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藝偉
【摘要】作為我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孫子兵法》自從誕生以來,人們對它的研究和應用就從沒有間斷過。本文從領導思想著眼,探尋《孫子兵法》中的領導行為,主要包括行政決策職能、人事管理職能和組織管理職能,并在此基礎上淺談對現代領導方式的一些啟示。
【關鍵詞】孫子兵法 領導行為 行政決策職能
所謂領導,就是指指揮、帶領、引導和鼓勵部下為實現目標而努力的過程。隨著現代管理思想的發展,在帶領、引導和鼓舞部下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努力的過程中,領導者的作用越來越大,主要發揮著指揮、協調和激勵的作用。領導者在領導過程的不同階段中因情境和任務需要會表現出不同領導行為,潛移默化影響下屬的行動并最終對組織的績效產生影響。作為我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也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孫子兵法》中就提出了領導的行為要求和領導行為的重要性。本文就《孫子兵法》中的領導行為進行初步探討。
一、未戰廟算——行政決策職能
在我國古代領導思想中,非常重視和強調管理的決策功能。如孫子就提出以“計”為首,“計”是指“計算策劃也,即計劃、決策之意。”孫子認為戰爭會決定國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生死,必須進行仔細的研究和認真的考察。這就指出了決策是關系著全國全軍,關系著是否能夠順利實現國家戰略目標,所以說“不打不準備的仗,不打無把握的仗”。
作為《孫子兵法》首篇,《計篇》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反映了孫子的一些基本軍事思想。《計篇》:“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多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意思就是在戰爭之前要有一個詳細的謀劃,各方面權衡利弊,事先制定好行軍打仗的計劃是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基礎。“廟算”的對象必須首先明確,如果要做的事情都沒有明確,也就無所謂“廟算”,更遑論“知己知彼”。“知己知彼”是針對某件事情,己彼雙方基本情況的匯總和比對。如果離開了工作目標和對象,關系雙方的“知”也就失去了具體指向和實際價值。孫子這種評估思想的現實指導意義,就是工作中首先要制訂總體規劃,明確要做什么,并對其進行系統全面的評估和預演,充分估計情況,科學預測結局,依據評估和預演情況來最終決定領導行為。
二、擇人任勢——人事管理職能
堅持任人唯賢是用人的基本原則。《六韜·三略》:“將不仁,則三軍不親;將不勇,則三軍不銳;將不智,三軍大疑;將不明,則三軍大傾;將不精微,則三軍失其機;將不常戒,則三軍失其備;將不強力,則三軍失其職。”可見,將帥作為軍隊的最高管理者、決策者,他的言行舉止影響到軍隊的團結和士氣,關系到戰爭的成敗。因此,孫子對將帥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計篇》:“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孫子認為足智多謀、賞罰有信、仁愛部下、勇敢果斷、治軍嚴明是將帥最基本的素質要求。“智、信、仁、勇、嚴”五個方面的素質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只有把這五者融為一體,發揮整體功能,才能成為高素質的領導者。當然,五德皆備,并非要求領導者都是“全能將軍”,而是說,五德各方面的基本要求必須具備。在五德皆備的前提下,一名領導者應揚長補短,勤于學習,勇于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才能成為一代跨世紀的優秀領導人才。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把“率然”視為用人的最高境界,即所有人都相互協調、相互合作,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這就需要行政領導者合理安排人員組合,妥善處理好組織成員之間的關系,使得成員們能夠團結互助。《九地篇》:“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在這里孫子把領導者比作牧人,把下屬比作羊群。牧人有兩種類型:壞的牧人總是跟在羊群后面跑,趕著羊群走,向羊群扔石頭并對著羊群吼叫、壓制羊群;而好的牧人則完全相反,他們跑在羊群的前面,吹著口哨,羊群則聽話地跟著他走。所以好的行政領導者要像好的牧人那樣,善于創造良好的氛圍,善待其下屬,并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去引導他們邁向成功。
三、修道保法——組織管理職能
《孫子兵法》從提高軍隊作戰能力的角度,提出了“修道保法”的管理措施。如何有效地組織人力資源、提高軍隊的作戰能力,孫子認為有三點需要注意:一是建立編隊,二是建章立制,三是統一號令。建立了編隊和法制,要嚴格地執行,統一指揮。孫子特別強調軍隊內部要擁有強的凝聚力,如果一支軍隊“將不重”或將帥“失眾”,凝聚力弱,內部渙散,遇到行動就會“前后不相及,眾寡不相持,貴賤不相收,上下不相救,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上級與下級,哪怕是平級之間不能和諧相處,形成合力,這是毫無戰斗力的軍隊。“齊勇若一”,“攜手若使一人”,是萬眾一心的軍隊特征,在這樣的軍隊中,上下左右是同生共死,同甘共苦,緊密團結,相互救助。
另外,孫子把“賞罰”是否嚴明看成是鞏固勝利成果的重要措施和勝敗的根本條件之一。“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在《作戰篇》中可以看出孫武主張利用獎賞來調動士兵作戰的積極性,實施公正嚴明的獎懲。另外,將帥應做到“令之以文,齊之以武”,用仁義之道教育他們,用法令規章約束他們。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懷柔寬仁的思想教育,一手抓嚴明的軍紀軍法約束。在企業管理過程中,需要進行獎懲激勵,以此來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滿足他們的期望,預防消極行為的發生,促進積極行為的產生,這對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激發員工的榮譽感和競爭意識,增強企業活力,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員工的缺勤率、流動率,增強員工的滿意程度,促進企業發展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古人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組織領導者需要關心愛護員工,這樣才能取得組織成員和社會大眾的擁護支持。孫子《地形篇》曰:“視卒如嬰兒,故可以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如果將帥能夠像呵護嬰兒那樣愛護士卒,像疼愛自己的孩子那樣關心士卒,那么,士卒們當然會和將帥同生死、共患難。在現代管理中,從內心深處關心、愛護屬下,切實保障他們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工作環境,不斷提高員工的工作生活質量,面對這樣的組織領導,成員自然會快樂工作、努力工作。
參考文獻:
[1]周三多,陳傳明,賈良定. 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六版)[M]. 上海:復旦大學,2014.
[2]王培君. 《孫子兵法》與領導行為[J]. 青海社會科學,2011.
[3]劉沐恩.《孫子兵法》行政領導思想研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