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愛軍,謝晟,龔磊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 江西 336000)
雙鋼板治療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療效觀察與預后隨訪
丁愛軍,謝晟,龔磊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 江西 336000)
目的 觀察研究雙鋼板對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的治療效果,并對其臨床效果進行總結分析。方法選取57例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按照隨機對照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28例行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觀察組29例行雙鋼板固定治療。最后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治療效果。結果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2.86%,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6.5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的骨折痊愈時間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雙鋼板治療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有利于患者骨折的愈合時間以及完全負重時間,值得廣泛推廣和應用。
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雙鋼板;康復
隨著現代交通的發展,車禍等交通事故時常發生,對膝關節造成嚴重損傷。而在臨床上,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屬于膝關節損傷中最常見的一種,運動、車禍、墜落等都有可能造成此類骨折[1]。通常情況下治療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是采用單側鋼板固定,但該固定法不夠牢固,且易留下后遺癥。本院對收治的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分別使用鎖定鋼板內固定以及雙鋼板固定的治療方法,并對雙鋼板治療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進行深入觀察和分析。
1.1 臨床資料 本院將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7例患者按照隨機對照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28例行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方法,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齡24~63歲,平均年齡(43.5±4.1)歲。觀察組29例行雙鋼板內固定治療,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齡22~66歲,平均年齡(44.0±4.6)歲。兩組患者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1.2 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經過CT、X線片等檢測明確診斷為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的患者;(2)均骨折2周內;(3)均為SchatzkerV(脛骨平臺骨折)、Ⅵ型,骨折的塌陷、移位>5 mm~8 mm[2-3]。排除標準:(1)經診斷為脛骨平臺開放性骨折;(2)已接受骨科其他相關治療的患者;(3)患者有精神類疾病;(4)患有膝關節疾病的患者;(5)有內分泌性、代謝性骨病的患者。本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會批準同意進行,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對比(n,±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對比(n,±s)
P值0.7071 0.6057項目性別(男/女)年齡(歲)對照組(n=28)17/11 43.5±4.1觀察組(n=29)19/10 44.1±4.6 t/χ2值0.1412 0.5192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在處于平臥的狀態下對其進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1)使用氣囊止血帶在骨折大腿部位1/ 3位置,選取小腿上段至股骨外踝的側斜形直切口進行骨膜下剝離。(2)繼續選取內后側切口進行骨膜下剝離,將脛骨近端內外側解剖鋼板在脛骨上段內后側進行固定。(3)翹起關節軟骨面前松懈外側平臺骨折塊,參照內側軟骨面進行復位,固定使用細克氏針(天津市河西區希翼恒遠醫療器械商行)軟骨面,植骨于松質骨缺損位置,用長螺釘將“高爾夫”鋼板固定在外側。使用C臂X線機(南京恒瑞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觀察正側位透視,如效果較好就常規沖洗切口并逐層縫合。
觀察組與對照組行等同術前處理與麻醉。觀察組在脛骨內側切口,充分暴露其內側的干骺端骨折線,為了讓其內側柱力線恢復而解剖復位,之后進行固定,將鋼板加壓在有限的接觸面。在暴露膝關節時選擇外側的側髕骨旁入路,保持關節骨的平整,確認患者關節面恢復的固定位置,再用支撐鋼板固定。
1.4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價標準 觀察指標:兩組患者在手術后半年內每月1次門診隨訪,使用X線進行患肢標準正側位檢查,進而判斷愈合時間,記錄并觀察患者完全負重時間及患肢膝關節活動度。
療效評價標準:對患者的主動活動范圍、穩定性、疼痛進行綜合評價。優>89分;良>79分;中>59分;差≤59分。
1.5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6.55%,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2.86%,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900,P=0.5323)。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2.2 觀察組的完全負重時間及愈合時間較對照組佳,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痊愈時間、完全負重時間比較(±s,d)

表3 兩組患者痊愈時間、完全負重時間比較(±s,d)
P值0.0012 0.0002項目痊愈時間完全負重時間對照組(n=28)113.25±21.48 126.65±29.54觀察組(n=29)92.74±23.67 97.12±25.31 t/χ2值3.4221 4.0577
脛骨平臺主要由松質骨組成,骨的支撐力較弱,所以在受到較強烈的撞擊、擠壓時,容易發生骨折或塌陷。而內側平臺比外側平臺堅強,因此多為膝外翻位受傷。絕大部分患者股骨外側踝前端較為狹窄,在膝關節處于完全伸直狀態的時候,股骨內踝與內側兩關節面內緣會處于相互對齊狀態,此時外側平臺面關節外緣與股骨外踝保持一定距離,因此,外側平臺發生骨折一般情況下為粉碎性骨折[4]。而在大多數情況下,較大的沖擊力在造成內側平臺骨折時也會使外側平臺骨折,有時甚至會造成在膝關節周圍的其他支持結構、骨結構的損傷,因此,對內側平臺的骨折來說是需要更高要求的固定。
如果只是用外固定或一塊鋼板來治療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是無法達到對SchatzkerV、Ⅵ的有效固定的,甚至有可能造成外固定時間過長、關節面塌陷等問題。對于粉碎較嚴重,穩定性較差的如脛骨平臺V、Ⅵ型骨折,使用雙鋼板固定治療,能有效確保關節穩定,并防止關節面的塌陷,對早日進行膝關節鍛煉以及避免外固定時間過長都有良好效果,達到最終治療目的[5]。同時,臨床試驗結果證明,固定內側加外側雙鋼板后的最大承受力約是單側鋼板固定的四倍,因此,雙鋼板能明顯增加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的穩定性。
本次研究中將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行雙鋼板固定治療和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進行對比,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6.55%,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2.86%,兩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是在愈合時間和完全負重時間上對比,觀察組患者的雙鋼板固定治療比對照組的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的痊愈時間和完全負重時間更短,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通過雙鋼板固定治療,總體恢復了脛骨髁部原來的形態。譚進紅學者[6]通過選取66例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對其分別使用雙鋼板固定治療和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結果顯示,使用雙鋼板固定治療的患者和使用鎖定鋼板固定治療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差異不大;而在愈合時間和完全負重時間上,使用雙鋼板固定的患者又明顯低于使用鎖定鋼板內固定的患者,2者有明顯差異(P<0.05),其結果與本次研究結果相似。說明使用雙鋼板治療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對患者愈合時間和完全負重時間上的縮短有著良好幫助,值得推廣和應用。
[1]王海泉,葉正云,吳小松,等.雙鋼板固定治療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療,2009,28(3):5-6.
[2]劉俊,劉錦波,王生介,等.雙鋼板治療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的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7):129-131.
[3]唐旭東,周永強,黃凱.雙鋼板治療脛骨平臺復雜骨折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河北醫學,2014(9):1468-1471
[4]李良.36例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術后的護理及康復指導方法探討[J].當代醫學,2014,20(25):109-110.
[5]Vani J Sabesan,Paul J Danielsky,Abby Childs,et al. Multiligament knee injuries with associated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A report of two cases[J].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2015,3:363-368.
[6]譚進紅.雙鋼板固定治療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的臨床療效[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6):772-77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