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皓天
【摘要】金融經濟學主要就是對金融資源進行有效研究、有效配置的一門學科。對于金融資源的形態(tài)來說有很多種,并且這些形態(tài)所帶來的風險和收益也是各有不同,可是對于它們來說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人們在擁有它們時,不再像經濟學原理中提到的那樣從使用這些“商品”的角度來獲得滿足感,主要是通過借助這些能夠為社會發(fā)展以及為未來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與財富,本文就通過對金融經濟學理論和研究方法進行探究與分析,從而為提升我國經濟水平提供有利條件。
【關鍵詞】金融經濟學理論 研究方法 研究論述
對于金融經濟學來說是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對于金融經濟學的構建,是會影響社會主義經濟生活的重要部分,是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關系的。在金融經濟學當中,其依據的主要原理包括偏好原理、優(yōu)化原理、無套利原理以及市場均衡原理等,而對于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建立完美的市場假設基礎上才能完成的。
一、金融經濟學的主要理論分析
金融經濟學是應用經濟學中所包含的主要內容,其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在不確定的條件下進行的,包括在市場主體決策行為下的金融市場運行狀況、金融資產定價問題等。金融經濟學在經濟學當中的含義包括以下幾點:首先,其最初的含義主要就是說政府通過稅收、發(fā)行國債籌集資金等對其進行管理使用的主要行為。其次,包括貨幣信用、銀行等形式的理論以及實踐等。最后,進行股票、債券和票據等內容的出售等其他形式,通過這樣的形式來為企業(yè)新建和重組籌集一定的資金。而對于這里所講的金融經濟學,主要就是第二種含義上的理論形式。其主要的定義就是研究如何能夠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有效的使金融資源進行跨時期配置,的理論和學科。在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之前,并沒有完善的金融經濟學內容,其理論界只是停留在描述和統(tǒng)計的形式對股票現金流和股價運動的規(guī)律進行評估等形式。直到上個世紀五十好七十年代左右,各種各樣的理論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并且在極短的期限內制定了金融經濟學的框架和基礎內容等。直到1968年到1973年五年的時間內,通過三位金融學家的不懈努力,完成了金融經濟學理論的制定。其主要的內容包括四種理論體系,包括資本結構理論,這是確定公司財務的主要理論之一;證券組合理論的提出為CAPM的提出奠定了非常有利的基礎;對于CAPM理論來說,主要是從理論上對金融進行分析最主要的理論內容;期權定價理論,提出了金融工具的主要定價公式。
二、對于金融經濟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分析
對于金融經濟學的研究方面,人們逐漸發(fā)現,其中不是不會存在問題或不足,是欠缺有效解決問題的工具和策略,這也就使得金融經濟學在進行研究時,數學工具的運用,顯得尤為突出,這也使得金融經濟學的研究也在促進向抽象化轉變。通過經歷一個相對簡單的微積分到概率論,再到拓撲理論的整個形式,在微觀金融領域當中會運用到最新的微分拓撲理論來完成。所以對于工具的興衰會與能否有效的在探索目標中有效適應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并且在現代的科學當中,數學的運用已經不是說不可能的了,并且也被廣泛的運用在金融經濟學研究當中,雖然有些還是無法接受這一形式,但是在實際當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可以從以下幾點內容當中明顯的看出這一點。首先,就是因為出現社會科學的許多分支定量現象;其次,在社會科學的理論當中,雖說是通過運用文字的形式進行表達,可是通過借助數學形式對其進行分析與比較,能夠為其提供非常有利的幫助;再次,對于那些主題相對比較模糊、難以得到確切信息的概念來說,數學形式能夠有效的為其提供合理的領會手段等形式;最后,對于社會科學所關注的并不單一的是描述發(fā)生了什么,還包括其中所隱藏的有效或是無效的決策等,對于這些決策來說,能夠通過借助數學形式進行表達與研究,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夠讓人們所作出的決策是通過知識和相應的科學內容來完成的,而并非是通過推測來完成的,是提前的決策能夠更加科學性和完善性,為下一步工作能夠奠定堅實基礎。
也能夠有效的分析出金融經濟學在進行定價以及資產管理研究時,主要就是通過將所觀察到的和思想組織成為概念體系進行統(tǒng)一,之后通過邏輯模型進行分析,最后在制定和堅實相對完善的理論。而對于數學家來說,數學的主要對象通過抽象概念,而邏輯主要就是最后判斷正確與否的關鍵標準所在。而如果將數學運用在經濟學當中,那么就必須要明確和考慮到其在實際當中的檢驗問題等。換句話說,主要就是使現實世界作為一個邏輯范疇,理論這是一個邏輯范疇,對于兩者來說如果其中無論從內涵或是從外延來說都保持相,那么這兩個概念就是等價的,這樣就不能對兩者之間進行邏輯推理和判斷,而對于這樣的形式,該科學研究就將會失去其本質上的意義。只能通過將理論內涵進行縮小處理,才能獲得相當比較寬泛的外延,這樣才能有效的保障現實世界邏輯推理和預測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金融經濟學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科學主要就是通過實踐需要而不斷產生和形成的,通過實踐需求的不斷發(fā)展而隨著不斷的進步,而對于金融經濟學來說,是人類對金融領域相當比較“理性”化的認識,更多人們進行金融現實理性思考的基礎部分。但由于金融現實存在著復雜性的特點,對于這樣的理論框架的運用時間還相對比較晚,對于這一點的框架揭示的金融本質也會受不同因素而限制。因此人們必須要不斷的進行研究,并制定合理的手段對金融經濟學進行有效認識和研究。
對于金融學行為角度進行分析,金融學的發(fā)展給經濟學帶來很大的挑戰(zhàn),并且一直堅持理論基礎就是理性人假設。可是對于金融經濟學的基礎理論來說,其思維方法的邏輯創(chuàng)新方面等,并沒有相對合理完善的理論形成,并且對市場的解釋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問題。所以在研究方法上,必須要進行改進和創(chuàng)新,從而更好的滿足金融學的發(fā)展需求。
四、結束語
針對當前對金融經濟學理論和研究方法進行分析,金融經濟學是應用經濟學當中最重要的內容,是會影響我國社會經濟良好發(fā)展的重要內容,所以應該合理對金融經濟學進行有效研究與分析,并掌握其研究方法,從而更好的發(fā)揮其重要作用,促進社會經濟長遠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曄.金融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及研究方法[J].河南科技,2010.
[2]潘建國,王惠. 經典金融經濟學理論體系若干矛盾與重構思考[J].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0.
[3]姚彥文.金融經濟學理論難點與假說[J].經濟問題探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