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曉民
【摘要】立案信訪窗口建設是目前法院建設的重點課題之一,但各地法院在立案信訪窗口建設方面依然存在不足,本文在分析法院立案信訪窗口建設的重要性及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相關的完善建議。
【關鍵詞】立案信訪 窗口 建設
一、建設立案信訪窗口的意義
“立案信訪窗口”建設人民法院人民性的本質要求和具體體現,是“人民法官為人民”主題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及實踐載體,是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增進審判機關和人民群眾的感情的民心工程。窗口服務工作是人民法院啟動訴訟程序的始端,也是當事人接近司法正義的第一道關口,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審判質量和審判效率,關乎到人民法院的司法形象。
二、各地法院關于建設立案信訪窗口的經驗
各地法院堅持“三個至上”工作指導思想,緊緊圍繞“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工作主題,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意見和“制度健全、功能完善、設施齊備、服務到位”的總體目標,不斷加強窗口的標準化、規范化和科技化建設,積累了豐富經驗。
(一)廣西法院經驗
為了提高科技化水平,確保“窗口”創建高標準、高起點,廣西在強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厲行節約同時,對立案接待場所面積、基本設施配備作了相對統一的要求。如對配備安檢門、X光物檢儀、電腦、打印機、復印機、傳真機、掃描儀、電子觸摸屏、電子顯示屏、排號機以及各種便民服務設施等都作了基本規定。
(二)福建法院經驗
建設專門的訴訟服務中心,設立信訪群眾休息區、米白色軟席 沙發、大型LED顯示屏、叫號機、飲水機、手機充電站等便民服務設施;拆除了柜臺上冷冰冰的間隔玻璃,干警與群眾面對面;降低了服務柜臺,當事人座椅與接訪人員座椅等高;接訪室、調解室、答疑室的米黃色調裝修裝飾,充分體現人文關懷、親民、平等的氛圍。在硬件完善的同時,訴訟服務中心更是以便捷高效的服務,讓群眾感受到人民法官親人般的溫暖。推行案件繁簡分流、優化審判資源配置、參與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創建“門診式”訴訟服務中心,完善“訴訟服務、糾紛分流、矛盾化解”三大功能,健全糾紛分流、訴前調解、立案調解、速裁緊密銜接的糾紛解決機制,使訴訟服務中心真正成為了對外服務群眾、對內服務審判的 “門診式”綜合服務機構。
(三)上海法院經驗
立案接待大廳從布局上分成八個相對獨立的接待區域,所有的接待窗口一字排開,配以明顯的指示標志,各窗口功能一目了然,同時設施上增加指示牌,提供當事人使用的電話、傳真機、電腦等便民設備。抽調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工作作風踏實、群眾工作經驗豐富的同志從事窗口接待工作,使每一次接訪、每一個電話、每次咨詢答復、每一宗立案都充滿司法為民的濃濃情意。浦東區法院設立,即“三窗口兩接待”: “三窗口”是:“法律咨詢窗口”、“判后釋明窗口”、“舉報投訴窗口”。三個窗口選擇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法官擔綱。“兩接待”是“每日庭長接待”和“每周院長接待”。滿足了群眾與法院領導干部直接對話的要求,對化解疑難案件起到顯著成效。另外還開設“網上信訪”。
三、立案信訪窗口的建設
(一)加大立案信訪窗口經費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改造立案信訪大廳,實行透明、便捷的開放式辦公,處處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大廳入口安裝安檢監控設施;大廳中 央設置觸摸屏,當事人可自由查閱案件信息、裁判文書、規章制度等;安裝了LED電子顯示屏,滾動播出開庭信息、訴訟須知、法律常識、訴訟費收費辦法等內容;大廳左右分設立案和信訪窗口,左邊為立案窗口,分別標明民事、刑事、行政和執行案件立案窗口,右邊為信訪窗口,分別標明咨詢、導訴、材料收轉中心、判后答疑和閱卷室,室內配備有供當事人和律師使用的筆墨紙張、電腦、網絡及物品存放柜等。大廳還設立導訴員,隨時為來訪群眾提供咨詢服務和指引;專設了軍人、老人、殘疾人和孕婦優先“綠色通道”;開辟當事人休息區,設置了電話、傳真機、復印機、飲水機、寫字臺、書報架、銀聯卡POS機等便民設施。
(二)完善立案信訪窗口制度建設,強調規范模式管理
一是接待來訪的首位工作人員,應當認真負責做好接待工作,對職責范圍之內的事項,及時辦理;對職責范圍之外的事項,及時移交有關部門和人員,并向來訪群眾說明情況。二是公開立案信訪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及其他相關信息,公開投訴電話,設置意見箱,專人負責處理群眾投訴,虛心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三是立案信訪窗口工作人員,需根據不同季節統一著法院制服,按照規定佩戴法徽,掛牌上崗;態度認真、工作細致、文明禮貌,使用“立案信訪窗口”規定的文明用語,平等對待每一位來訪群眾,對老弱病殘者優先接待。通過規范模式管理,使法院立案信訪窗口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水平邁上新臺階。
(三)拓寬立案信訪窗口的功能,節約司法資源
堅持以人民群眾的具體需求為切入點,注重充分發揮立案審判的訴權保障功能、過濾疏導功能、息訴化解功能和有效救濟功能,強化立案審查、辦信接訪等窗口基礎功能的同時,通過深化訴前調解改革、拓展訴訟服務領域、優化判后釋明工作以及試行執前督促履行等。
參考文獻:
[1]博登海默著,鄧正來譯.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J].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2]劉義生.成立法院審判綜合管理部門的設想[J].人民司法(應用),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