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正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起步階段,如何使的學生對學科知識產生濃厚興趣,不僅在課堂上認真學習,在課后也會主動探索學習,是小學低年級教育急需探索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培養學生的問答能力,豐富課堂教學,結合性教學等多方面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培養進行了進一步探討分析。【關鍵詞】低年級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培養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學生進入專業正規教學模式的開始,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都需要進一步培養,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從小培養起來。小學低年級開始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涯甚至影響學生未來的生活,一個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培養好了自主學習習慣,學生未來的學習才會更加順利。一、小學低年級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培養方向在習慣培養方面,教師應該有個清晰地思路,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習慣,以下七個方面習慣的培養,對低年級學生學習前景有著積極的影響。(1)認真聆聽的習慣,學會認真仔細的聆聽他人所說的話,培養和他人交往的語言表達能力。(2)大膽提出問題的習慣,學習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不斷地提出問題才會想方設法的去解決問題。(3)大膽的發表見解的習慣,上課時積極發言,集中精力聽課,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4)實際操作的習慣,對于問題要自主的想辦法去解決它,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或者詢問他人等方法,對于需要動手操作的課程,自己一定要親自動手去實驗探索。(5)獨立思考的習慣,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要太過依賴他人,要善于獨立思考。(6)課后練習的習慣,學習不只是在課堂上,在課后自己也要積極主動的去對相關課題進行鞏固練習。(7)總結歸納的習慣,把所學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分析。二、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策略1.培養預習獨立思考習慣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于問題的解決能力都較為薄弱,一個問題他們的出現他們會用很長的時間去思考,導致課堂時間被浪費。所以教師教導學生在課前自主預習是關鍵的一部分,花更多的時間提前理解知識點。比如,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在上課之前學生可以自主閱讀課文,并把不會讀的詞語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勾畫出來,閱讀完之后學生可以自己查字典解決也可以之后在課堂上詢問老師。這樣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課堂時間,通過預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長久堅持下去,學生才會形成好的學習習慣。2.強化其行為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執行能力較強,對于教師提出的要求,會認真去完成,針對這一習性,強化其行為可以幫助習慣養成,不停地反復的訓練學生的某個學習習慣,時間一久學生就會不自覺的去執行。比如,每天提前到教師的學生,教師可以帶著學生閱讀或朗讀課文,從一開始的監督實施,到后來時間一久,學生就會知道每天在教室里老師沒來的時候,我可以自己閱讀課本,而不是同學之間相互打鬧,影響課堂秩序。3.在習慣培養的過程中,語言的魅力也不容小覷,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于語言的評價在意度極高,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表揚和批評比如,某個同學的學習習慣很好,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大膽表揚他,并鼓勵其他學生向他學習,低年級學生的上進心都極強,這樣不僅使得本身學習習慣好的孩子繼續保持下去,也會帶動其他學生主動向他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對于有壞習慣的學生,教師應該適當給予批評,并告訴他改正的方法,爭取做到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三、教師不斷探索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習慣1.更新教學理念,狠抓管理問題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還不夠,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教書育人的關鍵就在于老師,所以教師應該重視習慣的培養,教師自身可以學習一些自主學習習慣如何培養的知識,多看看這方面的書籍,仔細研究探索,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相關的教學經驗。各學科老師之間的配合也是關鍵所在,每個老師之間達成共識,齊心協力培養好低年級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對于學生習慣的培養主要需要從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開展,通過集體的教學,幫助學生開發學習的潛能。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需要建立在課堂上,面向全體學生,把習慣滲透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從思想到認識到教學不只是要教給學生知識,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也尤為重要。因此,充分利用40分鐘的課堂時間,在課堂教學中,聯系學生實際情況,指導學生的行為習慣。教師通過不斷地創新教學模式,營造出全新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身心發展。比如,對于英語的學習,英語老師可以在學習音標的時候,適當加入一些多媒體教學,在課堂學習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首音標歌,從而引入今天的教學內容,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本身就是易動思想體制,音頻可以帶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有機滲透教學生預習課本,上課認真聽、寫、讀,課后復習鞏固知識點,獨立完成作業等習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被影響。我們必須聯系學生實際情況,努力創造和諧的教學環境,積極鼓勵學生培養自己的學習習慣,找到最適合自己學習的方式。2.教師聯系家長,共同監督習慣培養家庭的教育也是學生習慣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不光只是在課堂上和學校學習,對于課后的作業就需要家長配合完成。教師應該多與學生家長交流,爭取做到學生可以按時完成家庭作業,預習明天上課的新知識點。多舉行家長會,發現學生存在心理問題或者不良習慣的時候,及時的想出解決辦法。家校同步監督,學生習慣的養成才會更快更好。四、結束語總而言之,一個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涯影響尤為關鍵,習慣影響人的一生,小學低年級正是習慣培養的階段,小學階段學生模仿能力較強,可塑性極高,在此基礎上,就需要教師通過不斷地探索創新,在一定的情景或者練習中去穩定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引導學生對學習感興趣,能夠自發性的去主動學習。參考文獻:[1]余同澤.生本教學背景下低年級學生合作學習習慣的培養[J].心事·教育策劃與管理,2013,(12):70.[2]謝小孟.淺談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傾聽習慣的培養[J].人間,2015,173(14):121-121.[3]張倩倩.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學生自主學習初探[J].東方青年·教師,2011,(6):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