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健
【摘要】經濟責任審計是對領導干部任職期間所履行經濟責任情況進行評估的重要依據,具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而本文所研究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則是確保審計結果可靠性的一個重要措施,對評價進行細化與不斷完善是權力制約監督機制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所提出的要求。為開展細化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研究,首先對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對其所存在的不足之處予以提出,并結合此提出細化與完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可行性路徑。旨在為提升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全面性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細化 經濟責任審計 評價
在整個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審計評價是其中一個重點環節,也是開展實際工作的難點之一,其評價質量如何受到較高的關注。近幾年,政府相關部門針對經濟責任審計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定與規范意見,對審計評價也給出了較多的指導性意見,但是具體性不足,對各項評價工作的指導還不夠明確。就審計工作的實踐情況來看,不同領域對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所采取的辦法與評級體系標準均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導致所評價的結果也多存在不一致性。為此,必須要對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進行進一步的細化與明確,提升審計評價工作的全面性以及可靠性。
一、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價值
經濟責任審計可以理解為一種監督行為,是對各領導干部進行經濟責任監督與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能夠客觀反映其認知期間的經濟責任履行情況,對加強我黨的廉政建設以及保障國有資源保值與增值具有重要意義[1]。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開展期間,基礎工作是審計機關對審計對象單位進行全面審查,審計人員結合審查結果做出審計報告。審計工作開展的最終目的是依據審計人員提出的報告對審計對象進行審計評價,評估審計對象的履職情況。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所獨處的結論是紀檢監察等部門考核審計對象綜合能力與廉政情況的重要依據,也就是說其評價結果對監督黨政人員的工作能力以及廉政情況具有重要價值。
二、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現狀
當前,國內現行關于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重要指導性文獻為《黨政主要領導干部與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此項規定中,充分明確了經濟責任審計的各項內容,同時也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進行了行為規范。另外,在此規定中還對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給出了具體要求。經由上述文件與其他相關文獻的推行,對審計評價工作的開展給出的一個明確的方向與行為規范,但是其指向較為寬泛,缺乏具體性,導致當前審計評價工作的開展還存在著以下兩個方面的不足之處。
(一)評價結果較為片面
就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評價而言,具體的評價措施分為真實、基本真實、不真實三個等級。根據審計經驗,多數被審計對象的財務收支審計都存在一定的規范性不足問題,而這種不規范的程度基本一致。
就實際工作開展所遇到的問題為例分析,經過審計,發現某單位存在著固定資產并未及時入賬問題,經由深入調查發現出現此問題的原因為此項工程雖然已經符合預定的可使用狀態標準,但是卻并沒有進行工程結算,在此情況下,此單位的會計人員認為當前不能夠對此項工程進行精準估算,若直接進行估算入賬,則可能與實際情況出現較大出入,因此將此項工程的結算暫時放置。經由此情況的分析能夠發現,此單位的真實性評價均會被認定為基本真實,改企業屬于非主觀因素下的暫時不估算入賬,在此種情況下對此企業評價為基本真實存在著一定的片面性。
(二)橫向評價公允性不足
經由審計工作的實踐情況能夠發現,審計工作人員往往會將更多的關注方在問題金額的絕對值方面,對問題金額的相對值卻鮮少關注。以實際案例來分析,在對兩個單位的領導進行審計中發現其存在問題金額情況,其中X企業中存在著違規資金為3萬元,Y企業中存在違規資金為30萬元。在此情況下,審計工作人員在對兩位領導執行經濟法律法規以及國家與自治區經濟政策情況進行評價時,會評價X企業領導為執行較好,評價Y企業領導為執行較差。就此案例進行分析能夠發現,審計工作人員在進行評價過程中缺乏對不同企業之間差異性的關注,單純的就問題金額絕對值進行評價,有失公允。
三、細化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路徑
(一)分析過失原因作出相應評價
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開展中,審計工作人員需要積極的借鑒稅務機關的定則思路,對被審計領導負有直接責任且存在主觀過失的事項進行判斷,針對稅務問題的審計評價可分為主觀過失、非主觀過失、無法明確三個等級。審計工作人員在發現被審計單位存在違規問題后,不能夠直接憑主觀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做出判斷,而是應該對此問題的出現原因進行深入調查,結合實際情況做出可靠評價。
(二)采用相對值弱化環境差異性
審計工作人員在發現被審計企業存在問題金額時,需要適當的引入實際比例,來輔助做出判斷,不能夠僅僅憑借問題金額的絕對值做出判斷。審計工作人員除需要對審計出問題金額單位所存在的實際問題金額進行報告之外,還需要將經由核算后的相對比例進行報告,確保審計報告內容的全面性。而評價審計對象工作業績過程中,多會涉及到當地人均財政收入以及資源消耗量等內容,需要將這些因素都充分的考慮到審計評價中去,確保審計評價結果的客觀性。
經濟責任審計是對領導干部進行認知期間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監督與管理過程,對明確領導干部的綜合工作能力以及廉政情況具有重要意義。當前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指導性文件缺乏具體性的指導,導致審計評價工作開展過程中出現缺乏公允性與片面性等問題,需要對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指導進一步細化,以確保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可靠性與全面性。
參考文獻:
[1]康樂.細化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初探[J].法制與經濟,2016,(04).
[2]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課題組,方國志.基層央行開展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研究——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指標體系構建[J].南方金融,2014,(03).
[3]朱守真,王雷,李嘉明,等.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研究——基于教育系統的探討[J].會計之友,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