合時,我們可以隨手拿起學生桌上的鉛筆盒,讓他說出鉛筆盒中物品所構成的集合;學習數列時,我就隨手從辦公室抓了10張牌(最好去掉花牌),顛倒順序后讓學生按序寫出牌上的數字,告訴學生這就是一個數列,再次顛倒后,再寫出一個數列(這些工作都可以交給學生完成,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可以寫3-4個數列,然后讓學生自己總結數列的定義——按順序排成的一列數稱為數列;講立體幾何時,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限,教師就更應該善于利用教室內一切可利用的物體,比如:文具盒中的筆可以看做直線,書本可以看做平面,當講線線、線面、面面的位置關系時,可以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加深理解。
4.讓學生動起來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切忌“滿堂灌”,參與的學生一定是越多越好,所以我總是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其中。比如:講概率的時候,我從家里帶了圍棋子,學生每兩人為一組,每組發3黑2白5個棋子,每次從中(放在鉛筆盒中不要看)取出一枚,取完后放回,至少取20次,多者不限,記錄取出白棋子的次數。兩個學生一個摸,一個記,很快完成了大量的試驗,我們姑且把它當成是一個人做的。計算取出白棋子的總次數和總的實驗次數,二者相除,就得出這一試驗的頻率。重復剛才的試驗2-3次,找出頻率的穩定值。這時候再去講概率的定義,學生就容易集中注意力。而且通過實驗,可以讓學生深切體會到隨機現象的不確定性,以及大量重復試驗所呈現的規律性,同時也增加了數據的可信度。用這種方式得出的概率定義,學生應該能記憶很長時間。
5.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數學是為生活服務的,一旦讓學生感覺學了數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生活中一點用處也沒有,無疑更是雪上加霜,那么你的數學課將必定會成為頭疼課。現在中職教材的編者也早已看到了這一點,幾乎每一個章節都有聯系生活的操作題。比如:利用數列知識解決購房還貸問題,利用正余弦定理測量位于河對岸的兩點之間的距離等。但是往往由于計算量偏大,教師講課時遠沒有解決純數學題來得容易,會被蜻蜓點水般一帶而過或直接跳過忽略掉。我卻覺得這一塊馬虎不得,我們甚至應該再夸張些。比如:學完余弦定理后,不妨上一節操作課。在地面放一障礙物,在此障礙物的兩邊各取一點,讓學生利用手中的直尺、量角器、計算器,想辦法得出這兩點之間的距離。這節課可在操場上進行,若在教室上須將桌子拉開留出中間空地。還可多放幾個障礙物,分小組進行,看哪一組最快得出結論。
總之,作為一名中職的數學教師,我們無力改變生源質量,又想讓學生愛上數學課,那么我們不妨試一下操作性學習,方法總比困難多,只要肯動腦筋,不怕麻煩,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就一定能讓自己的課堂變成學生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