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志勇++何文婷++洪鑫斕++黃華繼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城市的交通系統亟需完善,而發展公共自行車租賃與完善城市交通系統是相輔相成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有效緩解了城市交通擁堵的現狀,同時也給市民們的出行帶來了便利,它對于城市的發展是一種助力。此外,出行者使用公共自行車而非駕駛機動車也是建設綠色城市的動力之一。本文首先介紹了公共自行車的總體發展狀況,其次是關于其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及優化建議,最后探究公共自行車的發展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公共自行車 共享單車 低碳經濟 可持續發展
一、公共自行車的發展狀況
(一)國外公共自行車的發展狀況
“公共自行車”這一理念,起源于歐洲,其目的是為了減少城市環境污染,為人們提供一種健康、綠色的出行方式。最初,由于追蹤技術的限制,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發展緩慢,后來,隨著科技的發展,追蹤公共自行車的技術得到了較大的改善,才使得公共自行車共享計劃能夠在歐洲到后來的全世界的蔓延。
縱觀歷史,公共自行車的發展經歷了三代。1965年,第一代自行車共享計劃始于荷蘭,但由于缺乏對使用者的信息進行采集和追蹤,自行車的丟失和損壞現象嚴重,最終導致計劃失敗。1991年,第二代自行車共享計劃開始在丹麥實施,這類系統為公共自行車劃定了特定的存取地點,憑借硬幣取還車,且使用者是匿名的,然而自行車的丟失現象仍然存在。1996年,第三代自行車共享計劃萌芽于英國樸茨茅斯大學,隨著計算機、無線電和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實現了智能化管理和運營。
(二)國內公共自行車的發展狀況
我國公共自行車起步較晚,杭州是最早開展公共自行車試點的省會城市之一。2008年3月,杭州市提出向法國巴黎學習,采取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的模式,在國內率先構建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目前已有8.58萬輛,是迄今為止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自行車共享計劃。推行公共自行車的初衷是用于緩解市民上下班高峰期出行難題以及解決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問題,而現已漸漸成為市民生活中最便捷的交通工具。
二、合肥公共自行車的發展現狀分析
(一)公共自行車的發展狀況
合肥作為中部發展相對落后的城市,近年來,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以及全城的軌道交通建設,使得道路擁堵狀況日益嚴重,給市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甚至在局部地區的某些時段出現了步行比坐車快的現狀。2014年3月初,合肥首批試點的4個公共自行車租賃站點亮相,全部位于政務區,然而,首次亮相后僅過了20多天,政務區公共自行車項目就被“叫停”。
共享單車作為公共自行車新的發展模式,2016年底開始在全國火爆起來。今年1月4日,隨著ofo“小黃車”的正式進入,共享單車來到合肥。市民在軌道交通1號線大東門站、包公園站以及主城區多個地區都能騎見到“小黃車”的身影。目前,ofo在合肥投放單車超3萬輛,今年計劃投放6萬輛。在ofo布局之后,騎唄“小綠車”也于1月19日進入合肥,目前投放量已超過5000輛,到2月底已增至1萬輛。根據摩拜單車的年度10萬輛計劃,年底合肥共享單車數量將達近20萬輛。
(二)公共自行車發展中的問題及優化建議
(1)公共自行車停放問題:目前合肥共享單車發展迅速,而“有樁”的公共自行車發展相對落后,與“有樁”的公共自行車相比,這種隨時取用和停車的“無樁”理念給市民帶來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導致“小紅車”和“小黃車”的“亂占道”現象更加普遍,城市空間的管理因而變得更加困難。針對停放問題,政府應和企業應加強合作,在市區車流量大、行人密集的區域,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資源,設立一些停車架,讓人們能夠有序地將單車擺放在停車架中,這會有效地緩解交通混亂的情況。
(2)城市人口素質有待提高: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的建立是以市民素質有所提高為基礎的。以合肥市為例,由于少部分市民的素質不高,導致共享單車遭到人為惡意損壞,甚至將單車刷漆占為己有,這些情況時有發生。這就需要政府和企業通過媒體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市民的道德水平。歷史以及實踐證明,單靠市民的自覺性是行不通的,我們需要將單車的監管納入法律體系,通過法律的權威性來制約市民。
(3)科學布局城市公共自行車:然而對于共享單車來說,單車沒有固定的停放位置,市民們隨騎隨停,相較于“有樁”的自行車來說,科學的布局就顯得更加困難了。對于這個問題的解決,其中的一個方法就是擴大單車的投放數量,當然這也是單車企業目前正在進行的工作。其次,可以通過獎勵消費者免費騎行單車的次數或免費騎行時間,引導他們將單車騎行到需求量較大的區域內,這樣可以有效的解決潮汐需求問題。
三、公共自行車的發展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一)有利于低碳經濟的發展
綠色發展、低碳經濟是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模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購置小汽車,環境污染也越來越嚴重。以合肥為例,合肥市作為全國花園城市,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幸福城市。由此可見,一個城市的生態環境狀況在這個城市的未來定位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公共自行車作為公共交通運輸的一部分,是位于第三產業的范圍內,它通過提供服務的方式來滿足人們在出行方面的需求,并直接參與了社會經濟的生產過程,從而創造了價值,促進了低碳經濟的增長。
(二)促進了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
公共自行車的發展需要同其他產業的發展相結合,才能夠共同完成產品及相關服務的供給活動。首先,對公共自行車的大量需求促進了制造產業的發展;其次,公共自行車需要先進的定位追蹤系統,這促進了科研行業的發展;公共自行車需要大量后勤人員的監管及維修,一方面解決了社會就業崗位問題,另一方面也帶動了服務業的發展;公共自行車還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人們的出行更加方便,出行成本更低,便會有更多的人去旅游,從而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
(三)促進了交通系統的發展
公共自行車解決了“公交最后一公里”問題,相對其它交通工具更加方便,可達性更高,不僅省去了從居住地到地鐵站、公交站的步行時間、候車時間和車站至目的地的步行時間,還分流了一部分機動車人流,使得公共交通更加完善,這也符合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
(四)有助于全民健康運動
隨著經濟的發展,市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擁有時間并愿意去運動的人寥寥無幾,而公共自行車的出現不僅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也給人們提供了一種運動方式。騎單車是一種有氧運動,有助于改善心臟功能問題,緩解壓力,還可以預防高血壓,同時也是一種減肥的綠色方式,比藥物減肥更可靠,更安全。
(五)公共自行車對城市發展的負面作用
公共自行車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對城市的發展有利也有弊。公共自行車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也阻礙了其發展。第一,公共自行車占用了大量土地等經濟資源,必然減少其他經濟活動對資源的占用;第二,由于公共自行車的基礎設施和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是很完善,對經濟的促進作用還不是很明顯;第三,“有樁”的公共自行車和共享單車的出現,也使得傳統的自行車行業漸漸退出市場,那些經營自行車的商人都面臨著下崗失業的風險;第四,共享單車的安全問題也值得關注,共享單車事故近來屢見不鮮,使用者不愛護單車和工作人員沒能及時認真檢查車輛的安全性能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綜上四點,我們在看好公共自行車發展前景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并且積極尋求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伍卓.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現狀與優化——以株洲市為例[J].求索,2015,(12).
[2]馬帥.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模式分析及改進提案[J].科技信息,2011,(24).
[3]楊杰.城市公共自行車的發展對城市建設作用研究[D].山西:太原理工大學,2015.
[4]牛國宏,馬榮國,宋海民.淺談自行車對城市交通的影響及發展對策[J].交通標準化,2005,(12).
[5]侯娜王真.淺談公共交通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J].東方企業文化,2013,(23).
[6]楊伶俐.杭州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優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