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亞威
【摘要】在改革開放的好政策下,中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已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匯率的變動不僅是國家宏觀的政策變動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問題。在當前全世界經濟整體低迷的情況下,人民幣持續升值已經成為了一個趨勢。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面臨嚴峻的升值壓力,人民幣升值必然對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通過對人民幣升值的過程、起因等進行分析,闡述了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對外貿易的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并針對具體問題提出對策。
【關鍵詞】人民幣 升值 對外貿易 對策
一、人民幣升值的背景和原因
(一)升值背景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匯率對資源在全世界的配置起著重要作用,是一個國家進行國際活動時最重要的綜合價格指標。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角度出發,人民幣升值對中國進出口影響的研究都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人民幣匯率自1994年以來已近10年沒有進行調整,而這10年中國經濟和國力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權威的國際機構和貿易伙伴一直就認為人民幣存在不同程度的價值低估。同時,按照國際經濟學的理論,外匯節余過多本身就表明外幣定價過高,本幣定價過低,本幣有升值壓力。
為了確保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快速的發展,緩解中國對外經濟摩擦日益加劇的局面,營造和諧的國際政治環境,中國進行了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人民幣升值的步伐逐步加快。
(二)具體原因
從經濟的普遍規律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經濟的持續增長一般而言會引起該國貨幣升值。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保持了長期且穩定的增長。自匯率改革以后,我國經濟保持著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近年來,受數次金融危機的影響,特別是在美國的次貸危機之后,世界幾大經濟體都不免陷于衰退的境地,但我國經濟仍然能夠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經濟的高速增長促使國內投資和國際凈投資的增加,進而造成對人民幣需求的增加,推動人民幣的升值。
近年來,我國國際貿易持續順差,據統計,2010年我國貿易進出口總值29727.6億美元,其中,外貿順差1831億美元。同時,我國外匯儲備逐年增長,2010年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8473億美元,同比增長18.7%,如果外匯供大于求,則人民幣的國外需求增加。人民幣在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逐年增加的雙重壓力下,勢必升值。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與世界各國經濟交往日益頻繁,特別是中國這些年經濟增長速度很快,對外貿易不斷上升,市場份額也逐漸增加,這勢必會加深與貿易合作國的貿易摩擦,使得一些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橫行,而我國成為最大受害國,受到反傾銷的商品范圍增多。根據商務部統計,2009年共有27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發起“兩反兩保”調查86起,同比增長37%,涉案金額20.5億美元。僅2010年第一季度就共有10個國家對我國發起19起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調查,直接涉及出口金額l2億美元。西方國家對人民幣升值施加壓力,以保護本國產業發展,限制中國廉價產品競價傾銷國外市場,減少貿易摩擦。西方國家為保護本國產業發展,也要求人民幣升值,從而抑制中國廉價產品競價傾銷國外市場,減少貿易摩擦。
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貿易的影響
(一)正面影響
人民幣升值后國外的能源、原料與生產資料等商品價格相對低廉,這就降低了我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以及很多重要戰略物資的成本,增強了購買力。進口商品的價格因人民幣升值而發生下降,從而減少我國進口商品的成本,并改善與之相關行業的利潤情況,進而有利于我國引入經濟建設所需的各種物資,對于采礦、煉油、航運設備等我國進口依存度較高的行業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從宏觀角度來講,人民幣升值將意味著同等數量的商品出口可以換回更多的進口商品。雖然,我國每年的貿易順差很大,但由于出口商品價格不斷下降而導致貿易條件持續惡化,需要出口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才能換回少量的國外高科技產品或稀缺資源。而在本幣升值后,出口產品的價格相對提高,可以用較少的出口產品換回本國所需要的產品。出口利潤不斷增加,從而改善我國目前的貿易條件。
(二)負面影響
由于中國經濟發展對出口的依賴性較強,人民幣升值會導致人工費用等生產成本增長故對出口貿易依存度大的行業的短期沖擊將難以避免,尤其將嚴重影響那些以低價格取勝、科技含量較低的產品出口。在失去價格優勢之后我國主要出口的產品將被很大程度上阻礙。
人民幣升值會使得外資企業在國內的原始投資成本上升,使即將到中國投資的外國企業家徘徊不前。而且,中國許多周邊國家都提供了非常優惠的投資條件,所以新增投資資金會轉向其他國家投資,這將會增加我國引進、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難度,削弱外商投資企業在華投資、擴大再生產的規模,且減緩產業本地化的進程,進而對我國產業持續升級與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三、應對策略
(1)調整企業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大力開發高新技術產品,從粗放型經濟向集約型經濟轉變,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效率,提高產品附加價值。通過進出口兩方面的努力,緩解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貿易、就業的消極影響,減弱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貿易的沖擊。
(2)完善人民幣匯率機制,合理配置外匯資源。擴大內需,加快供給側改革。加快完善稅率補貼等政策扶持,除了調整微觀的貿易結構之外,宏觀方面的調控也是必須配套跟上的。
參考文獻:
[1]張輝.匯率制度與國際貿易政策互動研究[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
[2]趙大平.人民幣匯率傳遞對中國貿易收支的影響[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謝非,劉星.國際貿易匯率風險度量與規避研究[M].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