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柱
【摘要】企業社會責任的出現和企業社會責任的承諾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由社會發展階段決定,不同的發展階段和企業社會責任的物質基礎是不一樣的。 本文主要分析企業社會責任的意義和分類。
【關鍵詞】社會責任 企業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含義
企業社會責任概念“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起源于20世紀歐洲和美國,由于資本主義在流動資本主義的自由放任的經濟趨勢下,資本家盲目追求自私,少加注意增加公司利潤除外,利潤最大化是追求的永恒主題,造成一系列社會問題,如損害消費者利益,危害員工的健康和安全,嚴重的環境污染,造成社會差距貧富差距特別是周期性經濟危機公司對社會的負面影響的出現也越來越嚴重。這使得西方國家和公眾不得不注意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即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考慮到員工,消費者,公眾和國家的利益,實現保護環境等社會責任,企業宗旨和社會目標共同發展。
企業社會責任廣泛而狹義,社會責任廣泛,包括社會責任內容的法律責任和內容含有社會責任道德責任的社會責任:法定社會責任由法律,行政法規,公司的規定應承擔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的狹義意味著只有在社會道德責任下的公司,就是道德責任。相信企業社會責任是追求自身利益的組織,社會各界應承擔相應的責任,維護和改善整個社會的福利。換句話說,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除了考慮到自己企業的利益外,還應考慮到消費者,企業員工,社區公眾和環境與資源方面的平衡維護各方面的利益,包括遵守商業道德,生產安全,員工權益,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
二、企業社會責任的分類
(一)企業的經濟責任
企業要承擔和履行經濟責任,為投資者創造利潤,經營,誠信經營,為社會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第一是股東的責任。股東是業主,他們與企業分擔風險,享受利益,是企業直接利益相關者。企業負責經濟責任的股東,主要負責股東的收益,盡可能增加股東收入,實現資本化,維護和升值的價值。為了讓投資者了解業務情況,通過企業,其投資的合法業務獲得實質回報。隨后的業務流程,承擔社會責任。作為從事經濟活動行為的主體,企業必須嚴格把信用管理作為一項基本義務。誠信經營是市場,經濟條件,經營許可證。企業誠實守信將能夠塑造良好的信譽,在商業往來中處于有利的位置,這種信譽是成為擴大交流,促進合作,成功通過的。誠信經營是企業,行業的生存和發展的保證。在高度商業化的現代社會中,企業在誠信經營方面是黃金標準,是企業的基礎和生命線。只有實現誠信經營,才能根據客戶身份,企業長期效益。誠信經營或商業參與有利武器市場競爭,戰場等商場實際上是沒有戰爭信譽的煙霧。誰贏得了好的,市場的信譽,誰能夠更好地為客戶爭取,從而最大程度的占領了這個城市,領域。誠信經營是企業創造,建設,形成強大的無形,生產。誠信經營作為特殊資源,體現在企業市場開放,頭發,品牌,客戶資源利用,融資,金融等領域,更有形,更有價值的資產。在西方,“信譽是金錢”的理念,中國有“商品真正,通文無欺”的信條,我們可以看到,誠信經營是最大的無形資產的潛在價值。業務又是各利益攸關方合同關系的總和,企業利益是各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利益。公司治理與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直接相關,企業的盈利能力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公司的正常運營,債權人的利益,工人福利,稅收和就業狀況,如果企業不能很好執行經濟責任,任何導致管理不善以及虧損,那么企業的虧損無疑將成為社會的“負擔”并對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產生不利影響。
(二)企業的法律責任
第一,勞動者企業法律責任。企業與員工的關系是勞動者的就業關系。如今,企業與企業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員工的重要性在企業和商業活動中越來越明顯。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主動承擔員工的社會責任,為員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提供平等,就業機會,晉升機會,獲得教育機會,提供慷慨的報酬和良好的效益等等。員工的業績好壞是否真的會影響其績效,如果企業能夠很好地履行職責,滿足員工的素質,要求和精神要求,讓員工得到歸屬感和自我實現的高度需要滿足滿足,那肯定會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幫助企業,行業實現業務目標。現代企業有知識和技能的工人是企業,行業競爭中取勝的決定性因素。可以說是作為商業直接的利益相關者利益應該得到優先保護,企業應在這些領域承擔強制性義務。第二,企業對消費者的法律責任。首先,誠信,信譽管理責任,這是最根本的,具體根據不同行業有不同的要求,如在食品行業要承擔食品安全責任,這是關系中最重要的事情消費者生活與健康之間的因素不同,行業標準有所不同,但其最終目標是“不欺詐”。遵循合理的公平定價責任,以及真實披露信息責任,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尊重消費者的隱私和人的尊嚴等。第三,企業負責環保。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對周邊環境造成破壞和污染,危及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活。企業一方面追求經濟利益,環保意識不強,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造成許多環境問題,企業在消除環境污染,保護環境不能推卸責任。目前,世界各國都規定了環境保護法,誰從誰投資誰利益,誰破壞責任原則,企業應該同時享受利益,對發展造成重大損害使整體社會環境得到賠償和恢復的法律責任。
(三)企業的慈善責任
慈善不僅體現了人們建設一個更美好的社會和美好生活的愿望,而且也包含著社會上的人,其他人應該承擔社會責任。企業為營利組織,其社會責任制包含慈善責任。慈善責任在企業社會責任制度的最高層次上,是主觀意識自覺的自愿責任,沒有強制性的特點。企業承擔社會公益責任,符合社會宣傳和公眾期盼。企業的成功與社會進步,雙方的共識都不可分割。企業有責任向捐贈者和受益人之間的關系回饋社區。企業是社會化細胞,只有社會發展,企業才能有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環境。企業參與慈善事業,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有利于重新分配社會福利。企業作為社會公民,享有一定的權利,占用一定的資源,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責任統一。公司的慈善責任是對利益相關者,消費者,特殊團體,競爭對手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和要求的回應。參與慈善事業的企業可以彌補政府實現社會財富第三次分配的能力有限。商業慈善事業是一種人性,富有同情心的表現,在社會上表現出一種仁慈的觀念,體現了一種人道主義精神。企業參與慈善活動,承擔慈善責任,有利于增加企業的道德資本,即增強自身形象,增強企業內部凝聚力,增加企業的無形資產,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市場拓展企業的經濟利益企業參與慈善活動是自主長期發展的必然選擇。企業的慈善責任內容主要體現在弱勢群體的救援,重大災害事件中企業的捐贈,企業對重大疾病預防和治療的補助以及贊助企業給窮人。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認識到宣傳和引導慈善慈善理念是非常必要的,積極正確的慈善事業應該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社會慈善事業,好企業應承擔社會責任,慈善事業是企業的標志。企業通過社會福利事業,改善對外環境,進一步推動自身發展,這是促進循環的互利互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