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龍
現代社會運用語言的書面形式進行交流已越來越頻繁。但是老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造成作文水平普遍低下,這與時代要求不相適應。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抓住機會,提前起步,在小學低年級就重視學生作文引導很有意義。一、引導培養素材積累作文過程涉及到搜集、加工、處理、利用表達等方面。在小學低年級就培養學生積累素材,為今后作文能輕松越過素材積累關打基礎。(一)抓日常交往,引導學生觀察低年級學生缺少觀察周圍生活的習慣,不會從生活中發現和積累素材,幾年來,我抓住日常交往,如課前五分鐘說話,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聽到或經歷的新鮮事。因為小學生大多喜歡爭強好勝,希望自己所說的都是其他同學喜歡聽的,自己能比其他同學說的好,很自然就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去捕捉和觀察生活中遇到的有意義的和有趣的事。另外,抓住小學生喜歡接近老師的心理特點,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交談,啟發學生注意觀察自己周圍的人和事、學會搜集相關的信息。重點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培養觀察的敏躍性、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啟發學生邊觀察邊思考,漸漸地,學生就能養成隨機觀察的習慣,發現和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得到提高,頭腦里的儲存也會增多。(二)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有些學生喜歡看一些兒童讀物,也有些學生沒有看課外書的習慣,更有些學生該看些什么都不知道,教師利用種種機會給學生講些優美動聽的故事,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當學生興趣漸濃纏著教師給他們講故事時,教師就拿出早就準備好的課外讀物高速學生,教師知道的那么多都是書里邊的,你們自己去看不是更好嗎?并且配合開展講故事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一展風采,引導學生學會積累。二、引導培養作文表達(1)抓住說話訓練,以說促寫,利用看圖說話,遇事說話、提問答語、講家常話、復述課文、學講故事等眾多的說話訓練形式引導學生運用作文來表達。平時遇事啟發:“寫下來多好啊,隨時能看,而且能讓更多人知道,當你長大以后,還能知道當年自己的一些情況,那是多么有趣的事情。白紙黑字是永恒的記憶。”引導學生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要注意循序漸進,聯系可從寫話開始。從一句開始,發展到幾句,由幾句發展的到段。可先引導學生回憶,單句的可寫做過的、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嘗到的、心里想的。寫幾句的可引導學生從顏色、動作、變化等方面擴展,寫段的可引導學生從時間順序、方位順序、因果關系等方面把幾句話組成段落,總之,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靈活運用。(2)引導詞語鞏固,串詞成段,把課文中學過的詞語寫出幾個,讓學生串詞句,再成段,在運用中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低年級只是為了引導學生積累和運用詞語的培養,因而不需要講究立意,只需要詞語運用恰當即可。三、引導培養作文應用葉老說:“寫文章就是說話,也就是想心思”。作文和說話一樣也是人們交往的一種手段,現代生活作文運用的空間相當大,要培養學生作文的實用引導。內心怎么想怎么感,筆下便怎么寫,不要造作文,而要用作文。如有一次一個學生丟失了自己的鋼筆,我說和學生一起研究怎樣更快更有效地找回自己的鋼筆,啟發學生寫尋物啟事,不久,果然就到回了丟失的鋼筆,眼著的事實讓學生感受到作文的應用很廣、作文就在自己的身邊,沒有什么難的,在心理上讓學生接受了作文,引導培養了作文和應用。低年級學生對學習抱有新鮮感和積極性,從掌握口頭語言向嘗試運用書面語言的過渡,都為我們培養學生的作文提供了前提和條件。只要抓住一切有利的契機,注重引導,持之以恒,定能為學生今后的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