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成霞
【摘 要】教師的道德是教師的靈魂,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把規范師德落實在日常教學生活中去,成為我們從事教育事業的準則;在教師的言傳身教的教學中,相對于知識,師德有著更加長遠的影響力,教師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教師的個人素養、思想品行是決定教學工作成敗的根本要素。
【關鍵詞】師德;重要性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的過程就是培養好習慣。”可見育人比教知識更重要。 對于一個教師來說,師德和學識都是最重要的,但師德比學識更重要。教師的道德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征的直接體現。
一、以身作則,為人表率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二字即傳授道義,道義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做人的約束,規矩。為人師表者,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公民,培養學生為人處世之核心價值觀,這既是自身師德的最完美體現,又是實現教師的最大價值所在。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把規范師德落實在日常教學生活中去,成為我們從事教育事業的準則。
真正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的人。他對祖國的愛,對學生的愛,對事業和未來的愛,都表現在他對自己的高標準要求的落實上。率先垂范就是對學生真正的負責,就是潛夠默化、影響深遠的教育。作為中學教師的我們,肩負著培養教育下一代,為祖國的未來夯實基礎的重任。這就要求我們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這種人格魅力表現為教師必須要有敬業精神,必須具備健康的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勿庸置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除了父母長輩等家庭成員之外,就要數教師了。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高大的、可信賴的,他們認為教師所說的、所做的都是正確的,可見教師言行的好與壞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句看似無關緊要的話語,都會給他們以前進的動力。當然教師的不經意中做過的一件錯事(哪怕很小),或者說過的一句錯話(哪怕很短),都會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有的教師在課前不認真備課,上課時應付了事,甚至課上傳授了一些錯誤的知識,或作一些模棱兩可的解釋,而后又不肯拉下臉皮向學生認錯,將錯就錯,最后損害的是教師的形象,是教師的威信。相反,若能知錯就改,學生不但不會嘲笑你,而會更尊敬你,大大增強了你的威信。論語有云:“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垂范師德不是一朝之功,而是時時之事、處處之事。
二、樂教勤學,見賢思齊
不斷研究教育教學方法,尋找科學的育人規律,是勤業樂教的重要體現。教師工作的純熟性源于他的積極進取和勤奮精業精神,只有樂教勤業的老師,才能全面、深刻地認識到教育工作的偉大意義,才能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樂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奮工作,越是能體會到教師工作的無窮魅力。教育是愛的事業,師德的核心是愛。作家冰心說:“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有了愛,才有教育的先機”。 教師只有愛學生,才會用心的理解學生;只有愛學生,才會不厭其煩地耐心勸導學生;只有愛學生,才會不遺余力的督促每一位學生進步!很難想象,一個沒有高尚品德的老師能教出擁有高尚情操的優秀學生;一個缺乏敬業精神的老師能帶出對祖國、對未來有高度責任心的學生。反之,師德高尚的老師,不僅能使普通班級成為團結奮進的優秀集體,使一般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且能使后進生發生本質的轉變。
良好師德會促使師能的提高。師德崇高的老師,他一定明白給孩子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條河。師德修養不夠的教師,雖然有一套較好的管理方法,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專業知識,但是對工作不夠負責,得過且過,對學生不夠尊重,缺乏關心愛護,試問,這樣的老師,即使“師才”再高,能為社會培養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嗎?
在教師的言傳身教的教學中,相對于知識,師德有著更加長遠的影響力。教師在培養人的活動中,教師的道德行為,不僅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影響著他們的人生道路,而且通過學生還影響學生乃至社會,其影響程度之深遠,是其它職業道德行為所不及的。縱上所述就是我認為“師德”比“師能”更加重要的原因。
高尚的師德等于喚醒心靈。教師高尚的師德如一縷陽光,可以溫暖學生的心房;如一泓清泉,可以洗滌學生的靈魂。每一個學生都是抱著好好學習的愿望來上學的,他們以無比信任的心情把他們的愿望交給我們這些做教師的人。這種激情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態度所熄滅。在《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里我曾經看了一個關于巴普里克這個孩子的故事,就是因為那位植物學老師的善于觀察、鼓勵與培養,使得這位從一開始就問題重重的孩子在學習成績上一年比一年好,最終順利的從農業學院畢業成為一名農藝師。由此可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沒被發現的潛能。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這是人們通常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教師在不斷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的前提下,知識需要不斷更新,并不是“一桶水”就夠了,應該具有源源不斷的“活水”。
所以,我認為教師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教師的個人素養、思想品行是決定教學工作成敗的根本要素,師德比學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