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博
【摘要】財產稅具有籌集財政收入、調節貧富差距和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功能,完善我國的財產稅制度刻不容緩。本文通過具體分析我國財產稅制的現狀,提出了完善我國財產稅結構、優化財產稅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具體對策。
【關鍵詞】財產稅 法律制度 稅種缺失 征管能力
一、前言
目前中國的稅制體制中,雖然有房產稅、契稅等可以歸入財產稅,但這與一些發達國家完善的財產稅制還相差甚遠。中國目前的財產稅稅種極少,征稅范圍窄,征收管理機制不完善,相關法律極度缺乏等問題嚴重,地方主體稅種地位不突出,與現代三大稅收之一的地位不相稱。
二、我國財產稅制現狀
(一)現行財產稅體系不健全,配套制度不完善
財產稅的征收是建立在財產準確核定的基礎上的,但長期以來,我國財產的登記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登記、估價、定價管理制度,尤其是私有財產登記制度的缺失,給財產稅的征收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也為逃稅提供了很大的空隙。同時,由于沒有有效的房地產估價制度,納稅人常常隱瞞房地產的真實價格,造成國家稅收收入的流失。
(二)征收財產稅的技術欠缺
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前,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居民收入來源不多,這使得財產稅在我國缺乏基礎,也就缺乏相關的評估機制。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實力逐步增強,人民有多種經濟收入來源,但是相應的法律不完善。我國目前不僅缺乏科學的財產評估機制、有序可循的操作流程,甚至也缺乏高素質的財產評估人員。
稅種缺位和重復征稅現象并存中國的遺產和贈與稅雖然列入了立法計劃,但至今也未開征。買賣房地產轉讓房地產產權時,買方和賣方要同時繳納印花稅和契稅,賣方還需要繳納所得稅、土地增值稅;土地使用者占有使用土地過程中,所有者已經繳納了土地出讓金,還需要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由于房地產稅法沒有明確劃清征稅范圍,就存在了重復征收的情況,加重了納稅人負擔。
(三)稅收征管能力不到位
中國現行的財產登記制度尤其是私有財產登記制度極不健全,缺乏相關的法律規定。盡管目前法律對財產所有權的歸屬和財產的繼承、分割、轉移等都有涉及,然而還需要進一步的詳細操作程序。由于財產稅沒有確立實名制,存在很多漏洞,高收入者以此躲稅、漏稅。
征稅部門在征稅過程中,缺乏嚴格的獎懲機制,使得偷漏稅者存在僥幸心理,既打擊了納稅人的積極性,又不利于稅收征收管理的執行,還嚴重的降低了稅法的嚴肅性。再加上自古以來,我國傳統文化中“子承父業”的觀念根深蒂固,認為遺產稅的征收是沒有必要的。這種傳統文化觀念使得遺產稅的發展受到限制。
三、關于改革財產稅制的建議
(一)完善與財產相關的法律制度
各級政府的稅權配置需要健全的法律作保障,作為社會主義法治化國家,應盡快出臺與財產相關的稅收立法。盡管當前我國已經制定了與財產所有權各個方面相關的法律規范,但在具體的操作方面,應當明確納稅人財產轉移各個環節的法律行徑。
建立私人財產登記制度,明確產權登記內容,加強財產透明度的改進,推行財產登記的實名制等,有效控制稅源。政府應當大力宣傳財產登記制度,提高人們對財產申報納稅的自覺性。通過計算機技術建立財產登記相關的信息數據庫,便于稅務相關部門統計和稽核納稅人的財產,提高征管的效率。同時為了保障財產登記的順利開展實施,還需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評估個人財產的形式與規模是財產稅征收所必不可少的環節,這一評估模式也是目前我國財產稅制所缺乏的。財產登記制度的開展必須要有合理準確的價值評估手段作為基礎,這需要深入研究財產評估理論與方法,設立權威的資產評估機構,培養一批資產評估工作人員,保證財產稅改革能夠有效進行。
(二)賦予地方政府適當稅權
營改增之前,營業稅是地方稅的主要稅種,而營改增后產生巨大空缺,地方稅主體稅種的缺失導致地方政府的財權與事權嚴重不匹配,無法滿足其提供地方公共支出的需要,影響了稅收調節功能的發揮。因此,確立財產稅為我國地方稅主體稅種,并配備相應的改革設計方案,對完善我國地方稅制具有重要意義。
中央應適當下放財產稅方案制定以及征收管理方面權利至地方,給予地方適當的自主性,增強地方自主靈活性。我國地理跨度大,中西部和東部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經濟水平差異大,要想使財產稅作為地方稅主要稅種,需要地方政府針對當地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方案以及配套制度。在稅收立法權高度集中在中央的情況下,有必要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的稅收管理權限,讓地方政府掌握相當的稅收管理方面的權力,方便地方根據自身特點實施稅源控制與管理,發揮本地的經濟優勢。
(三)規范和完善財產稅稅種
市場經濟進程的加快會使我國財產稅結構和規模做出相應的調整,規范財產稅的稅種結構,在完善現行財產稅稅種的基礎上,應適時開征如房地產稅、遺產贈與稅等與財產有直接關聯的稅種。
目前我國房產稅征稅的范圍僅限于城市、縣城、建制鎮、工礦區的房產征稅,而對于農村等其他地區的房產不征稅,這使得農村地區成為房產稅征收過程中的一大漏洞。房產稅的稅基不是市場的公允價值和時間價值,而隨著目前房地產市場的開發發展,房產作為居民主要不動產,價值升值空間巨大,因此房產稅應以房產市場價值或者以市場為參考的評估價值作為計稅依據。
遺產稅是以被繼承人去世后所遺留的財產為征稅對象,向遺產的繼承人和受遺贈人征收的稅。作為一種財富轉移稅,遺產稅如果征收得當,對于調節社會成員的財富分配、增加政府和社會公益事業的財力有一定的意義。隨著個人經濟水平的提高,我國已經具備了開征遺產稅的條件。
參考文獻:
[1]劉尚希.財產稅改革的邏輯[D].北京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07.
[2]宋中華.我國財產稅改革研究[D].山東大學,2011.
[3]齊美榮,敖汀.確立財產稅在地方稅中主體地位的研究[D].遼寧稅務高等專科學校,2009.
[4]劉植才.我國財產稅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其改革構想[J].現代財經,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