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祥
(遼寧省本溪市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科,遼寧 本溪 117002)
低劑量螺旋CT臨床的應用研究
劉明祥
(遼寧省本溪市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科,遼寧 本溪 117002)
目的 分析低劑量螺旋CT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60例兒童鼻咽部疾病,分別采取常規劑量CT掃描、低劑量螺旋CT掃描,對比兩組患兒輻射劑量以及掃描圖像質量。結果常規劑量加權指數為13.98 mGy,低劑量加權指數為6.23mGy,低劑量低于常規劑量(P<0.05)。本組60例兒童鼻咽部疾病中,共發現病灶89個,在各類疾病顯示效果、鼻咽部解剖結構以及定性診斷結果方面,常規劑量與低劑量螺旋CT掃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常規劑量掃描圖像噪聲平均為(7.35±1.57),低劑量掃描圖像噪聲平均為(9.56±1.85),低劑量掃描高于常規劑量掃描(P<0.05)。結論對于兒童鼻咽部疾病采取低劑量螺旋CT掃描,在定性、定量診斷方面與常規劑量無明顯差異,但低劑量螺旋CT掃描輻射劑量低,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常規劑量;低劑量;螺旋CT;鼻咽部疾病
臨床中,螺旋CT掃描,特別是多層螺旋CT掃描,對于疾病診斷有著重要作用,良好的分辨率以及空間能提供病理變化、解剖結構相關數據,但需注意輻射所導致的損傷。相關研究發現,CT檢查是主要醫源性輻射源,其照射劑量和輻射損傷程度有著密切聯系[1-2]。兒童處于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對于X線輻射較為敏感。所以,采用低劑量掃描,在減少患兒受輻射劑量方面有著重要作用。隨著螺旋CT不斷發展及普遍應用,CT掃描在兒童鼻咽部檢查中較為常用。但應注意,常規CT掃描存在曝光劑量大問題,對于受檢者來說,尤其是對輻射較為敏感的兒童,不必要射線照射不符合輻射防護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低劑量螺旋CT在兒童鼻咽部疾病中的的應用價值,為臨床診斷提供參考依據,具體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兒童鼻咽部疾病,分別采取常規劑量CT掃描、低劑量螺旋CT掃描,本組患兒均采取螺旋CT檢查,且具有完整病歷資料與影像學資料。其中25例女(41.67%),35例男(58.33%),年齡為1~13歲,平均(5.23±1.09)歲。
1.2 方法 本組患兒均使用單層螺旋CT機(飛利浦)掃描,其掃描方式主要為螺旋掃描,掃描矩陣512×512,掃描范圍180~200 mm。取患者仰臥位,患兒頭部正中線應該同掃描床中線保持平行,保證CT縱軸定位光標重疊于頭部正中線,同時聽眶線垂直于聽眶相,防止放射線對眼球進行直接照射,充分顯示層面結構。患兒鼻咽部CT掃描范圍主要從眶下緣進行直線掃描,直到蝶鞍底部上方0.5 cm左右處,且最后一層掃描應該包含口咽部,掃描層大約為17~19層。常規劑量掃描參數為100 mA、100 kV,常規劑量掃描時間為1 s;低劑量掃描參數為50 mA、100 kV,低劑量掃描時間為1s;兩種掃描方法螺距均為1.5 mm,層厚均為3 mm。明確掃描參數以后,在掃描界面中,會有輻射劑量出現。本組患兒均先采取低劑量掃描以后,以病變層面與腺樣體中心層面采取常規劑量CT掃描。
1.3 觀察指標 本組CT圖像評價與分析由3名經驗豐富醫生完成,分別從清晰度、空間分辨率以及噪聲等方面進行評價,分為四個等級:優、良、可、差。優:卵圓孔、咽旁間隙、咽鼓管咽口、咽隱窩以及鼻咽壁可清晰顯示,且圖像清晰,偽影、噪聲不明顯,符合臨床診斷;良:病灶與微解剖結構圖像能清晰顯示,圖像顆粒欠均勻,未對臨床診斷產生影響;可:可顯示病灶與解剖結構,圖像顆粒粗糙;差:圖像顆粒較為粗糙,病灶邊緣不清晰,對臨床診斷產生影響。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種掃描方式圖像質量對比分析
2.1.1 空間分辨率分析 本組60例兒童鼻咽部疾病中,共發現病灶89個,在各類疾病顯示效果、鼻咽部解剖結構以及定性診斷結果方面,常規劑量與低劑量螺旋CT掃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種掃描方式定性好定量診斷對比
2.1.2 清晰度分析 兩種劑量掃描方式能將鼻咽部結構清晰顯示出來,常規劑量掃描優良率為93.33%,低劑量掃描優良率為95.00%,兩種掃描劑量方式圖像質量清晰度優良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種掃描劑量方式圖像清晰度優良率對比
2.1.3 噪聲質量分析 常規劑量掃描圖像噪聲平均為(7.35±1.57),低劑量掃描圖像噪聲平均為(9.56±1.85),低劑量掃描高于常規劑量掃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劑量掃描腺體密度測定值為50.34±6.23,低劑量掃描腺體密度測定值為(51.23±6.11),兩種掃描方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 兩種掃描方式輻射劑量對比分析 常規劑量加權指數為13.98 mGy,低劑量加權指數為6.23 mGy,低劑量低于常規劑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目前,螺旋CT是臨床診斷各種疾病較為有效的手段,在疾病定位、定性診斷中應用螺旋CT能提供可靠影像學數據,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造成輻射損傷。相關研究顯示,過量輻射容易誘發甲狀腺癌、乳腺癌以及肺癌等疾病[3-4]。所以,在應用螺旋CT掃描過程中,減少輻射劑量成為重點研究問題。最近幾年以來,隨著螺旋CT技術水平的進步,低劑量螺旋CT掃描得到普遍應用。對于鼻咽部疾病患兒來說,由于兒童鼻咽部體積較小,CT掃描所需劑量比較低,這也為低劑量螺旋CT掃描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在兒童疾病中,鼻咽疾病屬于常見疾病,由于普通X線平片攝影重疊、并發癥多、部位隱匿以及結構結構較為復雜,兒童鼻咽部疾病診斷中易出現誤診或者是漏診情況,利用低劑量螺旋CT掃描技術,能更直觀、清晰的顯示患兒鼻咽部病變以及周邊組織器官并發癥狀況。能為耳鼻喉科醫生手術治療方案制定提供參考,有助于臨床治療。目前,在鼻咽部疾病診斷中,CT掃描技術是一項重要檢查方法。由于常規CT存在掃描曝光量大問題,加上不同年齡階段患者均曝光量相同,使得接受檢查者,特別是青少年以及嬰幼兒,易導致照射過量,這不符合輻射防護基本原則。除此之外,鼻咽部鄰近甲狀腺、大腦以及眼部等重要組織或者是器官,在采取鼻咽部檢查過程中,X線輻射損傷會對患兒晶狀體產生確定性生物學效應,容易引發白內障。一旦甲狀腺組織照射過量,容易引發甲狀腺癌,但低劑量照射能減少發生甲狀腺癌概率。所以,在不對臨床診斷所需圖像質量產生影響的前提下,減少CT輻射劑量,能減輕對患兒神經系統、視覺器官等敏感組織影響,這在臨床檢查中有著重要作用。鼻咽部的鼻咽壁和氣體自然對比良好,減少mAs而引起圖像噪聲增加,能被自然對比平衡,對于掃描圖像質量所產生的影響小。
兒童多發鼻咽占位、鼻咽炎癥等疾病,鼻咽部CT檢查在兒童中應用較為廣泛,關于這一群體放射防護十分重要。CT掃描接受X線輻射劑量,通常是常規劑量的50%,能有效減少患兒接受X線輻射劑量,這樣不僅能確保圖像質量,同時也不會對臨床診斷產生影響。主要是在不對CT診斷造成干擾的前提下,可以適當的減少掃描劑量,一味的降低X線輻射劑量,大幅減少mAs并不可取。采取低劑量掃描技術,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患兒身體健康,避免發生醫療糾紛,建立良好醫患關系。除此之外,低劑量CT掃描能有效減少探測器以及CT機X線管所造成的損耗,CT機X線管過熱概率明顯降低,X線管應用壽命延長,CT機運行成本隨之減少。本文研究分析中,常規劑量掃描參數為100 mA、100 kV,常規劑量掃描時間為1 s;低劑量掃描參數為50 mA、100 kV,低劑量掃描時間為1 s,低劑量掃描明顯降低,可在保證掃描圖像質量的同時減少輻射劑量。除此之外,低劑量掃描能減少發生CT機X線管發生過熱風險,能有效減少X線管、CT機探測器損耗,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長儀器使用壽命,減少臨床檢查成本。本組60例兒童鼻咽部疾病中,共發現病灶89個,在各類疾病顯示效果、鼻咽部解剖結構以及定性診斷結果方面,常規劑量與低劑量螺旋CT掃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種劑量掃描方式能將鼻咽部結構清晰顯示出來,常規劑量優良率為93.33%,低劑量為95.00%,兩種掃描劑量方式圖像質量清晰度優良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常規劑量加權指數為13.98 mGy,低劑量加權指數為6.23mGy,低劑量低于常規劑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常規劑量與低劑量CT掃描均能獲取定量及定性診斷結果,圖像質量無明顯差異,但低劑量掃描輻射劑量較低,符合臨床影像學檢查中關于輻射防護相關要求,與杜廣芬[5]研究結果一致。目前,國內大多是醫院在掃描兒童鼻咽部病例時,很少會按照患兒個體差異對曝光劑量進行精確調整[6],大多是憑借經驗大致調整或者是應用常規劑量,這會導致患兒輻射照射過量。這種情況會造成對于射線敏感的骨髓[7]、甲狀腺以及晶狀體等器官組織過量或者是受到不必要射線照射,增加引發甲狀腺癌等疾病危險性,低劑量掃描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危險發生。所以,科學、合理使用射線設備,控制接受檢查患兒輻射劑量十分必要[8]。決定輻射劑量的主要因素為掃描設備管電流大小,這是由于在其他掃描參數不變前提下,受檢者受照射劑量與掃描設備管電流呈正比[9]。但需要注意,在曝光量降低的同時圖像噪聲會增加,影響圖像質量,甚至影響臨床診斷[10]。因此,曝光劑量降低需要在確保圖像質量不影響臨床診斷前提下。兒童鼻咽部體積相對較小,主要包括氣口咽腔與鼻咽腔,其密度差較為良好,這也為CT低劑量掃描打下良好解剖學基礎,大大提高兒童鼻咽部CT低劑量掃描成功率。總而言之,對于兒童鼻咽部疾病采取低劑量螺旋CT掃描,在定性、定量診斷方面與常規劑量無明顯差異,但低劑量螺旋CT掃描輻射劑量低,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1]郭鵬舉.多層螺旋CT胸部低劑量掃描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21(36):118-119.
[2]李玉華.低劑量螺旋CT掃描技術的臨床應用[J].影像技術,2014,3(5):22-23.
[3]韓麗軍.多排螺旋CT低劑量掃描的臨床應用進展[J].吉林醫學,2012,33(8):1664-1665.
[4]楊金花,張鳳翔.低劑量螺旋CT臨床的應用進展[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0,42(5):581-584.
[5]杜廣芬,李海亮,韓中山,等.多層螺旋CT低劑量掃描的臨床應用現狀[J].中國輻射衛生,2012,21(2):246-248.
[6]張海波,付傳明,徐霖,等.MSCT掃描方式對鼻咽部圖像質量及輻射劑量的影響[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30(11):1697-1700.
[7]易城輝,劉少強,孫繼洪.兒童鼻咽部低劑量螺旋CT掃描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藥實踐,2015,6(9):649-651.
[8]姚利華,卞柳利.64排螺旋CT低劑量掃描技術在兒童副鼻竇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3,24(3):195-196.
[9]溫書泉,劉珍蓮,何玉梅,等.6層螺旋CT低劑量容積掃描多平面重組在兒童副鼻竇檢查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醫技雜志,2016,23(10):110-111.
[10]任家庚,柴洪波,高洪波,等.低劑量多層CT在鼻咽部檢查中的價值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2,13(26):67-6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5.047