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穎
【摘 要】區域活動是一種幼兒自由選擇、自由探索、操作擺弄的自主活動,它不僅能夠讓教師去了解每一個孩子的興趣、發展水平、能力以及學習方式,照顧到幼兒的個體差異,更強調了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價值,使幼兒的天性得到滿足,潛能得以發揮。活動區活動關注的不是知識的本身價值,而是幼兒在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個性品質的發展。【關鍵詞】探索;嘗試;自主;創新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通過材料來表現。不同的材料蘊涵不同的教育功能,不同的材料會萌發兒童不同的活動行為和思維創造。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家庭、環境、自身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存在著個體差異,區域活動材料的提供正是考慮到了每個孩子的發展需要,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遵循了六個原則并做了如下的嘗試:一、材料的投放要大而且色彩鮮艷,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擺弄材料、探索材料的同時,喜歡將小的玩具往嘴、鼻子等部位塞,其實這也是幼兒對自己身體的探索,但同時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我們在投放、制作區域材料時,盡量挑選體積大、輕、顏色鮮艷、質地柔軟、數量多又適合平行游戲的材料,既提高幼兒操作的興趣,又便于操作。如建構區中,我們提供了大型海綿積木、奶粉罐、大大的毛絨玩具;而“寶貝書吧”中我們投放了一些布書讓幼兒閱讀,既不容易壞,又便于清洗等等。 二、材料的提供要循序漸進的原則對于小班這個小年齡段的幼兒來說,一開始投放的材料應是種類少、數量多,等幼兒學會使用這些材料后再慢慢增加材料的種類。如“溫馨小家”是每個幼兒都喜歡玩的區域,做“爸爸”、“媽媽”是每個幼兒夢寐以求的,但由于幼兒年齡較小,對我們所提供的玩具只會隨意擺弄,不會操作,因此本學期我們在提供娃娃家的材料時,循序漸進,根據嬰幼兒的發展需要,設置了兩個娃娃家,提供了小碗、小調羹、娃娃,讓小摸索著喂娃娃吃飯,這些材料可根據孩子人數的多少進行調整,接著我們又提供了煤氣灶、小鍋、各種菜等,讓幼兒慢慢掌握各種餐具的使用方法。并在“小動物”的主題中,根據主題的需要,提供各種毛絨動物玩具,讓動物們上娃娃家做客,既增強了小招待客人的意識,同時又滲透了禮貌方面的教育。 三、材料的提供應具有層次性材料提供的層次性也就是說我們要考慮到所有幼兒的發展需要,提供符合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使每個幼兒在現有水平上有所發展。現在的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是社會的普遍現象。因此,區域活動中“藝術吧”給了幼兒一個動手動腦的機會,而每個幼兒又存在著個體差異,為了滿足各年齡層的需要,讓每個幼兒在玩中有所收獲,有所提高,在投放材料時,有難有易。如在主題活動“玩具總動員”中我們投放了印章、粘紙、紙團、棉簽、蠟筆、毛毛球等,讓幼兒可以運用老師提供的各種材料去嘗試,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裝飾、裝扮自己喜歡的汽車,而能力強的孩子,可以在紙上直接作畫,當一輛輛可愛的小汽車呈現在他們面前時,每個幼兒都感到那么的自豪!那么的快樂!四、材料的提供應具有可操作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手部的動作有了一定的發展,他們好模仿,喜歡擺弄。根據這一特點,我們投放了以能動手操作為主的并且又賦予情節的材料。如在“動手吧”中的喂娃娃吃飯,我們在墻面創設了一個森林里小動物的家的情景,用牛奶箱制作了幾個大嘴巴的動物頭,根據大嘴巴的形狀、顏色喂食相應的食物,提供的食物可以是積木、紙團、制作的各種形狀的餅干,過渡到喂食動物們喜歡吃的食物,形象生動的感知操作區材料既滿足這一年齡階段小精細動作發展的需要,鍛煉了幼兒的手部肌肉,又發展了他們的認知、歸納能力。五、材料的提供應具有多用性材料的多功能性即盡量做到一物多用,一物多玩。幼兒的探索性學習往往伴隨著豐富的想象與創造,多功能的材料能激發小的創作靈感,使小班的區域探索活動更加靈活有趣。如在“藝術吧”中我們投放了各種材料做成的汽車玩具,可以放在“建構區”的停車場中,也可以放在“寶貝書吧”的展臺中等。而“溫馨小家”區中的湯圓等,使一物多用發揮到了極致。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在投放活動材料時應充分考慮材料的材質以及其教育功能來促進幼兒的發展,給幼兒更多的自主探索空間。總之,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一般以自我為中心,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因此對于幼兒來說,教師預設的活動和集體活動應該少一點、短一些,主要應以個別教育為主。而區域活動正是一種小自由選擇、自由探索、操作擺弄的自主活動,它不僅能夠讓教師去了解每一個小的興趣、發展水平、能力以及學習方式,照顧到幼兒的個體差異,更強調了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價值,使幼兒的天性得到滿足,潛能得以發揮。因此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我們將區域活動作為一個中要的教學活動,通過創設豐富的區域環境,給小充分的自主權,讓幼兒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學習、發展。參考文獻:[1]林佩芬.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實踐與研究.寧波出版社,2004.8[2]李建君.區角兒童智慧的天地.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