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云
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如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呢?我認為,心理位置互換是最佳方式。“心理位置互換”是指教育者設想自己處于教育對象的境地和心理位置上,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推測出自己的想法與做法,即我國俗語“設身處地”、“將心比心”,這種方式的益處有以下幾方面。
一、心理位置互換有利于建立正常的、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望
心理學的研究和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教育對象接受教育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教育者的佩服程度。這種佩服主要來自四方面:①教育者淵博的知識;②教育者能開啟學生心靈的教育方法;③教育者良好的師德素質;④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某種意義上說,師生關系如何,影響著學生對前三方面的理解。實踐證明當教育對象認為教育者是他的知心朋友的時候,就把教育者的教育當成了苦口良藥,教育者才能收到施教的最佳效果。
正常和諧的師生關系的確立,主要決定于教育者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次我找一個因不遵守紀律屢受老師們批評的學生談心,誠懇地征求他對學校、教師及課程安排的意見,此舉打破了這個學生“屢教不改”的心理障礙,他感到了老師對他的信任和重視,感到老師是向他授業傳道的知心人,他含著激動的淚水向老師袒露了肺腑之言,這次談話也自然成了該生思想轉變的起點。
二、心理位置互換能克服德育教育過程中的意氣用事、簡單生硬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做法,有利于形成教育方法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如我在處理破損玻璃問題時,沒有大發雷霆,更沒有采取人人盤查的方式,而是經過深入了解,設身處地的進行了分析,爾后在黑板上寫下了“3-1=0的算式。在同學們的驚奇中,從水平儀的三根支架缺一根就不能起作用談起,聯系了XXX從小犯小錯不改走上違法道路的實例,啟發大家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認識。重溫品德課學過的“勿以惡小而為之”防微杜漸的道理。指出一個學生如果讓點滴不光彩行為影響了自己的名譽不值得,有了過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錯不改任其發展,主動認錯不但能表明戰勝自己的弱點,痛改前非的決心,而且承認錯誤和改正錯誤也是一種美德,會得到大家的諒解和稱贊。在同學們各抒己見之后,一個同學當場承認了自己的行為,并主動賠償了玻璃,更可喜的是以后他對愛護公物的實際行動贏得了大家的好評。
這種教育方式的結果說明,德育教育任務需要教育者推己及人,將心比心,為教育對象著想,采用“心理位置互換”了解教育對象的日常生活、學習、品行諸方面的情況,為其提供受教育的可容納性,從而獲得教育的主動性和有效性。
三、心理位置呼喚是溝通師生感情的紐帶,可以使教育者和教育對象從感情上產生共鳴,加深雙方感情上的聯系和信賴
教育者在實施教育之前的設身處地,實際上是一種信息反饋之舉,會起到把自己的滿腔熱情,真摯情感與教育對象的壓抑心理和痛苦情緒相融在一起的作用,從而使教育對象對教育者敞開心扉,形成教育對象接受教育者的最佳期。一次,對兩個考試成績差的學生,我沒有直接批評更沒有挖苦她們,而是叫她們一起分析全班考試情況,有意讓她們從優秀試卷中找尋自己的試卷,然后問她們為什么找不到?有何感想?你知道老師的心情嗎?看著她們用眼淚做的回答,我的心情也非常激動。這種方式觸動了學生,也激勵了學生,后來兩個學生用優異的成績,證明了教育的效果。
四、心理位置互換可以促進教育對象進行心理自我調節
心理位置互換使其在思想內部矛盾斗爭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同時教育者的教育動機、態度和采用的教育手段,通過推己及人的心理體驗,變為促進內因變化的重要外部因素,達到內因和外因都起作用的效果。有幾個穿著打扮時髦的學生,為了培養其良好的審美觀,我并沒有強迫其摘除耳環、剪去紅指甲、脫掉怪服裝。而是讓她們到社會上觀察了解各行各業人們的衣著打扮特點及有沒有不符合其身份的情況,然后組織匯報討論,討論中很自然的談到教師、學生的衣著打扮要求,并聯系到自己的情況,還引導她們設想在上課時這樣的衣著打扮合適不合適等等,最后再誠懇的提出建議,讓她們心悅誠服的接受。
五、心理位置互換可以促進教育者自覺的用師德標準要求自己,去做受教育者的楷模
在教育活動中,受教育者不光只聽教育者的言辭說教,也在觀察著教育者的品德的外在表現。教育者愛生敬業的奉獻精神及嚴謹治學的態度,無時不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一次,我批評一個因胳膊受傷的學生,問他為什么不在家養病而來上學?他沉默了一會,鼓起勇氣說:“您前幾天怎么感冒那么嚴重還來給我們上課呀?您不是講過要珍惜時間嗎?”學生的話正是教育者的“假如我是受教育者”的心聲。
總之,心理位置互換在德育教育中的益處顯而易見,但其作用的發揮主要在教育者的態度,教育者只有在正確的認識和正視教育對象在德育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才能擺正二者在德育教育過程中的位置,才能自覺的實現心理位置互換,如果不承認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教育對象就會在被管壓的被動局面中產生壓抑的抵制心理,視教育者的滿腔熱情為敵意,起不到教育作用,只有了解、調查、研究教育對象的位置,掌握教育對象的心理活動和教育對象的自我調節規律,才能有效的使用心理位置互換,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