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泉 李波 陳玉蘭
摘 要:該文以某高校為例探討西部地區地方高校基礎經濟學雙語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從學生問卷、學生評教和教師評學3個方面考察基礎經濟學系列課程雙語教學的教學效果,提出多種渠道并舉提高師資水平,創新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的雙語教學改革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雙語教學 經濟學 地方高校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4(c)-0163-02
1 國內高校經濟學課程雙語教學發展趨勢
國家教育部2003年提出加強大學本科教學的12項措施,其中要求各高校在3年之內開設5%~10%的雙語課程。在2005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高等學校要全面推廣和使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成果,要提高雙語教學課程的質量,繼續擴大雙語教學課程的數量。
在中組部、教育部等國家部委的倡導和支持下,中國高校雙語教學已有豐碩實踐和研究成果,集中在海外雙語教學的啟示、師資培養、大學基礎英語與雙語教學的銜接、雙語教學模式和媒介作用等方面。經濟學相關課程從本科到碩士、博士研究生,分別對應的是基礎、中級和高級課程。隨著中國和世界經濟接軌的加速,從20世紀末開始,國內部屬多學科和財經類高校已開始在經濟學一級學科框架下的三級教學層次中普遍采用英文教材和雙語授課,21世紀初地方綜合和財經類高校也開始在相應教學層次推進雙語教學,并有豐富的經濟學核心課程實踐和研究成果。
但是西部地區高等教育水平整體相對較落后,少數民族地區高校還有自身的特殊困難,雙語教學實踐開展時間也較短,需要在堅持不懈和循序漸進地開展雙語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思考總結,積極改善和提高雙語教學水平。下面以A大學為例,探討西部地區地方高校基礎經濟學雙語教學實踐與改革。
2 基礎經濟學雙語教學實踐
2.1 課程建設背景和目標
A大學的農林經濟管理學科是一級學科博士點,是自治區重點建設學科。經濟學是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的核心基礎課程之一,通過基礎經濟學以及中級經濟學、高級經濟學雙語課程的探索和開展,有利于提高農林經濟管理及相關學科各培養層次學生專業水平,促進農林經濟管理學科保持和提升學科競爭力。
A大學立足本校實際,通過多種途徑,積極落實教育部有關雙語教學的部署和要求。一方面通過攻讀學位、對口援建“質量工程”、教師脫產外語進修等多種途徑提升教師英語水平和雙語授課能力;一方面通過加強本科英語教學、選拔優秀本科學生赴對口援疆內地高水平大學訪學等辦法不斷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和雙語教學接受能力。經濟學系列課程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涉及校內不同學院多個專業,經濟學系列課程雙語教學的探索和開展,有利于新疆A大學實現建設西北一流、國內知名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發展目標。
2.2 教學實踐概況
自2006年以來,A大學經濟學系列課程雙語教學團隊面向本科生,先后開發了西方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公共財政學和世界經濟5門基礎經濟學系列課程。其中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是屬于面向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公共財政學是面向經管類專業學生的限制選修課,世界經濟是面向全校的公開選修課。2009年A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獲批培養英國高等教育文憑項目(HND)專業學生,開設有3門基礎經濟學課程,分別是經濟學導論、微觀和宏觀經濟學理論與應用和世界經濟。
2.3 教學效果評價
基礎經濟學系列課程雙語教學的教學效果評價從學生問卷、學生評教和教師評學3個方面,比較全面立體地反映教學管三方評價反饋。
2.3.1 教師評學
A大學國際教育學院HND項目學生按照培養方案大部分課程是雙語授課。根據2016年教師評學,從學習態度、課堂行為、紀律狀況和學習效果4個一級指標評價情況看,國際教育學院學生綜合得分為92.34,排全校各學院第一,4個一級指標均名列前矛,特別是學習態度為95.10,比全校平均分高了約10%,比評價最低的學院高了約21%,同時也高于外國語學院綜合得分為86.04。外國語學院學生教師評價為學習態度85.70、課堂行為86.90、紀律狀況88.60和學習效果82.10,相比之下國際教育學院得分分別為95.10、92.38、90.45、91.40。從教師評學指標看,堅持雙語教學的專業學生的學習態度等指標均更突出。
2.3.2 學生評教
學生評教是高校教學管理部門對評價和監督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通過比較基礎經濟學相同或相近課程在中文授課和雙語授課中學生評教的差異,可以反映學生對相應課程雙語教學的接受程度。根據2014—2016年非HND項目學生教學質量評價匯總,基礎經濟學系列雙語課程綜合平均得分為89.96,中文課程綜合平均得分為90.66,雙語課程評教結果略低于中文課程,差距在0.7。
2.3.3 問卷反饋
為獲得更詳細的學生評價數據,2014—2016年課題組在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公共選修課3類教學班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在學期結束后匿名發放,共收回有效問卷166份。雙語課程對同學意味著更多的努力和付出,特別是英文教輔材料、雙語授課和分階段測試考核方式等改革措施,加大了課程學習的日常壓力。盡管如此,經過一個學期的親身學習,約70%的學生認為應該大力推進雙語教學課程,約91%的學生對剛結束的基礎經濟學雙語課程能夠接受,其中25%的學生積極支持。
學生對課程的認可主要來自學生對雙語課程的預期與本次課程效果基本相符。在回答“您對本學期經濟學雙語課程理解和支持的原因是”(多選)時,“教師水平好”“教學內容好”“教學方法好”和“自己喜歡經濟學”分別是42%、50%、58%和42%,而“自己喜歡學習英語”僅為8%。在回答“經過本學期經濟學課程學習,您從哪些方面得到獲益和提升”(多選)時,約63%的同學選擇“經濟學專業知識”,31%的同學選擇“英語應用能力”。
在回答“與中文授課相比,雙語課程哪些地方讓您感覺壓力變大?”(多選)時,約56%的同學選擇“影響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約46%的同學選擇“課程難度更大”,約44%的同學選擇“需要更多時間預習和復習”,約33%的同學選擇“降低了自己的專業學習興趣”,約23%的同學選擇了“課程通過率可能會更低”。
在回答“與中文授課相比,雙語課程哪些地方讓你覺得值得?”(多選)時,約60%的同學選擇了“有利于提升外語知識和能力”,約53%的同學選擇了“更能開拓國際視野和意識”,約42%的同學選擇了“有利于提高自身職業競爭力”和“有利于提升經濟學專業知識和能力”。
3 創新雙語教學改革思路
3.1 多種渠道并舉,提高師資水平
不斷提高師資水平,是保證雙語教學質量的關鍵之一。A大基礎經濟學雙語教學團隊不斷發展壯大。目前A大學普通班基礎經濟學系列課程雙語教學教師中約80%已達管理學或經濟學博士學位,但具有海外留學或進修經歷比例較低。外聘教師占A大國際教育學院HND課程中基礎經濟學教師的約50%,都具有海外留學經歷,分別獲得由澳洲、歐洲和北美名校頒發碩士學位,通常是商科學位專業。
較高的整體師資水平保證了以教學質量審查嚴格著稱的HND項目達到標準,但是同時存在師資隊伍不穩定的問題。解決思路主要包括兩種路徑,一是招聘經驗豐富高水平教師;二是加速培養現有教師。一方面需要繼續招聘經驗豐富高水平教師,同時加大激勵力度,提高雙語教師待遇,保持高水平師資隊伍穩定。另一方面對編制內教師,應采取鼓勵到國內外高水平高校攻讀學位,利用“對口援疆”機制訪學進修等多種途徑提高雙語教學水平。
攻讀學位、進修訪學等提高雙語教學能力的培養計劃都存在一定時期內影響教學的問題,但目前缺乏高效的雙語教學能力在崗培訓途徑。慕課(MOOC)的出現為這種培養需求提供了互聯網+時代的高效解決途徑。課題組2016年學習了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約拉姆教授(Yoram Margalioth)主講的《經濟增長與分配公平Ⅰ—國家的作用》(Economic Growth and Distributive Justice Part I -The Role of the State),通過學習、測試,獲得通過證書。慕課課程理論學習時長通常是每周1~3 h,周期通常是4~6周。慕課課程有兩大優點,一是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在網絡條件下完成學習和測試,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二是教師可以靈活選擇全球多所高水平大學開設的經濟類課程,在學習時同時積累雙語經濟學教學經驗和專業課知識。
3.2 創新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
以提升教學質量為目標,基礎經濟學雙語教學改革從內涵上可以分為優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模式、完善課程體系三部分。
優化教學內容,主要是指根據不同本科專業特點,選擇合適教材,不斷完善教輔材料。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是教授什么內容,選擇什么教材。A大學在基礎經濟學系列課程中,經濟學采用過曼昆(N.Gregory Mankiw)的《經濟學原理》(第三版)(Principle of Economics,3rd Edition),財政學采用過哈維.羅森(Harvey S. Rosen)等編著的財政學(第八版),HND課程采用HND指定教材。在課程使用教材過程,發現缺乏配套適用教輔材料,所以還需要雙語教學團隊在原版教輔材料基礎上,繼續開發多媒體PPT講義、習題和試題庫等教輔材料。
豐富教學模式。在課堂和課外教學環節,吸收和借鑒翻轉課堂、問題導向等授課模式,利用原有教學材料,激發同學學習的積極性,改善和避免為應試而學習的考試導向型教學。在考核方法上,借鑒和采用分階段測試考核模式,將期末考試復習壓力分散在單元測試里,加強了對同學日常學習效果的監控,有利于同學配合教師開展日常教學和測評,減少和避免部分同學形成期末突擊和作弊等不端學風。在這方面,普通班級課程考核測評可以借鑒HND課程質量控制體系。
完善課程體系。以建設高水平經濟學雙語課程體系為目標,一方面要繼續開發建設經濟學相關課程,例如財政學、金融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等;另一方面要循序漸進開發建設多層次經濟學雙語課程,例如中級經濟學、高級經濟學。以基礎經濟學雙語課程建設為先導,完善經濟學雙語課程體系,建立經濟學雙語課程群,逐步提升經濟學教學效果,達到國際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